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关于性及性教育的研究探索逐渐深入,但由于社会观念导向、国家重视程度、性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因素,我国性教育事业发展曲折滞缓,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因此,探究适合我国的性教育模式,是当前社会学界和教育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也是构建精神文明社会的需要。不同群体和年龄层段的人体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本文拟从学前阶段、学校教育阶段、社会教育阶段三个阶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终身性教育模式。
关键词:我国性教育 性教育模式 终身教育
一、学前阶段的性教育
国外很多先进国家将性教育纳入到学前教育中,而在我国,大多数人开始接触性教育是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的特殊时期,对于学前性教育十分陌生或是认为没有必要。学前性教育是一个人性教育的初始阶段,旨在引导孩子形成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初步的角色规范,这对个体未来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前性教育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以家长为启蒙老师的家庭式教育。这要求家长自身能够打破传统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来认识性,以正确的姿态来参与性教育。家长应避免根据个人喜好等将女孩打扮成男孩模样或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模样,以免孩子对性别产生朦胧意识,甚至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同时,孩子可能出于好奇开始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疑惑,这时家长应该提供及时的帮助,向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让孩子认识到这是正常的自然的现象,而不能避而不谈,使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也为性蒙上神秘的色彩。
学前性教育还需要幼儿园的辅助。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幼儿园的性教育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我国幼儿性教育师资极为缺乏,建议将幼儿性教育内容纳入幼儿教师课程中,培养具备幼儿性教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正规的幼儿性教育培训,弥补当前的缺口。
二、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
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教育的重要阶段,它贯穿了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人格塑造和健康幸福都有着终身的影响力。保证高质量的学校性教育,能够避免学生去盲目寻求学校教育以外的没有质量保证的其他性教育获得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有关性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大纲已把性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但性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教育资源、课程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要走出性教育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首先需要转变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及对性知识的需求,才能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并为学习借鉴国外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提供可能。(2)性教育师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在高等教育中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培养专业的性教育教师,另一方面要面向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和正确观念,从而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师资质量,改变仅有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兴趣探索性教育的尴尬局面,开辟我国性教育事业的新时期。(3)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和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确保性教育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着重于基础的性生理知识教育,并辅以必要的性道德教育;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该向学生进行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行为安全教育、性心理辅导、性道德教育、以及恋爱和婚姻观的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的性教育;大学阶段应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接受性教育的意识,专项讲座、主题活动、成立社团等都是值得推介的方式。(4)教材用书和教学方法也极为重要,这是性教育顺利开展的保证。建议发行系列科普丛书,并选择科学系统的教材用书;建议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开展“同伴辅导”、开设咨询室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帮助。
此外,家庭作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学校教育阶段也始终发挥着作用。如: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较不稳定,心思也更为敏感,这时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关心,倾听他们的苦恼和疑惑。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相辅相成,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阶段的性教育
性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不能因为学校教育的完成而结束。当人们走出校园、正式步入社会后,也会面临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性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和婚恋观,如何维持婚姻“性”福等。因此,笔者认为,该阶段仍然不能放松性教育的要求。
该阶段性教育是以社会教育为核心,从多种渠道来普及性科学知识和性健康观念。以各医院为依托,定期开展性卫生保健、性心理健康等免费的专家讲座,并提供免费相应的咨询和辅导;以各社区为单元,将有关性知识的宣传普及等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工作中,并开展组织性健康日等活动;政府加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管理,构筑健康的社会性教育通道;发行科普类性教育丛书,举办性教育科普文化节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健康的性教育氛围。由此可见,社会教育阶段的性教育是较为灵活和自由的,这需要每个人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充分重视起性教育在个人爱情婚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性教育就如同一项楼房建筑工程,是一砖一瓦成就起来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下层基础不牢靠,即便上层再坚实,也可能坍塌。因此,学前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以及社会性教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贯穿终身的性教育,才是完整的性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年03期。
[2] 苏红、任永梅:《对我国性教育的历史追溯、比较分析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
[3] 蔡霞:《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学校管理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贾敏晓:《高中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蕊芳:《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期刊], 中国健康教育,2007 年03期。
[6] 梁燕芳、徐作英:《大学性教育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期刊],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02期
[7] 李海红、隋丽丽:《高校性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外高校性教育的比较谈起》[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
[8] 陈紫天、郑欣:《当代西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理论界,2005年04期。
[9] 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10] 蒋凌燕:《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2009 年07期 。
[11] 叶金辉、 李文虎 、雷良忻:《国际青春期性教育模式概述》[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09期。
关键词:我国性教育 性教育模式 终身教育
一、学前阶段的性教育
国外很多先进国家将性教育纳入到学前教育中,而在我国,大多数人开始接触性教育是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的特殊时期,对于学前性教育十分陌生或是认为没有必要。学前性教育是一个人性教育的初始阶段,旨在引导孩子形成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初步的角色规范,这对个体未来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前性教育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以家长为启蒙老师的家庭式教育。这要求家长自身能够打破传统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来认识性,以正确的姿态来参与性教育。家长应避免根据个人喜好等将女孩打扮成男孩模样或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模样,以免孩子对性别产生朦胧意识,甚至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同时,孩子可能出于好奇开始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疑惑,这时家长应该提供及时的帮助,向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让孩子认识到这是正常的自然的现象,而不能避而不谈,使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也为性蒙上神秘的色彩。
学前性教育还需要幼儿园的辅助。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幼儿园的性教育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我国幼儿性教育师资极为缺乏,建议将幼儿性教育内容纳入幼儿教师课程中,培养具备幼儿性教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正规的幼儿性教育培训,弥补当前的缺口。
二、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
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教育的重要阶段,它贯穿了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人格塑造和健康幸福都有着终身的影响力。保证高质量的学校性教育,能够避免学生去盲目寻求学校教育以外的没有质量保证的其他性教育获得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有关性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大纲已把性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但性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教育资源、课程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要走出性教育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首先需要转变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及对性知识的需求,才能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并为学习借鉴国外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提供可能。(2)性教育师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在高等教育中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培养专业的性教育教师,另一方面要面向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和正确观念,从而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师资质量,改变仅有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兴趣探索性教育的尴尬局面,开辟我国性教育事业的新时期。(3)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和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确保性教育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着重于基础的性生理知识教育,并辅以必要的性道德教育;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该向学生进行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行为安全教育、性心理辅导、性道德教育、以及恋爱和婚姻观的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的性教育;大学阶段应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接受性教育的意识,专项讲座、主题活动、成立社团等都是值得推介的方式。(4)教材用书和教学方法也极为重要,这是性教育顺利开展的保证。建议发行系列科普丛书,并选择科学系统的教材用书;建议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开展“同伴辅导”、开设咨询室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帮助。
此外,家庭作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学校教育阶段也始终发挥着作用。如: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较不稳定,心思也更为敏感,这时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关心,倾听他们的苦恼和疑惑。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相辅相成,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阶段的性教育
性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不能因为学校教育的完成而结束。当人们走出校园、正式步入社会后,也会面临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性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和婚恋观,如何维持婚姻“性”福等。因此,笔者认为,该阶段仍然不能放松性教育的要求。
该阶段性教育是以社会教育为核心,从多种渠道来普及性科学知识和性健康观念。以各医院为依托,定期开展性卫生保健、性心理健康等免费的专家讲座,并提供免费相应的咨询和辅导;以各社区为单元,将有关性知识的宣传普及等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工作中,并开展组织性健康日等活动;政府加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管理,构筑健康的社会性教育通道;发行科普类性教育丛书,举办性教育科普文化节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健康的性教育氛围。由此可见,社会教育阶段的性教育是较为灵活和自由的,这需要每个人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充分重视起性教育在个人爱情婚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性教育就如同一项楼房建筑工程,是一砖一瓦成就起来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下层基础不牢靠,即便上层再坚实,也可能坍塌。因此,学前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以及社会性教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贯穿终身的性教育,才是完整的性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年03期。
[2] 苏红、任永梅:《对我国性教育的历史追溯、比较分析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
[3] 蔡霞:《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学校管理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贾敏晓:《高中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蕊芳:《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期刊], 中国健康教育,2007 年03期。
[6] 梁燕芳、徐作英:《大学性教育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期刊],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02期
[7] 李海红、隋丽丽:《高校性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外高校性教育的比较谈起》[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
[8] 陈紫天、郑欣:《当代西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理论界,2005年04期。
[9] 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10] 蒋凌燕:《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2009 年07期 。
[11] 叶金辉、 李文虎 、雷良忻:《国际青春期性教育模式概述》[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