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网络化视角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认为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就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从产业网络化的角度解析了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产业网络化的测度,运用GIS软件对其进行了时空演变研究,提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 产业网络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拉大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我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此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东西部发展差距的形势依然很严峻,甚至有有增无减的趋势。黄河流域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份,其发展对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具有促进作用,但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很突出,2018年山东省的经济总量是青海省的约27倍,人均经济总量约为1.6倍。因此,黄河流域协调发展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其对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网络化在本质上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区域划分一直以来主要是以东中西为梯度的垂直等级关系,这种划分也体现了我国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分工与合作成为区域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之间的关系日益扁平化,表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因此,产业网络化逐渐替代了我国东中西为梯度的垂直等级关系成为区域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成为缩小我国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因而也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产业网络化是不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呢?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
  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或定性定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左其亭,2019;陈晓东 金培,2019;安树伟 李瑞鹏,2020),或定量测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徐辉 师诺等,2020),还有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者的协调关系着手(金凤君,2019),以及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任保平 张倩,2019;师博,2019;抄小静,2019;高煜,2019),但鲜有从黄河流域内部协调的角度理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得出: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就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虽然有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思路(任保平,2019),但对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理解有失偏颇。本文从产业网络化的视角来解析黄河流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般认为产业网络是一群各自拥有独特资源,也相互依赖对方资源的企业组织以及学术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组织等,通过经济、社会等关系,凭借专业分工和资源互补,在要素投入、生产制造和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互动,长期所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互惠性往来关系(李守伟 钱省三,2006)。从纵向看,它表现为产业的链式结构;从横向看,它表现为不同行动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黄守坤 李文彬,2005)。而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的特性以及空间的跨区域特点,认为产业网络化应是纵向网络,即以产业链或价值链为主导形成的纵向一体化网络生产体系(缪小玲 曾菊新,2004)。按照分工原理,每个不同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专注自己更擅长的环节参与供应链当中的一部分,这个比较优势可以是资源的比较优势、人才的比较优势,也可以是资本的比较优势、技术力量的比较优势等,形成一个跨地区的经济协作(林毅夫 付才辉,2020),这就是产业网络化过程。从产业网络化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黄河流域协调发展要按照比较优势,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彼此依赖,相互联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使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在人均经济总量上达到一致的过程。基于以上情况可以推测,产业网络化是促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产业网络化的测度
  产业网络化在本质上体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借鉴Taloy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数据开展的城市网络计算方法,即“连锁模型”。将其用来反映产业间的网络联系,各区域省份以省会城市来代替,具体指标为区域联通度。其基本原理是,区域之间的联系通过企业建立形成区域联系矩阵,每个区域在区域联系矩阵下通过企业与其他区域形成经济联系网络,进而计算出区域连通度。其计算方法如下,假设在n个区域中有m个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2)式中Vaj,是j公司在a区域的服务价值,Vbj是j公司在b区域的服务价值,Cab,j是以公司j表示的区域a与区域b的基本连接关系量。因此,区域a和区域b间的联系则可以表示为:
  每个区域有n-1个这样的联系。网络内每个区域a的连通度Ca则可以表示为:
  (4)上式中,Ca是区域a的网络联通度,一个区域的联通度越高,说明其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之中,也说明了其很好地融入到整个产业网络化中。
  在进行企业选取时,鉴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在区域之间的重要性,并且已有文献亦都选择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也选择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作为研究对象,具体选取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产业中大型企业的区域空间分布来反映区域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产业网络。基于此,本文根据各产业中的企业排行榜,选取上述5大产业的40家高级生产性服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业网络,建立了31×40的区域关系矩阵。假定企业在地区中的服务值为V,其取值标准为:没有设立机构网点为0,设立一般机构或网点为1,设立区域分部为2,设立公司总部为3。由公式(1)、(2)、(3)即可求得各区域的联通度。通过连通度的对数值指标来反映区域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及能量大小,且利用GIS软件绘制了2009年和2018年产业网络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图(如图1、图2所示)。从空间分布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发现,2009年黄河流域产业网络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联通度都在8.0以下。到了2018年黄河流域产业网络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取得快速进展,大部分省份的连通度位于8.0以上,只有青海和宁夏位于8.0以下。總的来说,这表明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依赖程度在逐渐加强。   四、政策建议
  1、加强黄河流域各地区的联系,按照比较优势,黄河上中下游各区域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避免产业同构竞争,黄河上游区域可以提供原材料,中游区域进行加工,下游区域提供服务,从而使黄流域上中下游区域成为一个整体,彼此离不开彼此,使产业链得以延伸,产业价值得以提高,同时这也要求加强对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的投资和建设。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应给予黄河流域上中游区域以精准性倾斜支持,结合中上游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地方传统特色,加快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在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促进中上游区域的经济增长,推动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41(11):1-6+16.
  [2] 任保平,张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J].改革,2019,(10):26-34.
  [3] 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革,2019,(11):33-39.
  [4] 陈晓东,金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J].改革,2019,(11):25-32.
  [5] 任保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模式选择[J].人文杂志,2020,(01):1-4.
  [6] 师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人文杂志,2020,(01):5-9.
  [7] 钞小静.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J].人文杂志,2020,(01):9-13.
  [8] 高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人文杂志,2020,(01):13-17.
  [9] 徐辉,师诺,武玲玲,张大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42(01):115-126.
  [10] 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改革,2020,(01):76-86.
  [11] 黄守坤,李文彬.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
  [12] 李守伟,钱省三.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06.
  [13] 缪小玲,曾菊新.试论城乡交错地区产业网络化建设—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理论月刊,2004.
  [14] 林毅夫,付才辉.如何变“隔空唱戏”为“二龙戏珠”[N].2020-06-17(007).
  [15] Taylor P. Specification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01, 33: 181-194.
  作者简介:周旺(1992-),男,民族:汉,籍贯:河北石家庄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单位:蘭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冠肺炎的爆发和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安全健康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发展。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治理来讲,既是危机、也是挑战。面对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显露无遗,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反观欧美国家,疫情防控过程再一次显现出“制度之殇”,所谓资本主义“制度优势”荡然无存。通过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
期刊
【摘 要】 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总量减少,冲击原有就业结构,降低大学生就业薪酬起点,迫使大学生延迟就业;但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会更趋于务实,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遇,国家和社会更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等。从扩大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角度提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進高校毕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日益凸显,其影响因素众多。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利用2000-2017年湖南省时间序列数据,基于VAR模型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金融波动对收入分配几乎没有影响。最后,本文
期刊
【摘 要】 本文为了方便论述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方法,先对谣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不同的人对谣言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着不同的认识与见解,因此,笔者在选取公众较为认可的谣言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口,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正确判定与科学的治理方法,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助于发展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 政府辟谣
期刊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建设确立起来的一门先进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在于用预算来代替管理,通过预算来有效的协调范配企业的生产活动。而我国在21世纪初,铁路基层站段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但是在这些年的运行过程中,其发挥了积极地管理作用,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基于此来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铁路基层站段 全面预算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 分析与思考  
期刊
【摘 要】 我国沪深股市的收益率长期以来具有肥尾特征、波动性群集等特点,那么辐射到个股收益率序列来说,是否也具备此类特性。对于此,本文将以科大讯飞股票为例,利用ARCH族模型,分析科大讯飞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情况。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科大讯飞股票收益率同样具有以上特征,但由于其行业特性,其杠杆效应、波动性群集显著性较弱。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科大讯飞股票每日收盘价作为样本
期刊
【摘 要】 本文采用比较方法,运用现实主义理论,对中美两国之间抗击疫情的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得出中国之所以比美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得好,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中国能够为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提供什么样中国方案与智慧。  【关键词】 比较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全球化 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 中国方案  第一节 比较方法的定义  比较方法是比
期刊
【摘 要】 目前全球数据生产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技术能从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中采集、关联相关信息,并创造新的应用价值。基层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应用大数据技术,丰富采集来源、提升分析手段、拓展共享渠道,能更好地为金融决策分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分析基层人民银行运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以及在数据资产管理应用、标准化建设、大数据安全规范等方面的挑
期刊
【摘 要】 起源于上世纪80 年代从公司治理角度探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开启了从商业银行内外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角度去剖析银行风险行为的独特视角。近 30 年来,这一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目前分析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典型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很多现实问题也有很好的说服力。对于银行风险的最早研究主要提出了“道德风险论”和“公司控制论”两种不同假说,在此基础
期刊
【摘 要】 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优化在公共管理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变迁。在新时代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组织结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未来政府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本文筛选了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政府组织结构改革进行历史梳理,分析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改革的原因,提出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改革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政府 组织结构 机构改革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