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区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学习倡导者和综合素质提升站,只有强化思想认识,优化政府、企业和社区内学校等制度环境,建立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等资源平台,完善管理体制、运行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湖南省
基金项目: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ZZ018)
作者简介:叶玲,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6)01-0035-04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观、价值观、思想理念、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彻底质变的过程,旨在消除城乡差异、贫富分化,真正转化为市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兼容性、广泛性、公平性、渗透性的重要软环境资源,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条件。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
社区教育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承担着将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育新型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实用人才,转移和提升就业及城市生活能力,营造可持续发展前景等方面。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也能为社区教育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扩充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完善社区教育的设施设备等。社区教育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一)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的条件
1.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市民化教育及培训。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行使着提供市民化教育及培训的新型使命。社区教育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教育强调全面性和全员性,应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市民道德建设的引导者和领路人。[1]社区教育的市民化教育及培训模式应该形成制度规范、构建完备课程体系,建立稳定高效的师资队伍。
2.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交往人群、娱乐设施及场地。社区教育大多均在社区内进行,社区内的人群相对而言比较集中,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稳定的交往人群;而社区教育的设备和设施、场所、场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所利用,在市民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可在这些场所、利用娱乐设施开展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为加快市民化打下基础。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
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方法和地点灵活多样、质量提高。传统的社区教育大多局限于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文体活动、发放教育资料、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传统型的教育方式,地点大多选择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社区教育室等场所,导致社区教育的方式和地点较为固定和老套,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和灵活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多组织诸如各种协会,举办演讲、书画、插花、厨艺、摄影、歌唱等各类比赛及电脑与网络资源培训等不同的教学形式,需要社区周边的公益活动场所、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中小学等适度对新生代农民工部分或免费开放。[2]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类型转型、结构调整。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市民化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对于社区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学历教育需求;有的倾向于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有的倾向于教育类培训需求;有的倾向于健康保健需求;有的倾向于休闲娱乐培训需求。[2]而惯常的社区教育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笼统地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导致大多社区教育存在类型转型、结构调整需求。
二、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功能和定位
实现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其前提是进行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功能和定位研究。
(一)社区教育具有个体服务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综合素质提升站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即是其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市民化的转化过程,社区教育能够服务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担当起其综合素质提升站的重任。(1)社区教育不受学制、学龄、学历的限制,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不设入学门槛;(2)其课程的选择可以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兴趣、及工作和生活需要等因素;(3)可借用社区内的高校、师资等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转岗、兴趣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班;(4)可开设网络教育、信息交流、政策法规等多个学习板块;(5)采取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同步、远程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步的学习模式。在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手段和技能的同时,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闲暇层次,努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靠拢,让社区教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名副其实的综合素质提升站。
(二)社区教育具有可持续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学习倡导者
社区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的对象可以包括一切社区人员,无论是未成年人、青壮年劳动力或是老年人都是其可以影响的人群,而社区教育的开设内容中的信息更新、法规政策、管理知识系统更新、前沿科技学习、技能性培训、养生知识讲座、休闲型培训等都可以在这些人员中长期、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能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拥有休闲和继续学习及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空间,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自我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发展前景规划,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社区教育在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新使命既包括强化思想认识、优化制度环境,还包括建立资源平台、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全方位确保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一)强化思想认识
强化思想认识可以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内部因素和市民、社区、企业、政府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入手。就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应该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肯定自我对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善于发现身边的市民化典型,逐步消除市民化进程中的自卑感和违和感。而在市民、社区、企业、政府等外部因素方面,就要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是城市人口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包容是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必由之路,城市需要接纳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转变生活和工作方式,消除歧视,真心认可。
(二)优化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出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的现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条例、办法等文件和举措。
1.政府统筹策划、经费资助、监督评估。2010年,我国出台了《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具体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文件出台,各省市也暂时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为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和策划。仅就长沙市而言,共有将近361个社区、146个村委会,面对庞大的社区群体,需要站在整体统筹的高度上,建立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同时,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主要财政提供者,应当承担起社区教育经费的主体部分,少部分经费可以实现慈善组织捐赠、私人捐赠、团体募集、企事业单位赞助、公益性组织提供等形式获得,并确保能层层落实到位。另外,政府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成效方面要行使一定的监督评估权力,针对社会上日益增多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负面事件,政府要准确评价中介培训机构的指标造假、宣传浮夸、补贴空发、质量低下、信息出售等现象,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网站,不仅提供培训信息,还可供新生代农民工在线查询机构真伪,对于日常教学要经常抽查,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2.企业尊重员工、强化教育、文化熏陶。社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务工企业应该秉承尊重员工的理念,强化员工的社区教育思想,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社区教育的主动权,自行选择和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并可以对社区教育提出自身的需求和建议,帮助社区教育充实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化的方式,其合理化的建议如果能够被社区采纳,就能更加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企业还要尽可能多提供给员工时间和空间去参与社区教育,减少企业的加班、超时工作,确保工资按时发放,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的经济需求和时间需求;倡导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日常工作中感染和熏陶新生代农民工,并用集体学习、集体活动去支持和感化新生代农民工,让其自觉参与社区教育。
3.学校提供资源、提供师资、提供场地。社区范围内的各类学校不仅是社区教育实施的主体,还是社区教育的实施中心。学校不仅可以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还可以提供非学历的培训;不仅可以提供在校教育,也可以提供远程、网络教育;不仅能提供生活的知识技能,也能提供文化氛围、教育熏陶、习得习性;不仅能提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需求的各类师资,还能提供大量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不仅能提供市民化的信息、新闻,还能提供资源共享平台;不仅能提供现实教师教学,还可以提供网上在线问答,能实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三)建立资源平台
1.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种类大致分为学历教育需求、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教育类培训需求、健康保健需求、休闲娱乐培训需求。[3]学历教育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网络、服务行业、机械、电器、安全、电脑家政、工商等类别的培训;教育类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早期、亲子、家庭等教育类辅导,婚姻、投资、科技、心理、思德、语言、法律、礼仪、艺术等培训;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妇女、儿童、青春期、中老年保健知识,心理咨询、营养与婴幼儿护理等培训;休闲娱乐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文化、书法、摄影、声乐、器乐、舞蹈、戏曲、美食、手工艺、健身、健美、宠物饲养、旅游交通等培训学习。
2.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方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其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也要因其各种需求而制约而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在线答疑、网上互动、网上交流、在线自测、网上自学等教育形式适合喜欢上网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上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电脑上网利用率,社区教育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定期向新生代农民工手机端推送各种相关的教育信息,以便新生代农民工能随时随地学习、解决问题。而社区组织的各种各样研讨会、协会、讲座、参观等教育形式则适合于喜欢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
(四)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同年,又出台了《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4],标志着我国社区教育全面展开。这两个重要政策文件为社区教育政策落实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依据。完善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主要涉及管理体制、教育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五个方面。
1.管理体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应当建立由党政领导长远统筹、教育部门规划主管、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社会各方积极配合、社区组织自主活动、居民广泛支持参与的体制机制。在日常的行政办公管理体制中,建议社区设置专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在社区办公区域开辟专门的社区教育办公室,配备社区教育专干,负责接待、提供咨询和教育建议,并对不同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各方面教育需求进行协调和统筹规划。 2.运行经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的体系,但是,考虑到其受众群体的经济现状,建议其运行经费还是应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方式来保障。国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文件要求,根据社区常住人口人均比例的标准落实配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的专项培训经费,经济发达地区和某些特殊地区可依据本地实情对本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相应的调高和适度降低,但其幅度都应控制在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
3.师资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虽然没有在政策制度上明确为固定的学历教育形式,但其教育形式也可包括学历教育、生产技能类培训、教育类培训、健康保健培训、休闲娱乐培训等一系列的形式,所以,也需要建立一支以专、兼职人员为主的师资队伍,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日常常规的社区教育工作,而兼职人员则可由社区内学校师资、企业高级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志愿者组织成员等人员担任,其需求量则要根据社区教育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确定,组建优良的师资人才库,遇到需要师资的时候能够随时抽调和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稳定性和一定比例的流动性。
4.教育活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活动应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层次不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吸引力,以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数量和质量,努力培养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创业能力。
5.教育资源与设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资源与设施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现有场地、设备及人员,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可利用社区内的中小学、中专、大专、本科院校、成人学校等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各种各类培训,可借助现代化远程网络教育手段,构筑起新生代农民工持久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尽量做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程度高、资源共享范围广、资源共享构筑圈。
总之,由于社区教育肩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学习倡导者和综合素质提升站的服务功能和定位,所以,社区教育只有强化思想认识,优化政府、企业和社区内学校等制度环境,建立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等资源平台,完善管理体制、运行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佳萍,李天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发展使命与 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8):22-26.
[2] 叶玲.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对策及保障机制[J]. 高等农业教育,2014(8):110-114.
[3] 丁红玲,张利纳.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 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57-62.
[4] 唐克,刘家刚.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 偏差行为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4(5):75-81.
[责任编辑 金莲顺]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湖南省
基金项目: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ZZ018)
作者简介:叶玲,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6)01-0035-04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观、价值观、思想理念、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彻底质变的过程,旨在消除城乡差异、贫富分化,真正转化为市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兼容性、广泛性、公平性、渗透性的重要软环境资源,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条件。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
社区教育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承担着将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育新型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实用人才,转移和提升就业及城市生活能力,营造可持续发展前景等方面。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也能为社区教育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扩充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完善社区教育的设施设备等。社区教育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一)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的条件
1.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市民化教育及培训。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行使着提供市民化教育及培训的新型使命。社区教育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教育强调全面性和全员性,应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市民道德建设的引导者和领路人。[1]社区教育的市民化教育及培训模式应该形成制度规范、构建完备课程体系,建立稳定高效的师资队伍。
2.社区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交往人群、娱乐设施及场地。社区教育大多均在社区内进行,社区内的人群相对而言比较集中,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稳定的交往人群;而社区教育的设备和设施、场所、场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所利用,在市民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可在这些场所、利用娱乐设施开展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为加快市民化打下基础。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
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方法和地点灵活多样、质量提高。传统的社区教育大多局限于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文体活动、发放教育资料、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传统型的教育方式,地点大多选择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社区教育室等场所,导致社区教育的方式和地点较为固定和老套,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和灵活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多组织诸如各种协会,举办演讲、书画、插花、厨艺、摄影、歌唱等各类比赛及电脑与网络资源培训等不同的教学形式,需要社区周边的公益活动场所、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中小学等适度对新生代农民工部分或免费开放。[2]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社区教育类型转型、结构调整。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市民化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对于社区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学历教育需求;有的倾向于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有的倾向于教育类培训需求;有的倾向于健康保健需求;有的倾向于休闲娱乐培训需求。[2]而惯常的社区教育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笼统地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导致大多社区教育存在类型转型、结构调整需求。
二、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功能和定位
实现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其前提是进行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功能和定位研究。
(一)社区教育具有个体服务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综合素质提升站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即是其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市民化的转化过程,社区教育能够服务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担当起其综合素质提升站的重任。(1)社区教育不受学制、学龄、学历的限制,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不设入学门槛;(2)其课程的选择可以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兴趣、及工作和生活需要等因素;(3)可借用社区内的高校、师资等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转岗、兴趣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班;(4)可开设网络教育、信息交流、政策法规等多个学习板块;(5)采取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同步、远程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步的学习模式。在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手段和技能的同时,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闲暇层次,努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靠拢,让社区教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名副其实的综合素质提升站。
(二)社区教育具有可持续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学习倡导者
社区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的对象可以包括一切社区人员,无论是未成年人、青壮年劳动力或是老年人都是其可以影响的人群,而社区教育的开设内容中的信息更新、法规政策、管理知识系统更新、前沿科技学习、技能性培训、养生知识讲座、休闲型培训等都可以在这些人员中长期、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能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拥有休闲和继续学习及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空间,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自我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发展前景规划,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社区教育在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新使命既包括强化思想认识、优化制度环境,还包括建立资源平台、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全方位确保社区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一)强化思想认识
强化思想认识可以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内部因素和市民、社区、企业、政府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入手。就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应该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肯定自我对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善于发现身边的市民化典型,逐步消除市民化进程中的自卑感和违和感。而在市民、社区、企业、政府等外部因素方面,就要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是城市人口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包容是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必由之路,城市需要接纳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转变生活和工作方式,消除歧视,真心认可。
(二)优化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出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的现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条例、办法等文件和举措。
1.政府统筹策划、经费资助、监督评估。2010年,我国出台了《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具体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文件出台,各省市也暂时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为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和策划。仅就长沙市而言,共有将近361个社区、146个村委会,面对庞大的社区群体,需要站在整体统筹的高度上,建立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同时,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主要财政提供者,应当承担起社区教育经费的主体部分,少部分经费可以实现慈善组织捐赠、私人捐赠、团体募集、企事业单位赞助、公益性组织提供等形式获得,并确保能层层落实到位。另外,政府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成效方面要行使一定的监督评估权力,针对社会上日益增多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负面事件,政府要准确评价中介培训机构的指标造假、宣传浮夸、补贴空发、质量低下、信息出售等现象,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网站,不仅提供培训信息,还可供新生代农民工在线查询机构真伪,对于日常教学要经常抽查,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2.企业尊重员工、强化教育、文化熏陶。社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务工企业应该秉承尊重员工的理念,强化员工的社区教育思想,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社区教育的主动权,自行选择和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并可以对社区教育提出自身的需求和建议,帮助社区教育充实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化的方式,其合理化的建议如果能够被社区采纳,就能更加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企业还要尽可能多提供给员工时间和空间去参与社区教育,减少企业的加班、超时工作,确保工资按时发放,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的经济需求和时间需求;倡导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日常工作中感染和熏陶新生代农民工,并用集体学习、集体活动去支持和感化新生代农民工,让其自觉参与社区教育。
3.学校提供资源、提供师资、提供场地。社区范围内的各类学校不仅是社区教育实施的主体,还是社区教育的实施中心。学校不仅可以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还可以提供非学历的培训;不仅可以提供在校教育,也可以提供远程、网络教育;不仅能提供生活的知识技能,也能提供文化氛围、教育熏陶、习得习性;不仅能提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需求的各类师资,还能提供大量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不仅能提供市民化的信息、新闻,还能提供资源共享平台;不仅能提供现实教师教学,还可以提供网上在线问答,能实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三)建立资源平台
1.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种类大致分为学历教育需求、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教育类培训需求、健康保健需求、休闲娱乐培训需求。[3]学历教育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生产技能类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网络、服务行业、机械、电器、安全、电脑家政、工商等类别的培训;教育类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早期、亲子、家庭等教育类辅导,婚姻、投资、科技、心理、思德、语言、法律、礼仪、艺术等培训;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妇女、儿童、青春期、中老年保健知识,心理咨询、营养与婴幼儿护理等培训;休闲娱乐培训需求方面,社区教育需提供文化、书法、摄影、声乐、器乐、舞蹈、戏曲、美食、手工艺、健身、健美、宠物饲养、旅游交通等培训学习。
2.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区教育方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其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也要因其各种需求而制约而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在线答疑、网上互动、网上交流、在线自测、网上自学等教育形式适合喜欢上网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上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电脑上网利用率,社区教育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定期向新生代农民工手机端推送各种相关的教育信息,以便新生代农民工能随时随地学习、解决问题。而社区组织的各种各样研讨会、协会、讲座、参观等教育形式则适合于喜欢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
(四)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同年,又出台了《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4],标志着我国社区教育全面展开。这两个重要政策文件为社区教育政策落实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依据。完善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主要涉及管理体制、教育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五个方面。
1.管理体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应当建立由党政领导长远统筹、教育部门规划主管、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社会各方积极配合、社区组织自主活动、居民广泛支持参与的体制机制。在日常的行政办公管理体制中,建议社区设置专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在社区办公区域开辟专门的社区教育办公室,配备社区教育专干,负责接待、提供咨询和教育建议,并对不同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各方面教育需求进行协调和统筹规划。 2.运行经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的体系,但是,考虑到其受众群体的经济现状,建议其运行经费还是应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方式来保障。国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文件要求,根据社区常住人口人均比例的标准落实配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的专项培训经费,经济发达地区和某些特殊地区可依据本地实情对本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相应的调高和适度降低,但其幅度都应控制在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
3.师资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虽然没有在政策制度上明确为固定的学历教育形式,但其教育形式也可包括学历教育、生产技能类培训、教育类培训、健康保健培训、休闲娱乐培训等一系列的形式,所以,也需要建立一支以专、兼职人员为主的师资队伍,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日常常规的社区教育工作,而兼职人员则可由社区内学校师资、企业高级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志愿者组织成员等人员担任,其需求量则要根据社区教育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确定,组建优良的师资人才库,遇到需要师资的时候能够随时抽调和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稳定性和一定比例的流动性。
4.教育活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活动应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层次不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吸引力,以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数量和质量,努力培养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创业能力。
5.教育资源与设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资源与设施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现有场地、设备及人员,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可利用社区内的中小学、中专、大专、本科院校、成人学校等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各种各类培训,可借助现代化远程网络教育手段,构筑起新生代农民工持久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尽量做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程度高、资源共享范围广、资源共享构筑圈。
总之,由于社区教育肩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学习倡导者和综合素质提升站的服务功能和定位,所以,社区教育只有强化思想认识,优化政府、企业和社区内学校等制度环境,建立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等资源平台,完善管理体制、运行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佳萍,李天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发展使命与 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8):22-26.
[2] 叶玲.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对策及保障机制[J]. 高等农业教育,2014(8):110-114.
[3] 丁红玲,张利纳.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 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57-62.
[4] 唐克,刘家刚.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 偏差行为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4(5):75-81.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