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髋部骨折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就可发生骨折[1]。手术治疗较青壮年危险而复杂,加之老年人体弱多病,各种脏器机能减退的特點,采取确实有效的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和预后尤为重要,2000~2010年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2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摔伤23例,车祸致伤9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11例130°角钢板固定,9例加压螺丝与角钢板联合固定,1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3天,全部病例痊愈出院,均无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经1~2年的随访,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讨论
术后护理:与麻醉师和麻醉护士做好床边交换,搬动患者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安置于适当体位,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注意患者的保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情与伤口引流量: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术时长,易引起出血。注意检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1次脉搏、血压;注意呼吸频度和深度,有无呼吸道梗阻,切口有无渗血,若患者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密切注意输液速度,老年患者滴注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防止出现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有无血压升高、心前区不适或心律失常等变化;对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引流液体的量及性质并作好记录。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制动,尤其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患肢呈外展30°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皮牵引[2],应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盘腿致股骨头脱出或钉板腿出而致骨折移位。患者可取健侧倾斜位,卧床时可在两腿之间放一软枕或三角海绵,以防患肢内收。
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退而多数营养状况较差,因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易并发其他疾病。术后患肢制动、牵引、局部压迫都容易引起末梢神经损伤或形成血栓的危险,加之患者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易引起褥疮、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术后应经常检查患肢血管、神经状况,并注意有无肺栓塞和脂肪栓塞的征象。患者的床铺应清洁、干燥和平整,按时按摩受压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术后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食物,增强抵抗力,让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定期帮助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疼痛的护理:疼痛在术后24小时时最剧烈,2~3天后逐渐减轻,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不利于病情恢复。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应提供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措施,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或肌注止痛类药物,同时要注意牵引的调整和体位的变化,经常关心和检查伤肢位置是否合适,观察患肢有无肿胀,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的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引起的疼痛。配合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一个主要环节,没有正确而积极的的功能锻炼,即使手术复位固定满意,亦易发生骨折并发症[3],为此要指导患者、鼓励患者科学、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术后3天可双手抓住床架上的健身环做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患肢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应有护理人员协助。准确恰当,持之以恒,当髋膝关节屈曲度>90°,踝关节背伸可达90°时,就开始坐轮椅离床活动[4]。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如其来的外伤而又不了解自己的伤情和预后,又因和熟悉的环境、家人离分及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焦虑、孤独以及悲观失望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折及治疗的有关常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术后患者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患肢制动,加上体弱多病,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股骨头脱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最后导致手术失败,故术后正确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护理重点是做好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加强监护,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指导和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与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6.
2 曹伟新,等.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8.
3 陈丽艳,庞蔚,等.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6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6.
4 魏丽琼.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1):40.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摔伤23例,车祸致伤9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11例130°角钢板固定,9例加压螺丝与角钢板联合固定,1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3天,全部病例痊愈出院,均无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经1~2年的随访,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讨论
术后护理:与麻醉师和麻醉护士做好床边交换,搬动患者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安置于适当体位,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注意患者的保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情与伤口引流量: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术时长,易引起出血。注意检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1次脉搏、血压;注意呼吸频度和深度,有无呼吸道梗阻,切口有无渗血,若患者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密切注意输液速度,老年患者滴注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防止出现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有无血压升高、心前区不适或心律失常等变化;对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引流液体的量及性质并作好记录。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制动,尤其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患肢呈外展30°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皮牵引[2],应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盘腿致股骨头脱出或钉板腿出而致骨折移位。患者可取健侧倾斜位,卧床时可在两腿之间放一软枕或三角海绵,以防患肢内收。
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退而多数营养状况较差,因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易并发其他疾病。术后患肢制动、牵引、局部压迫都容易引起末梢神经损伤或形成血栓的危险,加之患者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易引起褥疮、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术后应经常检查患肢血管、神经状况,并注意有无肺栓塞和脂肪栓塞的征象。患者的床铺应清洁、干燥和平整,按时按摩受压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术后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食物,增强抵抗力,让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定期帮助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疼痛的护理:疼痛在术后24小时时最剧烈,2~3天后逐渐减轻,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不利于病情恢复。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应提供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措施,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或肌注止痛类药物,同时要注意牵引的调整和体位的变化,经常关心和检查伤肢位置是否合适,观察患肢有无肿胀,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的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引起的疼痛。配合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一个主要环节,没有正确而积极的的功能锻炼,即使手术复位固定满意,亦易发生骨折并发症[3],为此要指导患者、鼓励患者科学、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术后3天可双手抓住床架上的健身环做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患肢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应有护理人员协助。准确恰当,持之以恒,当髋膝关节屈曲度>90°,踝关节背伸可达90°时,就开始坐轮椅离床活动[4]。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如其来的外伤而又不了解自己的伤情和预后,又因和熟悉的环境、家人离分及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焦虑、孤独以及悲观失望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折及治疗的有关常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术后患者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患肢制动,加上体弱多病,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股骨头脱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最后导致手术失败,故术后正确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护理重点是做好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加强监护,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指导和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与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6.
2 曹伟新,等.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8.
3 陈丽艳,庞蔚,等.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6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6.
4 魏丽琼.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