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恩柏:不放弃阅读的理科状元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恩柏是浙江省温州市蒼南县人,他的求学之路刚开始就与众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郑恩柏在幼儿园里老是哭,怎么也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待。后来,妈妈心软了,就把小小的郑恩柏带回家亲自照顾,让儿子在家里快快乐乐地成长。小学时期的郑恩柏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也顺风顺水,毕业后进入了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潜龙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公办中学,管理比较宽松,老师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很民主。郑恩柏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读书带来的大眼界
  郑恩柏喜欢阅读,是学校那个小小图书馆的常客。那时候,他喜欢看鲁迅和徐志摩的文章,喜欢独立思考。每阅读一篇文章,他就写下一篇读后感,完全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广泛的阅读,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写的作文往往视角开阔,比同学们更显得成熟一些。由于语文成绩优秀,郑恩柏被选为语文课代表。在一堂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故乡”为题写作文,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交上去之后,老师发现,除了一篇作文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抒发对家乡的感情。那篇与众不同的作文就是郑恩柏写的,他是从一名侨胞的角度来抒发对祖国的爱,把祖国看成了自己的故乡。郑恩柏这样大气的视角是从哪里来的呢?语文老师为了一探究竟,下课后把郑恩柏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你的作文视角很独特,很大气。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我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尤其是鲁迅的文章,有些篇章我已经读了好几遍。还有其他的像名人传记、科普类的书籍等我都喜欢看,觉得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宽阔了。”郑恩柏的许多作文,至今仍被他的语文老师保存在电脑里,作为学生范文用于教学。连其他班的语文老师也把他的作文拷贝过来,作为范文念给学生听。
  长期阅读使高考作文得高分
  由于语文成绩优秀,高二文理分班时,大家以为郑恩柏会选择文科,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理科。因为他希望将来在大学里学习文理综合类的专业。他说,文理都精通的人相对较少,他就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高中阶段,郑恩柏的阅读重点有所改变,他更喜欢读季羡林和林清玄的文章。他认为季羡林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通过阅读季羡林的文章,他看到了传统的人格理想,看到了一种从容、豁达的处世心态;读林清玄的文章,他感觉到了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这些感悟,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阅读,是根本感受不到的。郑恩柏在阅读时总是边读边思考,思考自然、思考人生……
  高二时,他的成绩稳定在了年级前50名。高三一次十校联考的模拟考试,郑恩柏考了十几名,这也是他高中三年的最好成绩。紧张的复习过去了,终于迎来了高考,郑恩柏发挥出色,尤其是作文,他取得了意料中的高分,这是他长期阅读带来的结果。他的高考总成绩是760分,整整高出重点分数线155分。
  当同学们问起郑恩柏选择的学校时,郑恩柏说,未名湖边会看到他的身影。这其实并不难猜,见过郑恩柏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浓浓的“文艺气质”,他的气质和性格,更适合在北大读书、生活。
  选择精品阅读
  从短时间来看,阅读并不会改变什么,但从长远来看,阅读带给我们的改变是巨大的!你要明白,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外有更大的世界。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拓宽自己的眼界,很重要的就是阅读。但同学们的学习任务繁重,究竟怎样阅读才能不影响学习呢?郑恩柏都是选择精品书去阅读,他参考的是北京十一学校发布的“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排在前五名的是:
  初中:
  (1)《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
  (2)《水浒传》,施耐庵;
  (3)《三国演义》,罗贯中;
  (4)《朝花夕拾》,鲁迅;
  (5)《边城》,沈从文。
  高中:
  (1)《宋词三百首》,上·村民(编);
  (2)《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
  (3)《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4)《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合集,鲁迅;
  (5)《家》,巴金。
  以上所列出的书籍,同学们可以选择优先阅读。
  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郑恩柏非常重视读书方法,他常用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在阅读的同时要多思考,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把书中的内容完全弄明白,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对文章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可以说,精读是很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对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3)通读。即对书籍通览一遍,了解一个大貌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对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阅读。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内容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也许可以前后贯通。对于不太重要的书籍,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弄懂大概意思就行。也可以只抓住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开头或结尾,就可以大致了解书中的内容,达到阅读目的。
  (6)写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做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还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提高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每天都保证有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很可观的。郑恩柏每天的阅读时间一般都是在睡前半小时。睡前这个时间段学习起来效率低,还不如拿本课外书读一读,既缓解了一天的学习压力,又能增长见识,积累写作素材。
  郑恩柏曾经跟同学们说过:“读书愈少,对环境愈不满意;读书愈多,对自己愈不满意。”他认为,阅读可以使人谦虚,使人奋进,更能使人博学多识。
其他文献
新闻回放>>  2016年6月12日,一网友发微博称,女大学生在“借贷宝”上找“熟人”借款,被要求持身份证拍裸照“打裸条”。微博中配有多张女大学生赤裸上身,手持身份证自拍的照片,以及“熟人”要求还款的短信截图。其中一张短信截图写道:“某某某,2016年4月23日,以被男朋友抛弃需要借钱为由,向我司借款一万元,利率为年率24%,约定一周为期归还。结果到期后,恶意逾期(不还款)。我们将曝光当事人借款时
期刊
2015年10月,第五届谷歌科学挑战赛落下帷幕,来自乌克兰的14岁男孩达尼拉·库兹涅佐夫获得最具想象力奖。  达尼拉出生于乌克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在良好的家教氛围熏陶下,达尼拉从小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好孩子,他喜欢看各种科普书籍,脑海中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还喜欢动手弄点小发明、小创意。虽然都不实用,但是父母总是鼓励他,这让他信心满满。  上初一时,一次物理老师讲到“温
期刊
临近毕业返校,几个好朋友在群里聊天。开始聊的是实习环境和实习工资,后来就聊到了在家的父母。大家基本没在家乡实习,而在其他城市找了份还算可以的工作。聊着聊著,其中一个人就不说话了,在群里叫了几下没回应,估计又去泡韩剧了。结果她却来找我单聊。她和我说:“我该怎么办?我妈妈要来上海。”  “那不是好事?”  她回:“她能来是好事。可是,我现在并不好。”  她现在实习的地方是一家大公司下的子公司,工作环境
期刊
胡雪岩是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他在生意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一直将“顾客乃养命之源”这句话牢记在心。  当初,在胡庆余堂开张之初,胡雪岩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郑重其事地亲自接待每一位顾客。不仅如此,他还把热情待客视为店规:“顾客到店后虽未到柜台,店员就要先行站立,主动招呼顾客,绝不能背朝顾客;顾客上门,不能回绝,务使买卖成交;顾客配药,不好缺味,务使顾客满意而回。”  有一天,一名
期刊
三年前,我去学插画,周围人都特奇怪,你学插画干吗?有什么用啊?我对他们的奇怪表示奇怪,因为我想学啊。确实,我当时学插画就是单纯因为喜欢,所以我学得很投入。  每周三,我和发小跟着插画老师学3个小时,然后回家买了插画书,反复看大师级的作品,提升审美。  那时候我简直上瘾了,动不动就为了做一幅剪贴画,连续花十几个小时,经常熬夜。  当时我没有想过学插画有什么用,但是它真的就是有用了。  2015年9月
期刊
校園的转角处,有一条黛青色的石板路。虽然略显偏僻,但走它的人并不少。它是那么曲折而优雅,尤其是掩映在池塘后的乔木林中时,越发静宜了。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爱上了这条小径,石板被磨得干干净净。  有几株矮木明显与别的树格格不入。它们位于小路的尽头,池塘与行政楼之间。别的树都高高大大,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架势,它们却在那一隅,低斜着枝条,几乎遮断去路。那枝条横又非直直地横,而是一波有三折,婀娜多姿,令人情不自
期刊
谷子黄了的时候,村里的老四死了。爹一下子傻了眼。开春,我家的口粮接不上,爹就向老四借了一斗米。当时说好了的,等我家自留地收了谷子,碾成米,就还给老四。可是,谷子还长在谷穗上,眼瞅着由青变黄,老四却死了。爹不知道,他欠老四的一斗米该怎么還。  那些日子,爹拧着眉头,出出进进就是那几句话,老四他咋就走了呢?他咋就一声不吭地走了呢?我欠他的一斗米可咋还啊!邻居三秋说,人死债清,你就别跟自个儿较真儿了。爹
期刊
在手机非常普及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公共电话了。但在日本,有一座电话亭。来打电话的人却络绎不绝。有的人徘徊不定,有的人轻车熟路;有的人独自一人,有的人拖家带口;有的人喃喃低语,有的人号啕大哭;有的人不知从何说起,有的人说了好久。  “喂,爷爷,身体好吗?三学期过完,我就上四年级了。时间过得真快。奶奶身体也很好……”这是一个小男孩,在奶奶的带领下,和弟弟一起给爷爷打电话。他的爷爷,在海啸中遇难。 
期刊
经过数月的勤学苦练,终于要去参加驾照考试了。由于之前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所以大家都希望能一次就考过。和我一组考试的是个年轻女孩,她考试的前一天已相当紧张,无论教练怎么安慰,依然平复不了她那颗“突突”乱跳的心脏。女孩在我之前考,我待考,第一次倒桩,出来后右边有点窄,她慌张起来忘记了方向就往右打了一圈,结果再次往里倒时,车子就很明显地轧线了。考官又给了她一次机会,第一次倒桩很顺利,第二次眼瞅着就进来
期刊
我一向认为死很可怕,但他因愁而死则令我对死亡的理解大为改观。他,就是杜甫。这个一生坎坷却时刻心忧家国的诗人,似乎眼神中只有愁苦,心系国家,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人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他一生都在愁。年少轻狂愁仕途,年长之后愁国家。“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读他的诗时总会令人觉得那铺天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