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IP通信的推动力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刻,人们对通信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个性化的、可自我管理的融合通信
● 多媒体通信
● 便捷的通信(无处不在的基于无线宽带的移动通信)
● 低成本通信
● 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通信
IP宽带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即将兴起的无线宽带网络的建设将会大大促进IP通信的普及应用。
显然,传统电话网络(以下简称PSTN)技术及其发展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些崭新的通信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宽带网络日益普及,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络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络上构建新型的通信系统,并实现与传统PSTN网络的融合通信,成为一种市场需求推动下重要的技术趋势。VoIP的概念内涵也并不再局限于“Voice”(声音)媒体的通信,而是被赋予更多内涵,成为采用IP作为通信载体的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的代名词。 随着WinMax、802.20等无线宽带技术的成长和普及,VoIP必将表现出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其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一片光明,IP通信或者“VoIP”正在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2 VoIP是对传统电信技术的革命
传统PSTN网络和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思想有根本的不同。
传统PSTN网络实际上是一种“集中式”的星型结构。在功能分布方面,也完全是“集中式”的,电话机只是一种哑终端(Dummy Terminal),而其“功能”表现完全依赖于程控交换机或相关“智能网”单元的部署。而互联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对等”结构的网络,强调一种“平等”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在IP通信的功能分布方面,更有利于其表现的模式应该是“客户端智能”。
通信的功能单元究竟是“集中”在服务器端,还是“分布”在客户端?传统PSTN星型结构的网络和Internet对等结构的网络自然应该是不同的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基本技术思想的差异,所以说IP通信不是PSTN网络和技术的延伸,其技术要素应该是“革命”性的。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人们在通信业务方面的思考仍然有巨大的惯性,通信业务模式的创新还是一个“继承”和渐进的过程。
3 Skype/MSN/QQ和SIP的关系
Skype/MSN/QQ等有巨大的用户群体,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新的通信需求和IP通信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IP通信的技术方向。但如果从IP通信产业发展的高度看,这些专有技术是否可以承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呢?我们的答案是“否”。我们认为,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必定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都需要各种资源的广泛参与和分工协作、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和配合。在IP通信产业发展中,芯片、终端设备、运营服务器产品、网络提供、运营服务及产品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平衡发展。一个独立厂商尽管有优秀的技术,但由于利益的独占性和资源的限定,是不可能承载产业发展的使命的。
MSN/Skype/QQ基于专有IP通信协议,由一家厂商进行技术推进和支持,会在优良的商业模式下继续增长,甚至快速增长;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开放标准协议,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会有很多厂商参与、支持和发展。从技术特性的角度看,MSN/Skype/QQ能做到的,基于SIP的产品都可能做到,而SIP能实现的,MSN/Skype/
QQ等可能很难做到,比如多样性的终端设备、呼叫中心应用等复杂的功能应用。
4 SIP协议成为VoIP的主流标准协议
在VoIP技术标准化方面,有两大组织在推动相关标准协议的制定:ITU(国际电信联盟)和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H.323系列标准是ITU的成果,H.323 凭借市场先入的优势及ITU巨大的影响很快成为VoIP市场的工业标准,截至现在,市场上大部分VoIP设备仍然是遵循H.323标准的。1999年IETF推出了SIP的第一个标准协议 RFC2543, 2002年SIP协议被更新到RFC3261, 除了这两个核心RFC外,现在还有大约40多个RFC是有关SIP的,而相关的协议草案超过200个。有关H.323和SIP的标准之争、特性比较,相关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ITU是传统PSTN电话通信标准的制定者,所以ITU的H.323系列标准更多地强调了对传统的“继承”,其体系结构大量地融合了传统电话网“集中式处理”的技术思想。IETF是Internet标准的制定者,SIP协议实际上不仅大量借用了Internet方面的成熟技术,而且其体系结构的设计完全摆脱了传统电话技术的束缚,更多地体现了“分布式处理”的“革命”性思想。SIP协议通信模式可以更加充分地融合Internet技术,满足人们全新的通信生活需求,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体验。
理论上,Internet上的所有内容服务都可以通过SIP来构建和提供。一种观点认为,SIP的“革命”思想,使其可能成为可以与“TCP/IP”、“HTTP”并列的Internet历史上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协议。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刻,人们对通信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个性化的、可自我管理的融合通信
● 多媒体通信
● 便捷的通信(无处不在的基于无线宽带的移动通信)
● 低成本通信
● 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通信
IP宽带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即将兴起的无线宽带网络的建设将会大大促进IP通信的普及应用。
显然,传统电话网络(以下简称PSTN)技术及其发展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些崭新的通信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宽带网络日益普及,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络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络上构建新型的通信系统,并实现与传统PSTN网络的融合通信,成为一种市场需求推动下重要的技术趋势。VoIP的概念内涵也并不再局限于“Voice”(声音)媒体的通信,而是被赋予更多内涵,成为采用IP作为通信载体的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的代名词。 随着WinMax、802.20等无线宽带技术的成长和普及,VoIP必将表现出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其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一片光明,IP通信或者“VoIP”正在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2 VoIP是对传统电信技术的革命
传统PSTN网络和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思想有根本的不同。
传统PSTN网络实际上是一种“集中式”的星型结构。在功能分布方面,也完全是“集中式”的,电话机只是一种哑终端(Dummy Terminal),而其“功能”表现完全依赖于程控交换机或相关“智能网”单元的部署。而互联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对等”结构的网络,强调一种“平等”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在IP通信的功能分布方面,更有利于其表现的模式应该是“客户端智能”。
通信的功能单元究竟是“集中”在服务器端,还是“分布”在客户端?传统PSTN星型结构的网络和Internet对等结构的网络自然应该是不同的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基本技术思想的差异,所以说IP通信不是PSTN网络和技术的延伸,其技术要素应该是“革命”性的。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人们在通信业务方面的思考仍然有巨大的惯性,通信业务模式的创新还是一个“继承”和渐进的过程。
3 Skype/MSN/QQ和SIP的关系
Skype/MSN/QQ等有巨大的用户群体,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新的通信需求和IP通信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IP通信的技术方向。但如果从IP通信产业发展的高度看,这些专有技术是否可以承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呢?我们的答案是“否”。我们认为,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必定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都需要各种资源的广泛参与和分工协作、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和配合。在IP通信产业发展中,芯片、终端设备、运营服务器产品、网络提供、运营服务及产品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平衡发展。一个独立厂商尽管有优秀的技术,但由于利益的独占性和资源的限定,是不可能承载产业发展的使命的。
MSN/Skype/QQ基于专有IP通信协议,由一家厂商进行技术推进和支持,会在优良的商业模式下继续增长,甚至快速增长;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开放标准协议,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会有很多厂商参与、支持和发展。从技术特性的角度看,MSN/Skype/QQ能做到的,基于SIP的产品都可能做到,而SIP能实现的,MSN/Skype/
QQ等可能很难做到,比如多样性的终端设备、呼叫中心应用等复杂的功能应用。
4 SIP协议成为VoIP的主流标准协议
在VoIP技术标准化方面,有两大组织在推动相关标准协议的制定:ITU(国际电信联盟)和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H.323系列标准是ITU的成果,H.323 凭借市场先入的优势及ITU巨大的影响很快成为VoIP市场的工业标准,截至现在,市场上大部分VoIP设备仍然是遵循H.323标准的。1999年IETF推出了SIP的第一个标准协议 RFC2543, 2002年SIP协议被更新到RFC3261, 除了这两个核心RFC外,现在还有大约40多个RFC是有关SIP的,而相关的协议草案超过200个。有关H.323和SIP的标准之争、特性比较,相关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ITU是传统PSTN电话通信标准的制定者,所以ITU的H.323系列标准更多地强调了对传统的“继承”,其体系结构大量地融合了传统电话网“集中式处理”的技术思想。IETF是Internet标准的制定者,SIP协议实际上不仅大量借用了Internet方面的成熟技术,而且其体系结构的设计完全摆脱了传统电话技术的束缚,更多地体现了“分布式处理”的“革命”性思想。SIP协议通信模式可以更加充分地融合Internet技术,满足人们全新的通信生活需求,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体验。
理论上,Internet上的所有内容服务都可以通过SIP来构建和提供。一种观点认为,SIP的“革命”思想,使其可能成为可以与“TCP/IP”、“HTTP”并列的Internet历史上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