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状态不佳,已经成为实现高效率课堂的一个阻碍。以中职语文课堂为例进行实践,证实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善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 键 词] 分组合作学习;传统教学法;中职语文;课堂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94-02
新课改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状态不容乐观,学习效果不佳,这已经成为实现高效率课堂的一个阻碍。
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生理层面,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相比于日复一日的学习,网络小说、游戏更能吸引他们,所以这些学生很难有意志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心理层面,中职学生升学压力小,而文化课的学习与他们的就业方向之间往往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导致他们很难产生学习动机;再者,这些学生往往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心理,没有学习兴趣,何谈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由此可见,若要改善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需提升他们的自制力,创造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换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目前职业学校教学现状。随着高中的普及化,中职生源越来越不稳定,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一位学生,基础差的学生畏难情绪较重,自信心也不足。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学生课堂注意力下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而分组合作学习,正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背景,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等。倡导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综观各国专家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兼顾个体和群体的发展,激发课堂活动的活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个人责任感,从而改善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以中职语文课堂为例,做了如下实践。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任教的苏州某中专一年级汽修专业两个班级是这次的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是按照中考成绩平均分成的,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很接近,学习情况无明显差别。
二、研究方法
两组均使用凤凰传媒出版社的中职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教材,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任课教师、教学设备、考试形式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综合裴娣娜、王坦等国内专家的观点,笔者理解的分组合作学习内涵为:以目标设计为先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基本动力,在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这次实验包括如下要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成功的基础,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小组应该由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不同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是指小组之间应该减少差距,成绩、能力等方面尽量保证组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小组规模不宜大。这次的实验班级有47人,5个人一组比较合理。多出的2人酌情插到个别小组。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根据学生综合水平,分为A(较好),B(中等),C(较差),每组保证有一个A和一个C,剩下的学生平均分配。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动态结合,也就是说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重组,保证大家都有合作的机会。
(二)恰当的任务驱动
有层次、有探究意义的任务驱动是分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提前准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有层次地布置从搜集资料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探究等任务。课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检查、交流,组内评分。这样保证组内人人参与,分组合作不形式化。
(三)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
1.课前热身
开始一个新的章节的学习,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准备一次微表演,以唱歌、朗诵、演讲等呈现,教师和其他小组为他们打分,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刺激学生无意注意。
2.小组竞赛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会形成一种合作竞争情境。组员把个人的成败和小组的荣辱联系在一起。
这种小组间竞争可以用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组织。必答题是展示性或探究性的。例如,诗歌教学中,请各组比赛朗诵诗歌;思考为何历朝历代的文人笔下的秋往往是萧瑟悲凉的,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抢答题一般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有一个好处,那些不擅长表达的学生可以用速度来为小组立功,调动那些“打酱油”的组员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不同内容的课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活动,小说课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辩论比赛等。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带来的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合作学习把个人竞争变成了团队竞争,每个组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挂钩,优等生和实力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获得一样的评分,最终带来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获得嘉奖的结果。在评价标准方面,不再局限于结果性的评价,而更重视过程性评价;不再仅仅关注成绩,而开始关注态度、责任感、沟通组织能力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找到课堂归属感,建立自信心。
笔者的评价体系包括成员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另设定期阶段性表彰。让评价真正成为推进教学的手段。
两个月后举行的期末考试成绩成为这次实验一个很好的佐证。笔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注意力调查,参考注意力相关理论,并根据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自编了“中职语文课堂注意力情况问卷”,作为实验结果的测量工具。问卷设了6个体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维度,每个维度从不肯定到肯定设5个级别,旨在了解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改善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本次问卷通过问卷完成,共92份,回收率100%。
三、实验结果
(一)分组合作学习对成绩的影响
(二)分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注意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实验班语文考试成绩各项指标相对于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而传统教学对照班却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分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班学习兴趣,课堂投入程度,课堂任务完成度和学习收获方面也明显优于传统班。说明分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善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组合作学习改善课堂注意力的经验总结
(一)分组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合作學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令成绩较低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环节,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激烈的组内碰撞、组外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把个人与课堂联结起来,无意注意被唤醒。
(二)分组合作学习愉悦学习心情,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真正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很多教学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工作负荷得到减轻,有精力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学生有了主体立场,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认知和探究的欲望变得自发,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投入更多注意力。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因此而建立起来。
(三)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会强化学习动机,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
在合作活动中,组员们的讨论、互助甚至争论既充满了团队情谊,又带着竞争的味道。他们通过发表个人观点或倾听他人意见,来获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满足其心理需求。人的注意力受主观情绪的控制,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才有动力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4]周斌,陈彦,熊萌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2).
[5]雷小波,刘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5(4).
[6]苏永.合理应用目标教学法提高中职生课堂注意力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分组合作学习;传统教学法;中职语文;课堂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94-02
新课改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状态不容乐观,学习效果不佳,这已经成为实现高效率课堂的一个阻碍。
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生理层面,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相比于日复一日的学习,网络小说、游戏更能吸引他们,所以这些学生很难有意志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心理层面,中职学生升学压力小,而文化课的学习与他们的就业方向之间往往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导致他们很难产生学习动机;再者,这些学生往往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心理,没有学习兴趣,何谈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由此可见,若要改善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需提升他们的自制力,创造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换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目前职业学校教学现状。随着高中的普及化,中职生源越来越不稳定,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一位学生,基础差的学生畏难情绪较重,自信心也不足。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学生课堂注意力下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而分组合作学习,正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背景,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等。倡导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综观各国专家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兼顾个体和群体的发展,激发课堂活动的活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个人责任感,从而改善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以中职语文课堂为例,做了如下实践。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任教的苏州某中专一年级汽修专业两个班级是这次的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是按照中考成绩平均分成的,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很接近,学习情况无明显差别。
二、研究方法
两组均使用凤凰传媒出版社的中职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教材,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任课教师、教学设备、考试形式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综合裴娣娜、王坦等国内专家的观点,笔者理解的分组合作学习内涵为:以目标设计为先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基本动力,在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这次实验包括如下要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成功的基础,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小组应该由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不同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是指小组之间应该减少差距,成绩、能力等方面尽量保证组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小组规模不宜大。这次的实验班级有47人,5个人一组比较合理。多出的2人酌情插到个别小组。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根据学生综合水平,分为A(较好),B(中等),C(较差),每组保证有一个A和一个C,剩下的学生平均分配。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动态结合,也就是说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重组,保证大家都有合作的机会。
(二)恰当的任务驱动
有层次、有探究意义的任务驱动是分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提前准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有层次地布置从搜集资料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探究等任务。课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检查、交流,组内评分。这样保证组内人人参与,分组合作不形式化。
(三)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
1.课前热身
开始一个新的章节的学习,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准备一次微表演,以唱歌、朗诵、演讲等呈现,教师和其他小组为他们打分,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刺激学生无意注意。
2.小组竞赛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会形成一种合作竞争情境。组员把个人的成败和小组的荣辱联系在一起。
这种小组间竞争可以用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组织。必答题是展示性或探究性的。例如,诗歌教学中,请各组比赛朗诵诗歌;思考为何历朝历代的文人笔下的秋往往是萧瑟悲凉的,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抢答题一般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有一个好处,那些不擅长表达的学生可以用速度来为小组立功,调动那些“打酱油”的组员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不同内容的课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活动,小说课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辩论比赛等。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带来的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合作学习把个人竞争变成了团队竞争,每个组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挂钩,优等生和实力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获得一样的评分,最终带来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获得嘉奖的结果。在评价标准方面,不再局限于结果性的评价,而更重视过程性评价;不再仅仅关注成绩,而开始关注态度、责任感、沟通组织能力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找到课堂归属感,建立自信心。
笔者的评价体系包括成员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另设定期阶段性表彰。让评价真正成为推进教学的手段。
两个月后举行的期末考试成绩成为这次实验一个很好的佐证。笔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注意力调查,参考注意力相关理论,并根据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自编了“中职语文课堂注意力情况问卷”,作为实验结果的测量工具。问卷设了6个体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维度,每个维度从不肯定到肯定设5个级别,旨在了解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改善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本次问卷通过问卷完成,共92份,回收率100%。
三、实验结果
(一)分组合作学习对成绩的影响
(二)分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注意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实验班语文考试成绩各项指标相对于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而传统教学对照班却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分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班学习兴趣,课堂投入程度,课堂任务完成度和学习收获方面也明显优于传统班。说明分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善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组合作学习改善课堂注意力的经验总结
(一)分组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合作學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令成绩较低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环节,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激烈的组内碰撞、组外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把个人与课堂联结起来,无意注意被唤醒。
(二)分组合作学习愉悦学习心情,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真正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很多教学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工作负荷得到减轻,有精力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学生有了主体立场,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认知和探究的欲望变得自发,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投入更多注意力。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因此而建立起来。
(三)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会强化学习动机,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
在合作活动中,组员们的讨论、互助甚至争论既充满了团队情谊,又带着竞争的味道。他们通过发表个人观点或倾听他人意见,来获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满足其心理需求。人的注意力受主观情绪的控制,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才有动力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4]周斌,陈彦,熊萌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2).
[5]雷小波,刘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5(4).
[6]苏永.合理应用目标教学法提高中职生课堂注意力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