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2005年起,KAB创业教育项目在全国高校经过试点、探索到推广,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作为学生的通识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性质,尚不明确。 本文基于分析KAB项目的课程,对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KAB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学家,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博士关于“教育应从就业取向向创业取向转化”的教育理念引发国际高度重视。赵勇教授在《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的教育,是注重就业?还是注重创业?他说:教育到底要把人变成何人?大工业时代需要大量循规蹈矩的流水线工作者,因此旧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好的员工’而不是优秀的创业者,那么教育就沦为流水线;如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的创业者,那么教育就必须改变。必须从过去的就业取向转变为创业取向,这也许就是未来教育的创新突破口。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及未来生涯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创业教育也是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创业教育的历程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试点探索到如今已经有12年的历程。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鼓励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2005年,共青团中央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确定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6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KAB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包括教学课程、实践活动和师资建设等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2010年5月,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面对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开展研究与指导,颁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至此,当教育部要求创业教育成为本科必修课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2014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各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关注的是“如何让中国创业教育走向专业化”。
三、KAB创业教育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体验之后再回来讨论,实践是先导,理论是深化,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与已经在各国广泛实施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SIYB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该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项目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和体验,切实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
四、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困难
相较于国外,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认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基础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也还很少。在确立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目标、设立创业教育专职机构、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等十多个方面国外都做了很多努力,比我们走得更远。更甚者,“创业学”专业还未能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方面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国内还没有“创业学”这个专业。
但是,也有人认为国内高校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进行创业教育。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开课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把创业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开设必修课;第二类是开设创业基础课,把KAB创业教育课程等作为公共选修课;第三类是没有开设创业课程,只是采用企业家讲座的形式传播创业常识。
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难题。现在给学生讲授创业课程的老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比如经济系、管理系老师;第二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主要是辅导员;第三类是外聘企业、社会机构的老师。创业学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还没有创业学教授,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很多来自管理專业、经济学专业。但由于职称压力、课时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善等原因,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
五、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李家华提出了三种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第一种,概括出了创业教育模式的两个重心:一个放在课程体系方面,一个放在师资培训和聘用方面;第二种,根据创业教育内容不同而推行的学习型、自主型、营造型、借鉴型等教育模式;第三种,根据不同专业,尝试跟专业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也是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路线。
就高校而言,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启动是必然趋势,而且是迫在眉睫。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应该定位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三位一体这样的模式来设计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然而目前的课程内容更偏向专业知识的传授,比如“什么是公司?如何进行市场分析?怎么进行财务管理?”。不同学校的创新创业课课时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少则24、32、34,多则68、102的课时。创业课,不是为了解决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鼓励学生们都去创业。创业课程的意义远大于此, 在创业中,创业者所需的挑战精神、抗挫意志、团队意识和持之以恒等等的良好品质更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拥有的,而这才是创业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创业课程潜在的却影响深远的教学任务。 一旦学生拥有了企业家精神,专业知识的习得就如虎添翼,社会上才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
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作为以医药为主、医管工理文共同发展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分层次展开。对于医药专业学生而言,创新要基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于中医而言,更多的继承和沿袭,创业和专业的结合点较少。虽然也有护理专业学生创办敬老院这一的成功案例,但对于医学院学生而言,就业的机会明显多于创业的机会,因此,建议开设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基本的企业家素质、优化其知识机构为主要教学目的。但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创业平台和机会较多。创新创业与专业的结合点易找,建议开设必修课和限选课。培养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了解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组成,播种创业意识,鼓励学生们进行尝试性创业,为将来做好准备和铺垫。
当下,国家提倡“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创客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和环境。虽然与国外大学生的创业率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但在高校开展KAB项目,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基本的创业知识,是万众创业实现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永川.(201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
[2]周珊珊、王艺璇译.(2014).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M].赵勇(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慧君(1986—),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助理研究员,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学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关键词:KAB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学家,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博士关于“教育应从就业取向向创业取向转化”的教育理念引发国际高度重视。赵勇教授在《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的教育,是注重就业?还是注重创业?他说:教育到底要把人变成何人?大工业时代需要大量循规蹈矩的流水线工作者,因此旧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好的员工’而不是优秀的创业者,那么教育就沦为流水线;如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的创业者,那么教育就必须改变。必须从过去的就业取向转变为创业取向,这也许就是未来教育的创新突破口。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及未来生涯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创业教育也是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创业教育的历程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试点探索到如今已经有12年的历程。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鼓励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2005年,共青团中央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确定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6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KAB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包括教学课程、实践活动和师资建设等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2010年5月,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面对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开展研究与指导,颁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至此,当教育部要求创业教育成为本科必修课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2014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各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关注的是“如何让中国创业教育走向专业化”。
三、KAB创业教育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体验之后再回来讨论,实践是先导,理论是深化,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与已经在各国广泛实施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SIYB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该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项目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和体验,切实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
四、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困难
相较于国外,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认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基础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也还很少。在确立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目标、设立创业教育专职机构、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等十多个方面国外都做了很多努力,比我们走得更远。更甚者,“创业学”专业还未能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方面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国内还没有“创业学”这个专业。
但是,也有人认为国内高校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进行创业教育。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开课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把创业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开设必修课;第二类是开设创业基础课,把KAB创业教育课程等作为公共选修课;第三类是没有开设创业课程,只是采用企业家讲座的形式传播创业常识。
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难题。现在给学生讲授创业课程的老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比如经济系、管理系老师;第二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主要是辅导员;第三类是外聘企业、社会机构的老师。创业学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还没有创业学教授,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很多来自管理專业、经济学专业。但由于职称压力、课时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善等原因,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
五、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李家华提出了三种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第一种,概括出了创业教育模式的两个重心:一个放在课程体系方面,一个放在师资培训和聘用方面;第二种,根据创业教育内容不同而推行的学习型、自主型、营造型、借鉴型等教育模式;第三种,根据不同专业,尝试跟专业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也是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路线。
就高校而言,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启动是必然趋势,而且是迫在眉睫。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应该定位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三位一体这样的模式来设计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然而目前的课程内容更偏向专业知识的传授,比如“什么是公司?如何进行市场分析?怎么进行财务管理?”。不同学校的创新创业课课时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少则24、32、34,多则68、102的课时。创业课,不是为了解决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鼓励学生们都去创业。创业课程的意义远大于此, 在创业中,创业者所需的挑战精神、抗挫意志、团队意识和持之以恒等等的良好品质更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拥有的,而这才是创业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创业课程潜在的却影响深远的教学任务。 一旦学生拥有了企业家精神,专业知识的习得就如虎添翼,社会上才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
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作为以医药为主、医管工理文共同发展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分层次展开。对于医药专业学生而言,创新要基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于中医而言,更多的继承和沿袭,创业和专业的结合点较少。虽然也有护理专业学生创办敬老院这一的成功案例,但对于医学院学生而言,就业的机会明显多于创业的机会,因此,建议开设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基本的企业家素质、优化其知识机构为主要教学目的。但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创业平台和机会较多。创新创业与专业的结合点易找,建议开设必修课和限选课。培养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了解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组成,播种创业意识,鼓励学生们进行尝试性创业,为将来做好准备和铺垫。
当下,国家提倡“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创客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和环境。虽然与国外大学生的创业率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但在高校开展KAB项目,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基本的创业知识,是万众创业实现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永川.(201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
[2]周珊珊、王艺璇译.(2014).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M].赵勇(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慧君(1986—),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助理研究员,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学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