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几年来,虽然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但实事求是的讲,好像还没有取得质的突破。本人认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从语文的本科属性出发,重点从课堂教学方面去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认清中学语文的学科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去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1、中学语文学科有多元化的性质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但主要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打好语文基础,培养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具体的体现。吕先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体会先生的教导,并切实加以贯彻。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设精神。(2)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播。(3)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4)进行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方面的限制,要求我们有取一切有效措施去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二、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在中学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这活动,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据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对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来进行衡量。第一,在单位时间内教师输出信息量的多少,一般来说,在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较大,教学效率就越高。第二,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如果在一节课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这就是一堂效率比较高的课。第三,一节齐全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只有当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才可以认为是高效率的课。第四,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在一节刘里,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总之,一堂高效率的课,应该70%以上的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教师输陋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消耗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
三、在授课方式上,新世纪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彻底改革“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到1/2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启发、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压缩在1/2以下。
3、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美育和智力的开发,创造精神的培养等,更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防上面面俱到。
4、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讨论、写作、解说、鉴赏乃至思考等,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四、在双边活动上,以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自学”和“讨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过去和当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甚至一上课即进入讨论,一直讨论到下课,他们这样上课往往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失控”的状态下完全自由的议论,本人认为,我们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使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学讨论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在可控的状态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总之,任何一节课堂讲授,老师的精神点播都是必须的,教师要掌握学习和讨论的方向进程及重难点。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体现科学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打破封闭式、实行开放式
1、要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争辨乃至比较赏析彻底改变课堂的沉闷局面。
2、实施读、写、说三结合,“读”包拓朗读、默读、速读、浏览;“写”包括仿写片断、书面表达、写阅读体会等;“说”包括口头问答、陈述看法、讨论争辨等,课堂教学有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呆板枯燥的教学变为灵活生动的教学。
3、走出课堂,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的到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乃至到社会上去上课,冲破课堂的狭隘天地,让学生在语文环境中去视察、去体验,到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去。把语文课上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这种破除封闭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体现时代的特点,激发中学语文教学的活力。
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现行的单篇教学状态,以单元为单位通盘安排、科学的组织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可以设计教读课、自读课、训练课、活动课,巩固扩展课等多种课型、合理的组成系列,在每单元授课之前,教师要反复研读整个单元的教材,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学习中,他们就会有所侧重,合理的分配时间,把握正确的方向。
本人经过多年乡镇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比起来,确实有许多优势,如果能有比较好的以单元为单位序列编排的教材,单元教学将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对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认清中学语文的学科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去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1、中学语文学科有多元化的性质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但主要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打好语文基础,培养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具体的体现。吕先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体会先生的教导,并切实加以贯彻。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设精神。(2)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播。(3)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4)进行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方面的限制,要求我们有取一切有效措施去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二、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在中学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这活动,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据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对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来进行衡量。第一,在单位时间内教师输出信息量的多少,一般来说,在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较大,教学效率就越高。第二,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如果在一节课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这就是一堂效率比较高的课。第三,一节齐全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只有当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才可以认为是高效率的课。第四,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在一节刘里,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总之,一堂高效率的课,应该70%以上的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教师输陋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消耗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
三、在授课方式上,新世纪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彻底改革“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到1/2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启发、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压缩在1/2以下。
3、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美育和智力的开发,创造精神的培养等,更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防上面面俱到。
4、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讨论、写作、解说、鉴赏乃至思考等,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四、在双边活动上,以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自学”和“讨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过去和当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甚至一上课即进入讨论,一直讨论到下课,他们这样上课往往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失控”的状态下完全自由的议论,本人认为,我们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使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学讨论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在可控的状态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总之,任何一节课堂讲授,老师的精神点播都是必须的,教师要掌握学习和讨论的方向进程及重难点。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体现科学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打破封闭式、实行开放式
1、要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争辨乃至比较赏析彻底改变课堂的沉闷局面。
2、实施读、写、说三结合,“读”包拓朗读、默读、速读、浏览;“写”包括仿写片断、书面表达、写阅读体会等;“说”包括口头问答、陈述看法、讨论争辨等,课堂教学有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呆板枯燥的教学变为灵活生动的教学。
3、走出课堂,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的到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乃至到社会上去上课,冲破课堂的狭隘天地,让学生在语文环境中去视察、去体验,到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去。把语文课上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这种破除封闭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体现时代的特点,激发中学语文教学的活力。
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现行的单篇教学状态,以单元为单位通盘安排、科学的组织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可以设计教读课、自读课、训练课、活动课,巩固扩展课等多种课型、合理的组成系列,在每单元授课之前,教师要反复研读整个单元的教材,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学习中,他们就会有所侧重,合理的分配时间,把握正确的方向。
本人经过多年乡镇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比起来,确实有许多优势,如果能有比较好的以单元为单位序列编排的教材,单元教学将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对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