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智慧乡村建设目标的前提,而恢复乡村区域的三维场景是实现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根据已有的海量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迁移学习支持下的乡村区域建筑物自动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建筑物解译模型检测目标区域的建筑物,然后利用Canny算子和约束性条件下的Hough变换检测并提取建筑物轮廓,最后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自动重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模效
【机 构】
: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1BAB206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智慧乡村建设目标的前提,而恢复乡村区域的三维场景是实现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根据已有的海量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迁移学习支持下的乡村区域建筑物自动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建筑物解译模型检测目标区域的建筑物,然后利用Canny算子和约束性条件下的Hough变换检测并提取建筑物轮廓,最后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自动重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模效率高、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可应用于乡村辅助规划、确权调查、精准扶贫和空心村整治等工作中。
其他文献
根据sUAS在某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的实际低空摄影测量作业情况,论述了无人机在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从野外作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测绘成果内容的丰富性和直观性、矿山恢复治理设计的便捷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矿山恢复治理工程测绘的优势,并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首先利用多旋翼无人机(DJI-Phantom 4 Pro V2.0)航测丹霞山阳元石景区,获取高精度影像数据435幅,并利用PhotoScan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拼接,制作航测区正射影像地图和DEM数据;再利用ArcGIS10.5软件对影像数据和DEM数据进行裁剪,把正射影像数据分割成200幅100 m×100 m比例尺为1∶1 000的图片;然后在图上进行目测识别珍稀物种丹霞梧桐和定位,共获取航测
以珠三角为例,采用阈值法和随机森林法对珠三角地区水稻进行提取,并比较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阈值法提取的水稻数量的Kappa系数、总体精度、F1score、查全率等均明显低于随机森林法,但阈值法的查准率非常高。对随机森林输入特征进行组合发现,当输入的特征组合为光谱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时,得到的分类精度指标结果最好,Kappa系数约为0.99。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大范围的开展水稻提取、区分水稻与旱地作物
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存在管线种类多、管点各异、三维建模数据量大以及人工建模效率低、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突出问题。目前的自动化建模主要通过自动调用阀门、水表等点状固态化精细模型,而弯头、多通接合部位则无法精确设计模型,展示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提高建模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以ArcSDE为空间数据引擎,以PostgreSQL为数据库管理软件,以SkyLine为三维可视化平台,设计了城市地下管线三维成图自动化组
地质灾害防治是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预测灾害变形趋势乃至预报灾害发生时间,其结果将为地质监测管理决策人员提供辅助支持,保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顺利进行。分析了提高地灾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的必要性,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相关性分析、位移矢量图、切线角法预警预报等综合处理与分析技术,结合巫山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地质灾害业务信息和地灾监测数据的特点,阐述了数据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地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