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被称为园林之母,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得以发展,而我国古典园林不论是在选址、布局还是在要素的设计中,无不体现出了传统风水理论的真谛,遵从着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本文即通过对典型的南北方园林设计,进而得出风水学理论在南北方园林设计中的不同应用,使其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更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园林;传统风水学理论;南北方园林;园林设计
一、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风水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风水学的概念在我国流传已久,古时又称堪舆术,本为一种相地之法,即能够对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建造等作出指导与要求,以期选出合适地形的方法。其本质是"对宇宙间能量规则"的探索过程,它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总结形成的,包含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
(二)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1.天人合一的原则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儒道释三家都对其有过评述,它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基本思想观念之一。自然界中,天、地、人分别有对应,与自然间的规律相辅相成,本质互通,故身处其中事事均应顺应自然,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风水理论中追求的就是"人——建筑——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阴阳协调,五行统一,其本质就是爱护与尊重自然。
2.阴阳平衡的原则
阴阳法则的基本内容即指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阴阳正反两面,这种属性属性是普遍存在着的,而且阴阳的对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转化。
就如同传统建筑观念中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指地址后要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前有月牙形的池塘或是弯曲的水流,对面还要有对景山,这就形成了负阴抱阳的基本格局。而对阴阳的运用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植物之阴阳,万物分阴阳,植物亦然,有的植物喜阴有的喜阳,只有阴阳配置相应,生物场才得以平衡,呈吉相。
3.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传统观念中将世间万物划为这五种,行各有特性,同时又相生相克,这是一个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这里相生即相互促进,但其中也有顺生、逆生的区别;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的意思,其中又有又有顺克、逆克两方面。如园林中植物的栽种就要充分考虑到五行统一的问题。植物间也有克制化关系,在配置时不仅需要考虑观赏性,也要考虑怎样发挥植物的功能性。符合五行规律可使植被健康成长,顺应气场。
二、传统风水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手法中的表达
(一)相地与选址
造园的基础与首要任务就是选址,造园选址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风水相地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园初期必得实地勘察、熟悉场地,对周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使 “相地得益,构园得体”。结合地质条件、水文水质、植被覆盖、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逐步作出规划。这就是一种充分了解自然并加以运用,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思想。
(二)造园艺术与手法
1.借景与对景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造中最为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是指将景物借到视线范围中来,形成一条或多条的视线带或景观带。在造园时,会尽量多的呈现祥瑞,就运用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等借景手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像无锡寄畅园就是借旁边锡山、惠山的风景,来扩充园林的风景,吸纳祥瑞之气,这就是借景手法的典型运用。
对景就是相互为景,我把你当景,你也可以把我当景,在园林构景中多有运用。其本源就来自于风水理论中的"朝山"与"案山"。所谓"朝山"又叫做朝砂,是传统风水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与主山相对,作朝揖状的山。朝山一般要求重重叠叠,节节增高,所以大多较高与主山较远。所谓"案山",又作"迎砂",位于主山与朝山之间,在风水学中有生气凝聚的作用,离主山相对较近。
2.植物与水体
无论是在建造园林、住宅、还是城郭,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古植物就被认为可以平衡阴阳、五行,趋吉化煞,可见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在种植植物的时候,要注意在中的位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问题。像喜阳的植物就有牡丹、茉莉、梅花、玫瑰、芍药、杜鹃等;而喜阴的植物有万年青、绿萝、文竹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安置,如此才可阴阳平衡。
水体在园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之一,传统风水理论认为,水可聚气,气随水走,这种观念在园林建造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古以来,无论南北方的园林必有水体点缀其中,即便没有自然成型的也许建池引水。而对于水体的形态,园林设计中要求要有曲折环抱的姿态,因为风水理论中讲水弯曲环绕的形态代表了水乃聚气之所。最后,对水质的要求也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水质监测是风水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水体不仅有观赏作用,更具实用价值,水质好"清涟甘美味非常"的水便于利用且对人对植物有好处;而一些含有毒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水是完全无法使用的。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规划设计受到了传统风水学理论的极大影响,无论是思维上的影响还是具体的构景手法上,风水学理论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三、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影响下的南北方园林中的表达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园林,在布局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称,在建造上突出中心轴线。这种对视觉平衡的追求反映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中的运用。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帝王"代表着"天",是世间都要遵从的法则。这里说的天人合一,也就是皇家所希望所宣传的人民要遵从皇权。像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主体的游览区,就由两条垂直对称的轴线构成,跨过昆明湖到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万寿山整体呈对称形式,建筑物安排在南北轴线两端,其中佛香阁位于中心,其它建筑在周围分列排布,犹如众星捧月,营造出恢弘的气势。
而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苏州拙政园在修建时形成了一个相互对应,但不全然相同的灵动格局。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轻松愉快,让人感到人就在园中,也是园中一景。
(二)假山池沼的布局
在北方园林中,其水体的布局有蜿蜒曲折的,也有大面积聚集的,例如颐和园中的水体占比大,湖面烟波浩渺,给人一种博大宽广之感;南方园林水体总面积并不大,建筑在"依山傍水"的时候可以围绕曲折的水岸间次排列,给人十分适宜的感觉。
人工堆造假山是园林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手法。北方园林所造假山形态追求大气磅礴。用料也较为粗糙,从这里保留着一丝回归自然的本意,也与大面积的水体和大体量的建筑物形成照应;南方园林中山石的运用则比较秀丽,拙政园中的最高点为雪香云蔚亭,是整个园中的视觉中心,其所位于的山石并不算高,主要以植物点缀与人工修建出一个便于娱乐嬉戏的高地平台,而由于三面环水,周遭空旷亭中视野也十分开阔,园中怪石嶙峋,形态十分可爱有趣。
(三)对自然的態度
老子说:"道法自然。"风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道家的一些态度,在园林的设计上顺应自然,突出了自然的作用。
北方园林在布局上比较受中心对称思想的影响,在建造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皇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阴阳平衡五行统一的基础上,利用和改造自然,达到最有利于皇权要求的整体结构。
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在布局上就比较灵活,在整个设计安排上可以看出一种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马真. 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2]石通斌. 风水观下古典私家园林空间营造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3]田玉娥.园林植物风水学配置方法的研究分析[J].绿色科技,2018(23):62-63.
[4]于博,毛娅玲,赵晓增.风水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关系探究[J].居舍,2018(19):115.
关键词:园林;传统风水学理论;南北方园林;园林设计
一、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风水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风水学的概念在我国流传已久,古时又称堪舆术,本为一种相地之法,即能够对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建造等作出指导与要求,以期选出合适地形的方法。其本质是"对宇宙间能量规则"的探索过程,它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总结形成的,包含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
(二)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1.天人合一的原则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儒道释三家都对其有过评述,它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基本思想观念之一。自然界中,天、地、人分别有对应,与自然间的规律相辅相成,本质互通,故身处其中事事均应顺应自然,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风水理论中追求的就是"人——建筑——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阴阳协调,五行统一,其本质就是爱护与尊重自然。
2.阴阳平衡的原则
阴阳法则的基本内容即指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阴阳正反两面,这种属性属性是普遍存在着的,而且阴阳的对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转化。
就如同传统建筑观念中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指地址后要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前有月牙形的池塘或是弯曲的水流,对面还要有对景山,这就形成了负阴抱阳的基本格局。而对阴阳的运用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植物之阴阳,万物分阴阳,植物亦然,有的植物喜阴有的喜阳,只有阴阳配置相应,生物场才得以平衡,呈吉相。
3.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传统观念中将世间万物划为这五种,行各有特性,同时又相生相克,这是一个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这里相生即相互促进,但其中也有顺生、逆生的区别;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的意思,其中又有又有顺克、逆克两方面。如园林中植物的栽种就要充分考虑到五行统一的问题。植物间也有克制化关系,在配置时不仅需要考虑观赏性,也要考虑怎样发挥植物的功能性。符合五行规律可使植被健康成长,顺应气场。
二、传统风水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手法中的表达
(一)相地与选址
造园的基础与首要任务就是选址,造园选址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风水相地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园初期必得实地勘察、熟悉场地,对周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使 “相地得益,构园得体”。结合地质条件、水文水质、植被覆盖、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逐步作出规划。这就是一种充分了解自然并加以运用,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思想。
(二)造园艺术与手法
1.借景与对景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造中最为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是指将景物借到视线范围中来,形成一条或多条的视线带或景观带。在造园时,会尽量多的呈现祥瑞,就运用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等借景手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像无锡寄畅园就是借旁边锡山、惠山的风景,来扩充园林的风景,吸纳祥瑞之气,这就是借景手法的典型运用。
对景就是相互为景,我把你当景,你也可以把我当景,在园林构景中多有运用。其本源就来自于风水理论中的"朝山"与"案山"。所谓"朝山"又叫做朝砂,是传统风水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与主山相对,作朝揖状的山。朝山一般要求重重叠叠,节节增高,所以大多较高与主山较远。所谓"案山",又作"迎砂",位于主山与朝山之间,在风水学中有生气凝聚的作用,离主山相对较近。
2.植物与水体
无论是在建造园林、住宅、还是城郭,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古植物就被认为可以平衡阴阳、五行,趋吉化煞,可见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在种植植物的时候,要注意在中的位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问题。像喜阳的植物就有牡丹、茉莉、梅花、玫瑰、芍药、杜鹃等;而喜阴的植物有万年青、绿萝、文竹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安置,如此才可阴阳平衡。
水体在园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之一,传统风水理论认为,水可聚气,气随水走,这种观念在园林建造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古以来,无论南北方的园林必有水体点缀其中,即便没有自然成型的也许建池引水。而对于水体的形态,园林设计中要求要有曲折环抱的姿态,因为风水理论中讲水弯曲环绕的形态代表了水乃聚气之所。最后,对水质的要求也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水质监测是风水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水体不仅有观赏作用,更具实用价值,水质好"清涟甘美味非常"的水便于利用且对人对植物有好处;而一些含有毒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水是完全无法使用的。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规划设计受到了传统风水学理论的极大影响,无论是思维上的影响还是具体的构景手法上,风水学理论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三、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影响下的南北方园林中的表达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园林,在布局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称,在建造上突出中心轴线。这种对视觉平衡的追求反映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中的运用。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帝王"代表着"天",是世间都要遵从的法则。这里说的天人合一,也就是皇家所希望所宣传的人民要遵从皇权。像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主体的游览区,就由两条垂直对称的轴线构成,跨过昆明湖到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万寿山整体呈对称形式,建筑物安排在南北轴线两端,其中佛香阁位于中心,其它建筑在周围分列排布,犹如众星捧月,营造出恢弘的气势。
而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苏州拙政园在修建时形成了一个相互对应,但不全然相同的灵动格局。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轻松愉快,让人感到人就在园中,也是园中一景。
(二)假山池沼的布局
在北方园林中,其水体的布局有蜿蜒曲折的,也有大面积聚集的,例如颐和园中的水体占比大,湖面烟波浩渺,给人一种博大宽广之感;南方园林水体总面积并不大,建筑在"依山傍水"的时候可以围绕曲折的水岸间次排列,给人十分适宜的感觉。
人工堆造假山是园林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手法。北方园林所造假山形态追求大气磅礴。用料也较为粗糙,从这里保留着一丝回归自然的本意,也与大面积的水体和大体量的建筑物形成照应;南方园林中山石的运用则比较秀丽,拙政园中的最高点为雪香云蔚亭,是整个园中的视觉中心,其所位于的山石并不算高,主要以植物点缀与人工修建出一个便于娱乐嬉戏的高地平台,而由于三面环水,周遭空旷亭中视野也十分开阔,园中怪石嶙峋,形态十分可爱有趣。
(三)对自然的態度
老子说:"道法自然。"风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道家的一些态度,在园林的设计上顺应自然,突出了自然的作用。
北方园林在布局上比较受中心对称思想的影响,在建造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皇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阴阳平衡五行统一的基础上,利用和改造自然,达到最有利于皇权要求的整体结构。
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在布局上就比较灵活,在整个设计安排上可以看出一种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马真. 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2]石通斌. 风水观下古典私家园林空间营造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3]田玉娥.园林植物风水学配置方法的研究分析[J].绿色科技,2018(23):62-63.
[4]于博,毛娅玲,赵晓增.风水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关系探究[J].居舍,2018(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