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艺术表现”表现课型就是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生动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体实践、真实体验,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促进师生、生生间、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教材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感知、体验、表现”一体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艺术表现”课型。
一、寻找“艺术表现”的源头
指导孩子进行“艺术表现”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表现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的立足点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艺术表现”的源头活水。
⒈表现内容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表演、表现。
⒉表现内容要能适应学生的时尚需求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一直被大多数学生所喜欢。对待这种时尚音乐素材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二要积极地引领这种时尚。
二、追求“艺术表现”的理想方式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该怎样来进行“艺术表现”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否用我们的激情去感化引导学生,使之具有同样的热情和激情,让这热情的火焰持续燃烧下去则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歌曲《摇篮曲》为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情引趣)
我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向学生展现了有关《摇篮曲》情节的画面,随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借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看看、说说、想想的愉悦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⒉情感体验(初步感受、内心感悟)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把“体验”作为课程目标,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显示了音乐教学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密切关系。此环节通过用多次不同方式的聆听(特别是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范唱)来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情绪作铺垫。
⒊参与体验(切身体验、创编表现)
此环节目的在于更深地挖掘歌曲的内涵,更好地表现歌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对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理解诠释。于是,有的学生建议用朗诵诗歌《妈妈的爱》来表达对母爱的歌颂,有的学生建议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⒋巩固拓展(拓展延伸、艺术创编)
接上一环节,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深化歌曲主题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表现内容“你们在妈妈感到疲劳时,在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在妈妈出差在外地时……如何表现你对妈妈的思念呢?你能表现一下活动过程吗?”有了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上掀起了表现的高潮,充分地体现了音乐课程的情感价值,深挖了学生的艺术表现潜力,使得艺术表现课丰富充实,大放异彩。
三、珍视孩子“艺术表现”的独特体验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学生的表现方式太过丰富,甚至有点异想天开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他们的“艺术表现”呢?
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学生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表现的结果,即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
四、营造“艺术表现”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
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艺术表现”呢?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艺术表现的科学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精选内容,发掘魅力;最后才是方法指导和技巧训练。综上所述,关于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赘述,在这里就不在多说了。如果还要强调什么的话,那就是如何让学生的表现之火越烧越旺呢?答案就是“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综上所述,一堂艺术表现课的宗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可能会有人疑问:像这样的一堂课要准备多长时间,他能够完成吗?而我要说的是,如果一个教师的思想只存在疑虑而没有付诸实践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停留在狭隘的圈子里原地打转,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所谓艺术表现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的具体体现,师生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共同提高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我探究音乐艺术表现课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寻找“艺术表现”的源头
指导孩子进行“艺术表现”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表现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的立足点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艺术表现”的源头活水。
⒈表现内容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表演、表现。
⒉表现内容要能适应学生的时尚需求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一直被大多数学生所喜欢。对待这种时尚音乐素材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二要积极地引领这种时尚。
二、追求“艺术表现”的理想方式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该怎样来进行“艺术表现”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否用我们的激情去感化引导学生,使之具有同样的热情和激情,让这热情的火焰持续燃烧下去则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歌曲《摇篮曲》为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情引趣)
我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向学生展现了有关《摇篮曲》情节的画面,随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借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看看、说说、想想的愉悦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⒉情感体验(初步感受、内心感悟)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把“体验”作为课程目标,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显示了音乐教学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密切关系。此环节通过用多次不同方式的聆听(特别是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范唱)来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情绪作铺垫。
⒊参与体验(切身体验、创编表现)
此环节目的在于更深地挖掘歌曲的内涵,更好地表现歌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对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理解诠释。于是,有的学生建议用朗诵诗歌《妈妈的爱》来表达对母爱的歌颂,有的学生建议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⒋巩固拓展(拓展延伸、艺术创编)
接上一环节,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深化歌曲主题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表现内容“你们在妈妈感到疲劳时,在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在妈妈出差在外地时……如何表现你对妈妈的思念呢?你能表现一下活动过程吗?”有了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上掀起了表现的高潮,充分地体现了音乐课程的情感价值,深挖了学生的艺术表现潜力,使得艺术表现课丰富充实,大放异彩。
三、珍视孩子“艺术表现”的独特体验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学生的表现方式太过丰富,甚至有点异想天开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他们的“艺术表现”呢?
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学生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表现的结果,即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
四、营造“艺术表现”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
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艺术表现”呢?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艺术表现的科学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精选内容,发掘魅力;最后才是方法指导和技巧训练。综上所述,关于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赘述,在这里就不在多说了。如果还要强调什么的话,那就是如何让学生的表现之火越烧越旺呢?答案就是“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综上所述,一堂艺术表现课的宗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可能会有人疑问:像这样的一堂课要准备多长时间,他能够完成吗?而我要说的是,如果一个教师的思想只存在疑虑而没有付诸实践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停留在狭隘的圈子里原地打转,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所谓艺术表现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的具体体现,师生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共同提高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我探究音乐艺术表现课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