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正经历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然而,仍有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报道中国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习惯于对中国进行各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形态,对外讲好中国基层扶贫脱贫故事,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脱贫攻坚战中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以扶贫脱贫工作为主题的短视频中,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有其代表性。这个短视频不仅在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还在国际主流媒体渠道实现了广泛传播,被包括美联社、德新社、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官网等140多家海外通讯社与媒体网站转载发布。随着这个短视频在全球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中国云南独龙族百姓脱贫故事及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就被更多人所知晓,这也为我们继续讲好扶贫故事带来很多启示。
一、故事选材要新奇
“新鲜、新奇”是中西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之一。具体到短视频的选题,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那些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事件或话题,话题越新鲜、有趣、新奇,就越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贫困是国内外受众长期关注的话题,但是各种各样的扶贫故事讲下来,无非都是新旧生活的对比,由贫转富是所有故事共同的结局,很容易陷入套路并引发受众的收视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从选题开始,就做足了新鲜、新奇的文章。
例如,短视频中脱贫故事发生的地点,制作团队选定了位于中缅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之一。故事聚焦独龙族百姓。独龙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20个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仅有7000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还不会汉语,不识汉字,靠刻木记事、结绳记时来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简言之,该视频锁定的地点和主人公群体,无论其过去还是现在,都充满了神秘感、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这些要素天然地吸引着国内外年轻的互联网受众。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脱贫?受众油然而生的一个个疑问成为一次有效传播的最好开始。
二、叙事方式要国际
在国外的写作、影视和纪录片领域,流行着这样一条定律,“展现出来,不说教”(show!don’t tell)。用到短视频创作上,就是给受众看更多的事实,而不要太多地向他们灌输内容。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走的是一条先海外传播、再国内传播的传播路径,从其产品中即能感受到,制作团队从选题策划、问题设置到人物采访、后期制作等方面,都力求遵循海外传播的基本规律。
分析短视频中英国籍主持人赵思迪(Arslan Josh)在片中的角色就可以发现,主持人几乎没有提及独龙族的脱贫实践,只是告诉大家他在哪里,那里有谁,他们从何时起定居于此等最基本的背景信息,之后就带着受众不停地“走乡串户”,看村民们在做什么,听他们在想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更多地是在提问和倾听,没有评价没有赘述,更多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再以短视频的叙事逻辑来看,故事由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陷入贫困这一疑问开启,围绕独龙族所聚居的数个村庄的贫困状况与脱贫实践展开,自然穿插了全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减贫进程等能够帮助受众从国际视频理解故事的基本信息。在这种叙事下,独龙族的脱贫故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全球减贫计划、中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个具体的真实案例。
三、故事人物要有情
一个短视频要想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在国内传播还是在国外传播,选取的人物及其经历能否打动人是关键要素。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脱贫故事。在短短的8分钟时长里,选择以哪些人的故事为代表来呈现这个族群的故事非常重要。
分析发现,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一直都在讲人的故事,从做了40年扶贫工作的贡山县退休老县长,到贡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副校长,从多个致富类型不同的村子的负责人,到经历了发展变迁的百岁老人和她的朋友们,从农业合作社里编织怒毯的村民,到坐在马路边玩耍的儿童。对他们个人故事和生活状态的呈现,有些通過主持人和他们的闲聊,他们彼此之间的闲聊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对他们眼神、双手、家里炕头等个人形象与生活环境的最直观呈现。短视频做到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动、形象、立体地传达了若干个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的独龙族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由这些真实、质朴的百姓生活素材剪辑而成的产品,不再局限于忆苦思甜,更多地表达了独龙族这个特殊族群和中国人民、全球人民一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是最终吸引国内外互联网受众关注的内核。
四、画面呈现要创新
一般来说,脱贫攻坚的产品容易让受众觉得沉重,不太容易在社交平台上传播。为了让短视频更加轻盈,并能够吸引海外受众的观看,制作团队加入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设计和视频呈现方式。例如,在短视频的开始,做了一个几秒钟的动画,卡通版的主持人切换着不同的交通工具穿行在一个中国地图的示意图中,从北京到云南,再到贡山县独龙江乡,生动呈现主持人的采访路线,独龙江乡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之后,针对对于海外受众来说较为抽象和不太容易理解的信息,如云南省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全球各国的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等数据,也都以二维信息动画的形式来直观呈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案例的生产与传播实践启发我们,要更好地运用好海外新媒体平台进行中国主题故事的讲述,就需要研究海外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研究海外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所习惯的叙事逻辑与观看短视频的习惯,了解他们喜欢的动画等流行元素,并将这些内化于短视频的选题策划、拍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贫困地区的百姓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大的基层实践中可以发掘出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它们是能够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有力的故事。如何用短视频等视觉化的展现方式将这些故事呈现出来,既是当下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扶贫脱贫故事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媒体国际传播事业中值得深入实践和探索的方向。(作者供图)
在众多以扶贫脱贫工作为主题的短视频中,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有其代表性。这个短视频不仅在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还在国际主流媒体渠道实现了广泛传播,被包括美联社、德新社、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官网等140多家海外通讯社与媒体网站转载发布。随着这个短视频在全球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中国云南独龙族百姓脱贫故事及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就被更多人所知晓,这也为我们继续讲好扶贫故事带来很多启示。
一、故事选材要新奇
“新鲜、新奇”是中西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之一。具体到短视频的选题,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那些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事件或话题,话题越新鲜、有趣、新奇,就越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贫困是国内外受众长期关注的话题,但是各种各样的扶贫故事讲下来,无非都是新旧生活的对比,由贫转富是所有故事共同的结局,很容易陷入套路并引发受众的收视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从选题开始,就做足了新鲜、新奇的文章。
例如,短视频中脱贫故事发生的地点,制作团队选定了位于中缅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之一。故事聚焦独龙族百姓。独龙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20个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仅有7000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还不会汉语,不识汉字,靠刻木记事、结绳记时来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简言之,该视频锁定的地点和主人公群体,无论其过去还是现在,都充满了神秘感、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这些要素天然地吸引着国内外年轻的互联网受众。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脱贫?受众油然而生的一个个疑问成为一次有效传播的最好开始。
二、叙事方式要国际
在国外的写作、影视和纪录片领域,流行着这样一条定律,“展现出来,不说教”(show!don’t tell)。用到短视频创作上,就是给受众看更多的事实,而不要太多地向他们灌输内容。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走的是一条先海外传播、再国内传播的传播路径,从其产品中即能感受到,制作团队从选题策划、问题设置到人物采访、后期制作等方面,都力求遵循海外传播的基本规律。
分析短视频中英国籍主持人赵思迪(Arslan Josh)在片中的角色就可以发现,主持人几乎没有提及独龙族的脱贫实践,只是告诉大家他在哪里,那里有谁,他们从何时起定居于此等最基本的背景信息,之后就带着受众不停地“走乡串户”,看村民们在做什么,听他们在想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更多地是在提问和倾听,没有评价没有赘述,更多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再以短视频的叙事逻辑来看,故事由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陷入贫困这一疑问开启,围绕独龙族所聚居的数个村庄的贫困状况与脱贫实践展开,自然穿插了全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减贫进程等能够帮助受众从国际视频理解故事的基本信息。在这种叙事下,独龙族的脱贫故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全球减贫计划、中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个具体的真实案例。
三、故事人物要有情
一个短视频要想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在国内传播还是在国外传播,选取的人物及其经历能否打动人是关键要素。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脱贫故事。在短短的8分钟时长里,选择以哪些人的故事为代表来呈现这个族群的故事非常重要。
分析发现,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一直都在讲人的故事,从做了40年扶贫工作的贡山县退休老县长,到贡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副校长,从多个致富类型不同的村子的负责人,到经历了发展变迁的百岁老人和她的朋友们,从农业合作社里编织怒毯的村民,到坐在马路边玩耍的儿童。对他们个人故事和生活状态的呈现,有些通過主持人和他们的闲聊,他们彼此之间的闲聊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对他们眼神、双手、家里炕头等个人形象与生活环境的最直观呈现。短视频做到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动、形象、立体地传达了若干个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的独龙族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由这些真实、质朴的百姓生活素材剪辑而成的产品,不再局限于忆苦思甜,更多地表达了独龙族这个特殊族群和中国人民、全球人民一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是最终吸引国内外互联网受众关注的内核。
四、画面呈现要创新
一般来说,脱贫攻坚的产品容易让受众觉得沉重,不太容易在社交平台上传播。为了让短视频更加轻盈,并能够吸引海外受众的观看,制作团队加入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设计和视频呈现方式。例如,在短视频的开始,做了一个几秒钟的动画,卡通版的主持人切换着不同的交通工具穿行在一个中国地图的示意图中,从北京到云南,再到贡山县独龙江乡,生动呈现主持人的采访路线,独龙江乡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之后,针对对于海外受众来说较为抽象和不太容易理解的信息,如云南省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全球各国的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等数据,也都以二维信息动画的形式来直观呈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案例的生产与传播实践启发我们,要更好地运用好海外新媒体平台进行中国主题故事的讲述,就需要研究海外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研究海外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所习惯的叙事逻辑与观看短视频的习惯,了解他们喜欢的动画等流行元素,并将这些内化于短视频的选题策划、拍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贫困地区的百姓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大的基层实践中可以发掘出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它们是能够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有力的故事。如何用短视频等视觉化的展现方式将这些故事呈现出来,既是当下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扶贫脱贫故事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媒体国际传播事业中值得深入实践和探索的方向。(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