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老师与刘老板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此相貌酷似。
刘家是一个教书世家,祖父教了一辈子私塾,父亲做了半辈子乡村教师,这哥儿俩高中毕业时又都报考的是师范院校。可惜的是先几分钟出世的刘老大仅差几分没被录取,而后几分钟出世的刘老二后来居上被录取了。父亲不愿让儿子离开教育战线,便退休由刘老大顶职,被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
转眼四年过去,刘老大在学校食堂学会了一手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刘老二在华中师大学会了一套教书育人的教学本领。
刘老二毕业回到母校,继承父业做了老师。刘老大觉得对不住父亲,又常因兄弟相像而闹笑话,便在弟弟上班的第二年办了停薪留职,在市郊开了一家小酒店,做了老板。但这之后,把刘老师当成刘老板,把刘老板叫成刘老师的误会经常发生,每遇此事,他们都会认真地给予纠正。
转眼又过去四年,刘老师因教学有法,并正式出版几本书而成为全市有名的“十佳”模范教师。刘老板经营有方,小酒店已经变成了全市最大的“美食城”,因此被评为“十佳”个体老板。两个人的事迹和照片都同时上了电视和报纸。许多人都怀疑是同一人,也有人对此有决然不同的看法。
这一天,刘老师去“美食城”找刘老板,想请哥哥为学校扩建捐款。结果刘老板不在,恰好在这时有位商人也找刘老板谈一个合资项目。自然的这位商人就把刘老师误认为是刘老板,不由分说地向刘老师大谈合作项目和未来收益,最后还拿出了一份厚礼,那态度非常热情非常虔诚。但当听到刘老师的解释后,那商人态度大变,对刘老师竟显出几分鄙视:“原来是刘老板的穷教书匠弟弟,我还以为是大名鼎鼎的刘老板。”说完收回礼物,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同一时刻,刘老板到学校找刘老师,想请弟弟帮忙起草一份重要的合同书。当然刘老师不在,还在“美食城”与那商人谈话。恰好在这时有位学者也找刘老师谈一个教研课题。自然的这位学者就把刘老板误认为是刘老师,不由分说地向刘老板谈这项课题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改的意义,最后还拿出了一份教研提纲请求指教,那态度非常热情非常虔诚。但当听到刘老板的解释后,那学者态度大变对刘老板竟显出几分鄙视:“原来是刘老师的富个体户哥哥,我还以为是大名鼎鼎刘老师。”说完收回提纲,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天晚上,刘老师与刘老板谈到此事,都失眠了。
第二天起,人们奇怪地发现,对刘老师和刘老板不再容易认错了。
清明树
这是一个无雨的清明,乍暖还寒。
迷睡了多日的赵氏,突然在清晨苏醒过来,儿孙们一阵惊喜。
这是一座无碑的孤坟,坟土新培。
赵氏被搀扶着站在坟前,身后跪着她的儿孙们。坟窑里焚烧的火纸呼呼地舞动着。像是又在追忆半个世纪发生的那遥远而耳熟的故事。
一个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妻子,把心爱的丈夫送出大巴山,送到了抗日前线,转战数载音信全无。日本投降了,她带着兒子兴高采烈地去寻找久别的亲人。然而,找到的却是一件手工缝制的已满是弹孔的衬衣和一枚闪光的勋章。母子俩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含泪返回故乡。母亲带着对丈夫的永远思念,儿子带着从未见到生父的终身遗憾,掩埋了一个仅装有两件遗物的棺木。
孤独的一座坟凸现在大巴山中一个无名而荒芜的小山上,孤寂凄凉。而自从有了这座坟,每逢清明,荒山上孤坟旁便会多几棵新植的松柏。年复一年,从没间断。不知不觉五十年过去了。秃山早已被绿树覆盖,孤坟始终被松柏掩映。参天的大树与新植的小苗相间,构成年轮分明的林带。起伏山林却没能掩盖赵氏一生的辛酸、坎坷和不老的情结。
“赵哥,我又来了,带着我们的儿孙种清明树了。时间过得好慢,一年见你一次真不容易呀。今天险些来不了啦,不过我迟早一定会来的。我说过你不会寂寞不会被遗忘的,有这些清明树陪伴你,你并不孤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连咱们的儿子都当爷了。赵哥呀,我这辈子也真够……不说了,我知道你不爱听那伤心的事。说些别的吧!”赵氏低声自语着。火纸渐渐烧尽,纸灰随风轻轻飞升。
这个无雨的清明,一座孤坟的周围又多了数棵新植的松柏。其中有一棵竟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妇人亲自种植的清明树。
第二年的清明时节,阴雨绵绵,在那棵清明树旁多了一座新坟。
缘 分
A君是我同窗好友,虽内秀,但身躯弱小。去年出差C城特意去看他,那时我为人父已三年,他仍孤男寡欢,我心里替他着急,却又无奈。
次日告别C城,A君送我到火车站。公共汽车很挤,猛一刹车,A君一声惨叫,一位姑娘尖尖的高跟鞋重重踩在A君的脚上。我知A君素来与人不争,便对那姑娘厉言了几句,弄得她满脸羞红。不想A君竟然忍住脚痛,连连向那姑娘道歉,说朋友脾气不好,请不要见怪。好像不是她踩了他,而是我踩了她,气得我直瞪那姑娘。
一晃便是一年,前几天,又要到C城办事,念起A君,便发去电报。下了火车却不见人,即直接奔A君单身宿舍,才知他上周刚刚搬进家属楼。好家伙,结婚了竟不通知老友!重色轻友的家伙!我虽感到意外,更替A君高兴。于是买了礼品,找到那栋家属楼,我轻轻敲门,“你找谁?”里面走出的女人问道。
“我找A君。”
“他到火车站去接一个朋友去了,我是他妻子,你是?”
“我是……你不是?”
我顿时脸红了,想起了去年在公共汽车上……
刘家是一个教书世家,祖父教了一辈子私塾,父亲做了半辈子乡村教师,这哥儿俩高中毕业时又都报考的是师范院校。可惜的是先几分钟出世的刘老大仅差几分没被录取,而后几分钟出世的刘老二后来居上被录取了。父亲不愿让儿子离开教育战线,便退休由刘老大顶职,被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
转眼四年过去,刘老大在学校食堂学会了一手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刘老二在华中师大学会了一套教书育人的教学本领。
刘老二毕业回到母校,继承父业做了老师。刘老大觉得对不住父亲,又常因兄弟相像而闹笑话,便在弟弟上班的第二年办了停薪留职,在市郊开了一家小酒店,做了老板。但这之后,把刘老师当成刘老板,把刘老板叫成刘老师的误会经常发生,每遇此事,他们都会认真地给予纠正。
转眼又过去四年,刘老师因教学有法,并正式出版几本书而成为全市有名的“十佳”模范教师。刘老板经营有方,小酒店已经变成了全市最大的“美食城”,因此被评为“十佳”个体老板。两个人的事迹和照片都同时上了电视和报纸。许多人都怀疑是同一人,也有人对此有决然不同的看法。
这一天,刘老师去“美食城”找刘老板,想请哥哥为学校扩建捐款。结果刘老板不在,恰好在这时有位商人也找刘老板谈一个合资项目。自然的这位商人就把刘老师误认为是刘老板,不由分说地向刘老师大谈合作项目和未来收益,最后还拿出了一份厚礼,那态度非常热情非常虔诚。但当听到刘老师的解释后,那商人态度大变,对刘老师竟显出几分鄙视:“原来是刘老板的穷教书匠弟弟,我还以为是大名鼎鼎的刘老板。”说完收回礼物,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同一时刻,刘老板到学校找刘老师,想请弟弟帮忙起草一份重要的合同书。当然刘老师不在,还在“美食城”与那商人谈话。恰好在这时有位学者也找刘老师谈一个教研课题。自然的这位学者就把刘老板误认为是刘老师,不由分说地向刘老板谈这项课题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改的意义,最后还拿出了一份教研提纲请求指教,那态度非常热情非常虔诚。但当听到刘老板的解释后,那学者态度大变对刘老板竟显出几分鄙视:“原来是刘老师的富个体户哥哥,我还以为是大名鼎鼎刘老师。”说完收回提纲,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天晚上,刘老师与刘老板谈到此事,都失眠了。
第二天起,人们奇怪地发现,对刘老师和刘老板不再容易认错了。
清明树
这是一个无雨的清明,乍暖还寒。
迷睡了多日的赵氏,突然在清晨苏醒过来,儿孙们一阵惊喜。
这是一座无碑的孤坟,坟土新培。
赵氏被搀扶着站在坟前,身后跪着她的儿孙们。坟窑里焚烧的火纸呼呼地舞动着。像是又在追忆半个世纪发生的那遥远而耳熟的故事。
一个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妻子,把心爱的丈夫送出大巴山,送到了抗日前线,转战数载音信全无。日本投降了,她带着兒子兴高采烈地去寻找久别的亲人。然而,找到的却是一件手工缝制的已满是弹孔的衬衣和一枚闪光的勋章。母子俩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含泪返回故乡。母亲带着对丈夫的永远思念,儿子带着从未见到生父的终身遗憾,掩埋了一个仅装有两件遗物的棺木。
孤独的一座坟凸现在大巴山中一个无名而荒芜的小山上,孤寂凄凉。而自从有了这座坟,每逢清明,荒山上孤坟旁便会多几棵新植的松柏。年复一年,从没间断。不知不觉五十年过去了。秃山早已被绿树覆盖,孤坟始终被松柏掩映。参天的大树与新植的小苗相间,构成年轮分明的林带。起伏山林却没能掩盖赵氏一生的辛酸、坎坷和不老的情结。
“赵哥,我又来了,带着我们的儿孙种清明树了。时间过得好慢,一年见你一次真不容易呀。今天险些来不了啦,不过我迟早一定会来的。我说过你不会寂寞不会被遗忘的,有这些清明树陪伴你,你并不孤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连咱们的儿子都当爷了。赵哥呀,我这辈子也真够……不说了,我知道你不爱听那伤心的事。说些别的吧!”赵氏低声自语着。火纸渐渐烧尽,纸灰随风轻轻飞升。
这个无雨的清明,一座孤坟的周围又多了数棵新植的松柏。其中有一棵竟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妇人亲自种植的清明树。
第二年的清明时节,阴雨绵绵,在那棵清明树旁多了一座新坟。
缘 分
A君是我同窗好友,虽内秀,但身躯弱小。去年出差C城特意去看他,那时我为人父已三年,他仍孤男寡欢,我心里替他着急,却又无奈。
次日告别C城,A君送我到火车站。公共汽车很挤,猛一刹车,A君一声惨叫,一位姑娘尖尖的高跟鞋重重踩在A君的脚上。我知A君素来与人不争,便对那姑娘厉言了几句,弄得她满脸羞红。不想A君竟然忍住脚痛,连连向那姑娘道歉,说朋友脾气不好,请不要见怪。好像不是她踩了他,而是我踩了她,气得我直瞪那姑娘。
一晃便是一年,前几天,又要到C城办事,念起A君,便发去电报。下了火车却不见人,即直接奔A君单身宿舍,才知他上周刚刚搬进家属楼。好家伙,结婚了竟不通知老友!重色轻友的家伙!我虽感到意外,更替A君高兴。于是买了礼品,找到那栋家属楼,我轻轻敲门,“你找谁?”里面走出的女人问道。
“我找A君。”
“他到火车站去接一个朋友去了,我是他妻子,你是?”
“我是……你不是?”
我顿时脸红了,想起了去年在公共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