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考研呢?说起来,考研的念头是由来已久的,但又有点临时起意的成分。在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择校、备考、应试、调剂流程,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总算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从外因来看,主要是本科学校的层次问题。尽管我身处于一所不甚知名的“双非”大学,但也常常能听到那些拥有名校准研究生光环的学长学姐们分享的考研经验。虽然大家口头上不说,但谁心里没有个名校情结呢?于是,“考研”这颗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埋进了我的心底。到了大三,当周围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考研或考证时,在紧张的备考之风裹挟下,没有人能够对之视若无睹。
说到底,自身原因才是決定性因素。一方面是为了推迟就业,或者说是自己妄图逃避就业压力的心理作祟。高中生活落幕后,我来到家乡附近的小城市读大学。不知不觉,四年就快过去了,可我都还没有开眼看过世界,难道自己的青春就要这般结束了吗?我时常会这样感伤地想着。如果学业止步于此,那么下一步便是找工作、成家,然后过上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可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需要出去闯一闯。另一方面,我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很好的出路。家乡常有一句调侃:“不孝有三——不考公,不考编,不考研。”但由于我的本科学的是历史学,与大多数考公岗位不匹配,再加上专业分流时没有选择师范类,也不符合考教师编制的要求。而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不少科研活动,也参加了不少专业讲座。因此权衡再三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考研才是真正的“专业对口”。
·择校·
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么下一步自然便是确定报考专业和目标院校了。由于不同学校的考题侧重不同,参考书目也不尽相同,因此择校环节尤其重要。
选专业对我来说没有多大难度。因为自己本身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分流后更为偏重世界史方向,加之自己也具有那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无论是从应试还是从深造的角度出发,我毅然选择了世界史专业方向。
可挑学校却让我发了愁。因为国内具有历史学专业硕士点的院校并不多,世界史方向的硕士点就更少了。一流的“985”高校我怕自己够不着,层次低一些的院校自己又有些不甘心;统考的学校参考书目太多,自命题的学校侧重的专业性又比较强。加上我已经在省内的三四线城市待了二十余年,还没有感受过南方大城市的生活,可自己又不喜欢北上广的忙碌。再三挑选之下,我选择了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在天府成都,无论是城市还是学校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且在专业方面尤以社会生活史见长,深得我心。
·坚持·
只要确定好目标,后面的步骤就简单多了,复习就是了。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政治、英语、专业课,我为每门科目都制订了备考计划,长至考试前,短到一个月,甚至一周、一天,每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多背一道题、多记一遍题目就会有更多一些的胜算。
学习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考期临近,每个“考研人”的压力都与日俱增。每天下午以英语考试开考时间为准,我迷迷糊糊地埋头于资料堆中,靠着B站上的“鸡汤”“鸡血”视频续命。那段日子,我每次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趴在桌上哭一阵。
转眼间,考试时间到了。尽管没有想象中的惊险刺激,但考试时间对历史学专业来说还是比较紧张的,握笔的手一刻也不敢停歇,可还是险些空题。尤其是自己没有权衡好题目之间的用时比重,在一道简答题上花的时间太多,以致对一道论述题思考不足,进而一度放弃。那一刻,我就知道,结局未必能尽如人意。
·波折·
2019年四川大学世界史的校线还没有超过国家线,这意味着所有不上线的同学根本没有调剂的退路,直接无学可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有人都以为2020年四川大学的题目会简单一些。焦灼地等待了几个月,没想到我迎来的却是令人无比尴尬的成绩——仅仅超过国家线9分。在面试线还没有出的情况下,我已经感受到了绝望。如果选择调剂,或许我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万万没想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许多规则和流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缓解应届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招,各地的面试转由线上进行。可这却让我的处境更加进退两难了。一方面,疫情在家的那几个月,我的生活作息日夜颠倒,与紧张的学习生活完全脱节,居家复习的效率远比不上在校复习。再者不在学校的话,我就无法得到本科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研友的一手信息。考研难度增加造成国内“985”高校的初试线攀升,由此造成调剂严重“内卷”。在此局面下,刚刚超出国家线的我根本毫无优势可言。
认清楚自己的现状后,我第一时间着手准备调剂。虽然我联系上了几所院校的老师,可他们没有任何一位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回复的大多是“关注学校官网吧”“等通知吧”之类的话。在疫情影响下,从出成绩到出国家线用了一个月,等到调剂系统开放都已经是五月的事了。
此前,我联系上了湖北大学的研招办,按部就班地走上了相应的程序。万万没想到,就在那时,我看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发布的调剂通知,它的要求我恰好都符合。冥冥之中,我甚至觉得那就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安排,且两所院校的面试时间一前一后,恰好没撞。陕西师范大学的面试在前,第二天下午就能出结果。然而,我一直等到暮色降临,学校那边始终音信全无。我这才意识到,陕西师范大学这所“211”已经与我无缘了。我正以为自己无学可上的时候,峰回路转,意外地收到了湖北大学的拟录取通知。
之后的一切逐渐趋于平淡。本科学校统计大家的考研结果,邀请优秀的考生为下一届学子分享经验,新一届的考研由此开始。又过了十多天,正当我计划着自己的暑假安排时,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电话。对方说,由于今年学校的世界史专业扩招,多出的名额正好落到了我头上,如果我能够于规定时间内在调剂系统上确认的话,我便是“211”的准研究生了。可那时我已经被湖北大学录取了,能成的话结果固然完美;倘若一着不慎,我便失学了。犹豫再三,最终我只能忍痛拒绝了这个名额。
·平淡·
就这样,我来到了武汉。繁华的华中地区,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思想火花与浮华。等真正进入学校后,我才明白了“研究生不是亲生的”这个段子,因为学校对研究生的约束力远远低于本科生。这也意味着研究生有更多的个人时间,可以完全由自己安排,用于读书、做科研,用于考证、考编,等等。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考研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那些没有选择考研或者考研失败的朋友依然能够洒脱地生活,毕竟考研升学也是为了寻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可以把握住未来的饭碗,估计一些人也不会继续折腾考研。尤其对于赶上扩招的我,国家重视应届生的就业问题,那正是考编考公的良机。可对研究生来说,扩招引发的却是毕业难与就业难的问题。
但倘若问我是否后悔考研,我一定会说“不”!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让我具有评判的资格。更何况人生来便是要去经历的,去经历苦,去经历乐,尽自己所能去感受这个世界,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考研呢?说起来,考研的念头是由来已久的,但又有点临时起意的成分。在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择校、备考、应试、调剂流程,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总算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从外因来看,主要是本科学校的层次问题。尽管我身处于一所不甚知名的“双非”大学,但也常常能听到那些拥有名校准研究生光环的学长学姐们分享的考研经验。虽然大家口头上不说,但谁心里没有个名校情结呢?于是,“考研”这颗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埋进了我的心底。到了大三,当周围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考研或考证时,在紧张的备考之风裹挟下,没有人能够对之视若无睹。
说到底,自身原因才是決定性因素。一方面是为了推迟就业,或者说是自己妄图逃避就业压力的心理作祟。高中生活落幕后,我来到家乡附近的小城市读大学。不知不觉,四年就快过去了,可我都还没有开眼看过世界,难道自己的青春就要这般结束了吗?我时常会这样感伤地想着。如果学业止步于此,那么下一步便是找工作、成家,然后过上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可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需要出去闯一闯。另一方面,我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很好的出路。家乡常有一句调侃:“不孝有三——不考公,不考编,不考研。”但由于我的本科学的是历史学,与大多数考公岗位不匹配,再加上专业分流时没有选择师范类,也不符合考教师编制的要求。而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不少科研活动,也参加了不少专业讲座。因此权衡再三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考研才是真正的“专业对口”。
·择校·
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么下一步自然便是确定报考专业和目标院校了。由于不同学校的考题侧重不同,参考书目也不尽相同,因此择校环节尤其重要。
选专业对我来说没有多大难度。因为自己本身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分流后更为偏重世界史方向,加之自己也具有那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无论是从应试还是从深造的角度出发,我毅然选择了世界史专业方向。
可挑学校却让我发了愁。因为国内具有历史学专业硕士点的院校并不多,世界史方向的硕士点就更少了。一流的“985”高校我怕自己够不着,层次低一些的院校自己又有些不甘心;统考的学校参考书目太多,自命题的学校侧重的专业性又比较强。加上我已经在省内的三四线城市待了二十余年,还没有感受过南方大城市的生活,可自己又不喜欢北上广的忙碌。再三挑选之下,我选择了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在天府成都,无论是城市还是学校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且在专业方面尤以社会生活史见长,深得我心。
·坚持·
只要确定好目标,后面的步骤就简单多了,复习就是了。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政治、英语、专业课,我为每门科目都制订了备考计划,长至考试前,短到一个月,甚至一周、一天,每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多背一道题、多记一遍题目就会有更多一些的胜算。
学习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考期临近,每个“考研人”的压力都与日俱增。每天下午以英语考试开考时间为准,我迷迷糊糊地埋头于资料堆中,靠着B站上的“鸡汤”“鸡血”视频续命。那段日子,我每次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趴在桌上哭一阵。
转眼间,考试时间到了。尽管没有想象中的惊险刺激,但考试时间对历史学专业来说还是比较紧张的,握笔的手一刻也不敢停歇,可还是险些空题。尤其是自己没有权衡好题目之间的用时比重,在一道简答题上花的时间太多,以致对一道论述题思考不足,进而一度放弃。那一刻,我就知道,结局未必能尽如人意。
·波折·
2019年四川大学世界史的校线还没有超过国家线,这意味着所有不上线的同学根本没有调剂的退路,直接无学可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有人都以为2020年四川大学的题目会简单一些。焦灼地等待了几个月,没想到我迎来的却是令人无比尴尬的成绩——仅仅超过国家线9分。在面试线还没有出的情况下,我已经感受到了绝望。如果选择调剂,或许我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万万没想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许多规则和流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缓解应届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招,各地的面试转由线上进行。可这却让我的处境更加进退两难了。一方面,疫情在家的那几个月,我的生活作息日夜颠倒,与紧张的学习生活完全脱节,居家复习的效率远比不上在校复习。再者不在学校的话,我就无法得到本科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研友的一手信息。考研难度增加造成国内“985”高校的初试线攀升,由此造成调剂严重“内卷”。在此局面下,刚刚超出国家线的我根本毫无优势可言。
认清楚自己的现状后,我第一时间着手准备调剂。虽然我联系上了几所院校的老师,可他们没有任何一位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回复的大多是“关注学校官网吧”“等通知吧”之类的话。在疫情影响下,从出成绩到出国家线用了一个月,等到调剂系统开放都已经是五月的事了。
此前,我联系上了湖北大学的研招办,按部就班地走上了相应的程序。万万没想到,就在那时,我看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发布的调剂通知,它的要求我恰好都符合。冥冥之中,我甚至觉得那就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安排,且两所院校的面试时间一前一后,恰好没撞。陕西师范大学的面试在前,第二天下午就能出结果。然而,我一直等到暮色降临,学校那边始终音信全无。我这才意识到,陕西师范大学这所“211”已经与我无缘了。我正以为自己无学可上的时候,峰回路转,意外地收到了湖北大学的拟录取通知。
之后的一切逐渐趋于平淡。本科学校统计大家的考研结果,邀请优秀的考生为下一届学子分享经验,新一届的考研由此开始。又过了十多天,正当我计划着自己的暑假安排时,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电话。对方说,由于今年学校的世界史专业扩招,多出的名额正好落到了我头上,如果我能够于规定时间内在调剂系统上确认的话,我便是“211”的准研究生了。可那时我已经被湖北大学录取了,能成的话结果固然完美;倘若一着不慎,我便失学了。犹豫再三,最终我只能忍痛拒绝了这个名额。
·平淡·
就这样,我来到了武汉。繁华的华中地区,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思想火花与浮华。等真正进入学校后,我才明白了“研究生不是亲生的”这个段子,因为学校对研究生的约束力远远低于本科生。这也意味着研究生有更多的个人时间,可以完全由自己安排,用于读书、做科研,用于考证、考编,等等。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考研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那些没有选择考研或者考研失败的朋友依然能够洒脱地生活,毕竟考研升学也是为了寻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可以把握住未来的饭碗,估计一些人也不会继续折腾考研。尤其对于赶上扩招的我,国家重视应届生的就业问题,那正是考编考公的良机。可对研究生来说,扩招引发的却是毕业难与就业难的问题。
但倘若问我是否后悔考研,我一定会说“不”!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让我具有评判的资格。更何况人生来便是要去经历的,去经历苦,去经历乐,尽自己所能去感受这个世界,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