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本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设计更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展现个性风采。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本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充当演员或播音员的角色,“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是一个帮助者或教学资源提供者,能及时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在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和练习过程中又是一个把关者;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当好指导者,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当学生进行演示时,教师要以欣赏、鼓励的眼神观看学生。
二、转变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死记硬背,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实现主体回归,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要自我警醒,努力挖掘学科亮点,增强学科底气和使命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住政治学科课程教学的特征,坚持生本理念,才能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设计更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别出心裁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就如同乐章的序曲,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在主要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引题,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讲解打好基础。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
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乃至国家大事都有一种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要通过案例体现思想品德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知道思想品德理论可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来处理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知道如何科学地运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和处理自己与班级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得有意义,学得有兴趣。
(三)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典型性和丰富程度,以增强吸引力
充分利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生活中的故事、名人名言等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可见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为此,教师可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来搞好政治课教学。可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故事进行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乐于思考,易于掌握。
四、改进教学方法,展现个性风采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人。若想更好地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关键在于政治教师是否能还给学生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和愉悦,让个性在这里张扬,让激情在这里碰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在过去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由于受老师、教材、课堂的束缚,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改变思想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中学政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涉及了很多人文知识,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在教授关于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当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小结,这样便完全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老一套的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丧失了对政治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维、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压抑创造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如何营造自主、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在生本理念下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孙赋伸.浅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本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充当演员或播音员的角色,“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是一个帮助者或教学资源提供者,能及时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在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和练习过程中又是一个把关者;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当好指导者,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当学生进行演示时,教师要以欣赏、鼓励的眼神观看学生。
二、转变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死记硬背,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实现主体回归,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要自我警醒,努力挖掘学科亮点,增强学科底气和使命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住政治学科课程教学的特征,坚持生本理念,才能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设计更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别出心裁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就如同乐章的序曲,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在主要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引题,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讲解打好基础。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
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乃至国家大事都有一种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要通过案例体现思想品德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知道思想品德理论可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来处理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知道如何科学地运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和处理自己与班级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得有意义,学得有兴趣。
(三)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典型性和丰富程度,以增强吸引力
充分利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生活中的故事、名人名言等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可见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为此,教师可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来搞好政治课教学。可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故事进行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乐于思考,易于掌握。
四、改进教学方法,展现个性风采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人。若想更好地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关键在于政治教师是否能还给学生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和愉悦,让个性在这里张扬,让激情在这里碰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在过去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由于受老师、教材、课堂的束缚,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改变思想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中学政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涉及了很多人文知识,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在教授关于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当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小结,这样便完全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老一套的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丧失了对政治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维、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压抑创造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如何营造自主、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在生本理念下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孙赋伸.浅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