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讲美学》是一本值得我们当下年轻人看的美学丛书,朱光潜先生力图通过谈心的方式谈美,而不是一本教条的美学课本。 朱 光 潜 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朱光潜讲美学》共两个部分,作者在开场话中阐述了自己给友人写信谈美学的原因,第一部分是朱先生对美学的见解,第二部分是谈书美简,通过十三封信解决读者们对美学所提出的问题及疑惑的方法。
朱先生可以说是“旧时代”的人,但“新时代”的我们仍然处于此境况——“人心坏了”,我国许多的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今天社会已经低之又低,能做到得人想必已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繁荣,同时人们也开始不断追求物质与快速消费的快感,美与俗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那么怎样发现美,创造美,需要我们每代人的努力,人生美化了,想必人心也能够得到净化。
一、真、善、美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身所本有的特质。”
当我们看到一棵古松,任何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说它是古松,但人与人看古松的角度、情境和性格不同,那么人们对于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例如,木商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得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所以说,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古松对于画家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从根本上说上述的三种人分别是以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态度来思量对古松的认识的,实用的态度的意义大半都起于维持生活,科学的态度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里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所以可以总结为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目的。 离开了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人多有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二、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所谓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的人物生来就丑。美与丑是什么来判断的呢,美生于美感经验。美感又起于对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没有人就无法对此物加以评价,直觉属于一切能感知东西的人或动物,但又不完全属于他,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就是一种辩证关系,他中有我,我中有他,想要彼此影响,二者缺一不可。
欣赏美要有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的认识,对待美感的态度要丝毫不带有占有欲,带有无所为而为的欣赏。自然本来混整无别,许多分别都是从人的观点看出来的。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本无所谓真伪,真伪是科学家所分别出来以便利思想的;自然本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伦理学家分别出来规范人类生活的。
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反复作用,从人对事物的态度一方面来谈美与丑,实际想来确是这么回事,人的主观意识来衡量事物的本质、形态。如果没有人来衡量它,事物本身也就没有所谓的美与丑、好与不好、对与错。通过长时间对事物的了解与获得的经验,从而许多人要制定出衡量事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我想也是受环境与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吧,例如唐代,美人以胖为美,而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的认知却以骨干以为美。
三、对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批判
朱光潜先生认为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相同的,他们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模仿,认为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在文艺复兴之后的五百年来,对世界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的产生,基本打破了写实主义的垄断地位,足以证明人对事物的美感认识不能一直寄托在对自然的模仿上来。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认为上帝经手创造一切,本来都是尽善尽美的,人伸手进去搅扰,于是它们才被弄糟,自然既本来就美,艺术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它。从而盛行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在小说方面就是完全写实的描写,如果认为自然全体都是美,那么人在看自然时就没有了美丑的标准,便没有了美丑的比较,连“自然美”这个词也就没有意义了。
理想主义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只模仿自然的美,丑的东西应丢开,艺术家只选择重要的,琐屑的应丢开。艺术不像哲学,它的生命全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艺术不是一个模式化的表现方式,凡是一个摸样能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适合于任何人,好比衣帽一样。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艺术主张都可以称为“依样画葫芦”的主义。
艺术美中“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那么事物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朱光潜先生对自然美也有独特的见解,分为两个意义,第一种意义的“美”是我们生活中一些事物特征的常态,例如背通常是直的,直背美于驼背。第二种意义的“美”就是艺术美,这种美是人寄情于景,把自然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四、美与人生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看的很认真,不能把思想放在适当的距离来看人生世相,这也许与人的价值观有一定关系,除去人的物质需求之外,便没有其他的意义。艺术家和审美者却能跳开利害关系,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怎样看待艺术,艺术的范围并不是狭义的指美术、也包括文学、音乐、戏剧等等。艺术是从实际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就拿极端写实主义来讲,在此就不能和艺术相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了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旁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人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所以说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也需要几分客观化。艺术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很直接的表明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我们有了人生和自然,那么艺术就是我们灵魂的升华,如果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那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讲美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朱先生可以说是“旧时代”的人,但“新时代”的我们仍然处于此境况——“人心坏了”,我国许多的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今天社会已经低之又低,能做到得人想必已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繁荣,同时人们也开始不断追求物质与快速消费的快感,美与俗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那么怎样发现美,创造美,需要我们每代人的努力,人生美化了,想必人心也能够得到净化。
一、真、善、美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身所本有的特质。”
当我们看到一棵古松,任何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说它是古松,但人与人看古松的角度、情境和性格不同,那么人们对于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例如,木商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得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所以说,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古松对于画家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从根本上说上述的三种人分别是以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态度来思量对古松的认识的,实用的态度的意义大半都起于维持生活,科学的态度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里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所以可以总结为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目的。 离开了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人多有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二、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所谓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的人物生来就丑。美与丑是什么来判断的呢,美生于美感经验。美感又起于对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没有人就无法对此物加以评价,直觉属于一切能感知东西的人或动物,但又不完全属于他,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就是一种辩证关系,他中有我,我中有他,想要彼此影响,二者缺一不可。
欣赏美要有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的认识,对待美感的态度要丝毫不带有占有欲,带有无所为而为的欣赏。自然本来混整无别,许多分别都是从人的观点看出来的。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本无所谓真伪,真伪是科学家所分别出来以便利思想的;自然本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伦理学家分别出来规范人类生活的。
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反复作用,从人对事物的态度一方面来谈美与丑,实际想来确是这么回事,人的主观意识来衡量事物的本质、形态。如果没有人来衡量它,事物本身也就没有所谓的美与丑、好与不好、对与错。通过长时间对事物的了解与获得的经验,从而许多人要制定出衡量事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我想也是受环境与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吧,例如唐代,美人以胖为美,而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的认知却以骨干以为美。
三、对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批判
朱光潜先生认为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相同的,他们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模仿,认为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在文艺复兴之后的五百年来,对世界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的产生,基本打破了写实主义的垄断地位,足以证明人对事物的美感认识不能一直寄托在对自然的模仿上来。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认为上帝经手创造一切,本来都是尽善尽美的,人伸手进去搅扰,于是它们才被弄糟,自然既本来就美,艺术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它。从而盛行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在小说方面就是完全写实的描写,如果认为自然全体都是美,那么人在看自然时就没有了美丑的标准,便没有了美丑的比较,连“自然美”这个词也就没有意义了。
理想主义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只模仿自然的美,丑的东西应丢开,艺术家只选择重要的,琐屑的应丢开。艺术不像哲学,它的生命全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艺术不是一个模式化的表现方式,凡是一个摸样能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适合于任何人,好比衣帽一样。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艺术主张都可以称为“依样画葫芦”的主义。
艺术美中“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那么事物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朱光潜先生对自然美也有独特的见解,分为两个意义,第一种意义的“美”是我们生活中一些事物特征的常态,例如背通常是直的,直背美于驼背。第二种意义的“美”就是艺术美,这种美是人寄情于景,把自然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四、美与人生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看的很认真,不能把思想放在适当的距离来看人生世相,这也许与人的价值观有一定关系,除去人的物质需求之外,便没有其他的意义。艺术家和审美者却能跳开利害关系,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怎样看待艺术,艺术的范围并不是狭义的指美术、也包括文学、音乐、戏剧等等。艺术是从实际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就拿极端写实主义来讲,在此就不能和艺术相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了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旁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人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所以说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也需要几分客观化。艺术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很直接的表明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我们有了人生和自然,那么艺术就是我们灵魂的升华,如果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那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讲美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