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期刊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科研水平所达到的相对高度。统计表明,在科研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90%以上来自于各种期刊,而科技文献总量的75%也是通过期刊发表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与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化,期刊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在大幅度的增长,然而丰厚的资源建设背后还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才能使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可能。较之现刊,过刊的文献价值更能反映出信息的重要性,因而更具有价值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过刊 刊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过刊”,是指“过期期刊”,是上一年度的期刊经过一年的阅览之后,下架装订成册,重新分类编目,以合订本形式出现的期刊。过刊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献资源建设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过刊连续的重要性、补缺的困难性、文献价值的时效性及读者需求的多变性,使过刊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期刊的利用与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读者队伍的文献信息意识增强,对信息多样性需求的增加,过刊存在的问题也一一凸现,因此,提高过刊管理水平,使期刊资源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过刊文献的特点与优势
过刊作为期刊的一种特定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特征。探讨这些特征,认识其优势,对于深入有效地开发过刊资源,提高过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学科性、系统性
期刊信息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献体系。过刊的合订本是现刊整理后的产物,按照期刊分类体系有序排架后,同类期刊以逐年递增方式排在一起,更易凸现出学术上的系统格局,使之成为进行专题研究、课题查新的重要情报源。由此产生的综合效益,使文献的价值得以升华。
1.2 连续性、整体性
由于各类期刊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并定时出版,在长期连续跟踪某学科的研究动态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信息链。各图书馆在期刊的年度订阅中也多是以此为依据进行运作,尽量保持藏刊的连续与完整性,从而形成了过刊馆藏建设的一个显著优势。
1.3 历史性、丰富性
过刊是对现刊的“沉淀”。过刊经过一定的时间“洗礼”,成为学科链条中的不同环节,成为记录某学科产生、发展的活的历史教科书。而过刊的分类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反映出该时期广泛的学科领域。因此过刊具有丰富的史料意义。
1.4 数量多,参考价值大
信息时代期刊巨量的信息增幅已被行家们称之为是目前信息源的主源。较之现刊,过刊资源中蕴藏着更具价值意义的“原始性”资料,已在许多的论证及咨询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已成为人们把握科研动态、调整和改进科研方向、进行专题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2 过刊管理中主要滞后因素
由于目前期刊载体仍以纸本化为主,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过刊管理中,仍沿袭着许多老旧的工作套式。尽管“陈旧”的并非都是不好的,但传统管理必须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才能与信息时代期刊的开放式、快节奏的发展格局相适应,才能有利于过刊资源的开发。因此,要提高过刊管理与服务水平,必须找到当前過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理念的陈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现有的知识“老化”速度加快。期刊文献的使用期限将愈来愈短,期刊的“半衰期”已由过去的3-5年缩减至现在的1-2年。因此,开发过刊资源“宝藏”,应带有一种责任感与紧迫感。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过刊管理的轻视心理,致使一方面在过刊管理的实践中尘封老旧刊满为患、利用率低的一系列问题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在过刊管理的理论研讨中,更多是以期刊资源建设的研究为“热点”展开的,不仅论文丰厚,还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水平。而针对过刊的开发利用方面的论述却显薄弱,不仅数量少,而且往往缺乏深度,因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
2.1 管理工作的封闭化
2. 2. 1 “重藏轻用”
在过刊管理中,长期存在着“重藏轻用”的观念,装订本一旦入库上架后,就有万事大吉的想法。许多图书馆为确保过刊所谓的完整性,规定了过刊不予外借的条例,致使刊物长期“束之高阁”。过刊的丰富信息源与低水平开发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2.2.2 电子期刊的冲击
电子期刊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检索途径多、速度快、用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等诸多优势,电子期刊的引入方便了师生对文献的同时快速检索和阅读,使用户不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师生检索文献时不再主要依赖纸质过刊。
2.2.3 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多年来,图书馆对期刊资源管理不够重视,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的很少,管理水平低下,这种状况造成“过刊”的遗失和损坏问题,严重影响了过刊“收集 - 装订 - 著录 - 上架”的工作链。
3 过刊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过刊的功能主要是保存文献和供读者查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大多数过刊的文献保存功能大大下降,而供读者查阅已成为过刊的主要功能。从读者使用过刊的情况分析,主要是查阅专业期刊,特别是专业核心期刊,所以,以专业核心期刊为收藏重点,即可满足读者的大部分需求,而读者需要的其它过刊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从而使装订过刊的品种大幅度减少。·根据特鲁斯威尔定律(R.W.Trueswell)—80/20律:“在任一给定的时间内,20%的馆藏量就能满足80%的流通量。即20%的库存量便包括了80%的库存流通量。”这就是说,当提高订刊质量,实现期刊的科学选择和管理的情况下,存在着大量削减现存馆藏过刊的可能性。旧刊不“死”,新刊难增。专业、读者、期刊的质量都是变化的,因此,期刊的调整、变化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刊、过刊皆如此。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期刊的使用期限会愈来愈短,期刊内容老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只有剔除了老化的过刊,才能保持馆藏过刊的活力和质量。
3.1重视过刊的整理与装订。
首先,过刊的整理。期刊整理是期刊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馆藏质量,甚至影响读者的利用。因此,期刊管理人员应及时有效地做好过刊的下架整理工作,应保证其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连续出版物的完整,有利于读者查找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第二,过刊的装订。过刊装订的规范化是期刊馆藏质量的一种体现。规范的装订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和读者的检索与利用,有利于回溯建库和文献资源共享。因此,在装订过程中,要注意期刊的排列,所装订的过刊名称要一致。过刊库应按新刊名排架,但应在期刊管理系统的沿革项中填写原刊名,以便读者在检索时能清楚其发展历史。同一种刊的年、卷、期标志应一致,书脊书写或烫印的字体、字号、大小写也应一致。
3.2实现过刊计算机检索。
不同院校的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藏图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建设,让院校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使读者通过计算机检索发现图书期刊中的信息,从而提高过刊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网络检索能力;其次,要有比较系统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情报信息捕捉意识;第三,开展用户培训,普及计算机知识,引导读者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查阅文献数据库及参与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朝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方向发展。
3.3加强过刊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近几年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管理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数字化、多层次化和网络化的服务手段,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向专业化、多层次化方向转变。作为现代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过刊管理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好的网络知识,还应该具有信息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不仅要做好过刊文献的收藏管理,还要关心网络信息资源,及时为广大读者反馈,做好读者的服务员。
3.4 将剔除过刊作为过刊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根据“藏书稳定状态理论”,为了防止知识老化及长期无人使用的过刊充斥库房,必须把过刊剔旧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馆藏期刊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应选派业务水平较高的馆员专职负责剔旧工作,并由馆里组织复审。剔除的重点是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利用率很低的过刊;残缺、污染、粗劣的过刊;内容陈旧、失去使用价值的过刊及多余的过刊复本等。
总之,期刊管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工作,当前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管理利用工作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这项管理与服务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高校校情的期刊发展的新路,使广大高校师生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 吴兆文.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之我见.山东图书馆季刊,1997(2)
[2] 陈水英.高校图书过刊管理刍议[J].现代情报,2002(8)
[3] 祁靠成.论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
[4] 王石平,张红.高校图书馆过刊趋势之成本与价值解读[J].图书馆论坛,2010(3)
关键词:图书馆 过刊 刊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过刊”,是指“过期期刊”,是上一年度的期刊经过一年的阅览之后,下架装订成册,重新分类编目,以合订本形式出现的期刊。过刊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献资源建设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过刊连续的重要性、补缺的困难性、文献价值的时效性及读者需求的多变性,使过刊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期刊的利用与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读者队伍的文献信息意识增强,对信息多样性需求的增加,过刊存在的问题也一一凸现,因此,提高过刊管理水平,使期刊资源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过刊文献的特点与优势
过刊作为期刊的一种特定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特征。探讨这些特征,认识其优势,对于深入有效地开发过刊资源,提高过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学科性、系统性
期刊信息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献体系。过刊的合订本是现刊整理后的产物,按照期刊分类体系有序排架后,同类期刊以逐年递增方式排在一起,更易凸现出学术上的系统格局,使之成为进行专题研究、课题查新的重要情报源。由此产生的综合效益,使文献的价值得以升华。
1.2 连续性、整体性
由于各类期刊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并定时出版,在长期连续跟踪某学科的研究动态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信息链。各图书馆在期刊的年度订阅中也多是以此为依据进行运作,尽量保持藏刊的连续与完整性,从而形成了过刊馆藏建设的一个显著优势。
1.3 历史性、丰富性
过刊是对现刊的“沉淀”。过刊经过一定的时间“洗礼”,成为学科链条中的不同环节,成为记录某学科产生、发展的活的历史教科书。而过刊的分类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反映出该时期广泛的学科领域。因此过刊具有丰富的史料意义。
1.4 数量多,参考价值大
信息时代期刊巨量的信息增幅已被行家们称之为是目前信息源的主源。较之现刊,过刊资源中蕴藏着更具价值意义的“原始性”资料,已在许多的论证及咨询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已成为人们把握科研动态、调整和改进科研方向、进行专题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2 过刊管理中主要滞后因素
由于目前期刊载体仍以纸本化为主,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过刊管理中,仍沿袭着许多老旧的工作套式。尽管“陈旧”的并非都是不好的,但传统管理必须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才能与信息时代期刊的开放式、快节奏的发展格局相适应,才能有利于过刊资源的开发。因此,要提高过刊管理与服务水平,必须找到当前過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理念的陈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现有的知识“老化”速度加快。期刊文献的使用期限将愈来愈短,期刊的“半衰期”已由过去的3-5年缩减至现在的1-2年。因此,开发过刊资源“宝藏”,应带有一种责任感与紧迫感。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过刊管理的轻视心理,致使一方面在过刊管理的实践中尘封老旧刊满为患、利用率低的一系列问题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在过刊管理的理论研讨中,更多是以期刊资源建设的研究为“热点”展开的,不仅论文丰厚,还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水平。而针对过刊的开发利用方面的论述却显薄弱,不仅数量少,而且往往缺乏深度,因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
2.1 管理工作的封闭化
2. 2. 1 “重藏轻用”
在过刊管理中,长期存在着“重藏轻用”的观念,装订本一旦入库上架后,就有万事大吉的想法。许多图书馆为确保过刊所谓的完整性,规定了过刊不予外借的条例,致使刊物长期“束之高阁”。过刊的丰富信息源与低水平开发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2.2.2 电子期刊的冲击
电子期刊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检索途径多、速度快、用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等诸多优势,电子期刊的引入方便了师生对文献的同时快速检索和阅读,使用户不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师生检索文献时不再主要依赖纸质过刊。
2.2.3 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多年来,图书馆对期刊资源管理不够重视,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的很少,管理水平低下,这种状况造成“过刊”的遗失和损坏问题,严重影响了过刊“收集 - 装订 - 著录 - 上架”的工作链。
3 过刊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过刊的功能主要是保存文献和供读者查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大多数过刊的文献保存功能大大下降,而供读者查阅已成为过刊的主要功能。从读者使用过刊的情况分析,主要是查阅专业期刊,特别是专业核心期刊,所以,以专业核心期刊为收藏重点,即可满足读者的大部分需求,而读者需要的其它过刊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从而使装订过刊的品种大幅度减少。·根据特鲁斯威尔定律(R.W.Trueswell)—80/20律:“在任一给定的时间内,20%的馆藏量就能满足80%的流通量。即20%的库存量便包括了80%的库存流通量。”这就是说,当提高订刊质量,实现期刊的科学选择和管理的情况下,存在着大量削减现存馆藏过刊的可能性。旧刊不“死”,新刊难增。专业、读者、期刊的质量都是变化的,因此,期刊的调整、变化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刊、过刊皆如此。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期刊的使用期限会愈来愈短,期刊内容老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只有剔除了老化的过刊,才能保持馆藏过刊的活力和质量。
3.1重视过刊的整理与装订。
首先,过刊的整理。期刊整理是期刊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馆藏质量,甚至影响读者的利用。因此,期刊管理人员应及时有效地做好过刊的下架整理工作,应保证其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连续出版物的完整,有利于读者查找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第二,过刊的装订。过刊装订的规范化是期刊馆藏质量的一种体现。规范的装订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和读者的检索与利用,有利于回溯建库和文献资源共享。因此,在装订过程中,要注意期刊的排列,所装订的过刊名称要一致。过刊库应按新刊名排架,但应在期刊管理系统的沿革项中填写原刊名,以便读者在检索时能清楚其发展历史。同一种刊的年、卷、期标志应一致,书脊书写或烫印的字体、字号、大小写也应一致。
3.2实现过刊计算机检索。
不同院校的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藏图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建设,让院校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使读者通过计算机检索发现图书期刊中的信息,从而提高过刊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网络检索能力;其次,要有比较系统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情报信息捕捉意识;第三,开展用户培训,普及计算机知识,引导读者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查阅文献数据库及参与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朝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方向发展。
3.3加强过刊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近几年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管理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数字化、多层次化和网络化的服务手段,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向专业化、多层次化方向转变。作为现代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过刊管理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好的网络知识,还应该具有信息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不仅要做好过刊文献的收藏管理,还要关心网络信息资源,及时为广大读者反馈,做好读者的服务员。
3.4 将剔除过刊作为过刊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根据“藏书稳定状态理论”,为了防止知识老化及长期无人使用的过刊充斥库房,必须把过刊剔旧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馆藏期刊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应选派业务水平较高的馆员专职负责剔旧工作,并由馆里组织复审。剔除的重点是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利用率很低的过刊;残缺、污染、粗劣的过刊;内容陈旧、失去使用价值的过刊及多余的过刊复本等。
总之,期刊管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工作,当前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管理利用工作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这项管理与服务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高校校情的期刊发展的新路,使广大高校师生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 吴兆文.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之我见.山东图书馆季刊,1997(2)
[2] 陈水英.高校图书过刊管理刍议[J].现代情报,2002(8)
[3] 祁靠成.论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
[4] 王石平,张红.高校图书馆过刊趋势之成本与价值解读[J].图书馆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