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农村环境下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当前合作经济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新农村合作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合作经济;体制转型;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品牌战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在流通领域所面临的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的缺陷逐步暴露,面临在走向市场中的种种缺陷,我国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然要落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空间上。因此,发展好农村中经济合作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农村合作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1. 农村合作经济的定义。
农村合作经济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群体的竞争力,按照“自愿、平等、互助、互利”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形式的组织。
2. 农村合作经济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及风险。任何一项交易活动,都存在着交易成本。而有效的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发挥经济规模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同时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弱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地位。现实中,农民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由于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往往是高价的农业生产资料接受者和低价的初级农产品的提供者,是农业剪刀差的直接受害者。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可以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不对等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增加农民纯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农业合作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了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新机制,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农业管理、产业组织和经营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二、新农村合作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合作组织是自生的经济性质,虽然没有直接追求经济效益,但是是为这个群个体内部的经纪人服务的,以最终追求该地区经济价值的增长为核心,所以忽视了对农民其他方面的建设,这是合作组织只在经济建设方面起到强大推动作用的原因。
1.与其他的相关经济组织的联系不紧密
同行业的合作组织如果经常交流可以互相分享最新的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可以一起分享最新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工艺,联系紧密的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合作组织之间形成产业链。但是由于地方和意识方面的限制,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联系很少,这大大降低了合作组织的组织、交流机能,也就削弱了合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2.文化建设成本高
对新农村的建设的一块重头戏就是文化建设。但是文化建设的周期很长,在短期内的建设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相对来说,文化建设的成本是很高的,投入多,对人的思想影响却不大。
3.资金来源缺乏
在合作组织大量开展的时候,合作组织经费大部分是由合作组织的高级人员筹措,大家各自捐资。长期以来,经费的缺乏致使合作组织的活动受到了极大限制,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凸现出来。
4.农村建设缺乏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由于人们对农村新的发展不了解,不知道在农村中也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专业管理人员,还有农村社区的环境相对艰苦,所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专业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地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相对封闭的思想意识也影响着农村地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吸纳。
5.知识本土化问题凸显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少,高科技的研发和农村建设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要有更多的人才和知识本土化。
三、发展新农村合作经济对策
1.加强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现阶段地位依然薄弱,这需要国家强有力的介入干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流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的改革,为农村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要发挥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贷款渠道,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完善组织机构和章程,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
从合作组织的实践效果看,凡是活动正常,社会效益明显,在当地某一领域举足轻重的民间组织,都是内部制度较为完善的组织。民间组织要搞好自律,就要完善组织章程,并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开展活动。并以章程为依据,健全组织机构。引进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在管理上要更细化及规则化。一个严密的运行良好的组织汇兑合作组织及农村的发展有更大的益处。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合作组织的发展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资金的支持。面对着问题,各合作组织需要积极的筹措资金,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①争取国家资金扶持。政府部门要积极帮助各合作组织争取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及其他的硬件上的支持。各涉农部门要以项目带资金,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农产品生产情况,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立项,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②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合作伙伴。个人的力量再促进合作组织的发展上可能有很多限制,但如果集合众人的力量,与他人合作就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③调整投资使用方式。由于合作组织的资金有限,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去发展最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项目,对于合作组织、当地的农民甚至是当地的农业进入良性的循环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益处。④尝试建立信用信贷制度。对于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表现较好,并且长期运作较好,资金运作情况平稳的合作组织,国家可以对其信用进行登记和考核,并以此作为组织贷款的一个制度和凭证。这样合作组织可以在用资产抵押借贷的情况下获取项目的运行资金。
4.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优势农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市场,能否有较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在于实施品牌战略的市场效应如何。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在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产后加工等方面入手,努力培植品牌,充分发挥出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有力途径。
5.加强与农民的关系及与其他合作组织的联系
目前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之间联系松散,各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各合作组织都是基于农村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发展的时段相差无几,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各个合作组织能够加强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那么合作组织就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6.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复杂的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当地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业务主管部门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一些组织者素质较低的问题开展好业务培训,采取办班讲课、外出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组织者的素质,保证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荣:理顺产权关系是集体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J].《中国集体经济》,2005(5)
2.叶长卫、陈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管理》,2004年第5 期。
3.向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创新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2期。
4.赵泳:《民间组织评估的探索》,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5.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合作组织——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黄平等:《西部经验——对西部农村的调查与思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合作经济;体制转型;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品牌战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在流通领域所面临的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的缺陷逐步暴露,面临在走向市场中的种种缺陷,我国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然要落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空间上。因此,发展好农村中经济合作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农村合作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1. 农村合作经济的定义。
农村合作经济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群体的竞争力,按照“自愿、平等、互助、互利”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形式的组织。
2. 农村合作经济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及风险。任何一项交易活动,都存在着交易成本。而有效的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发挥经济规模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同时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弱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地位。现实中,农民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由于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往往是高价的农业生产资料接受者和低价的初级农产品的提供者,是农业剪刀差的直接受害者。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可以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不对等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增加农民纯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农业合作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了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新机制,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农业管理、产业组织和经营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二、新农村合作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合作组织是自生的经济性质,虽然没有直接追求经济效益,但是是为这个群个体内部的经纪人服务的,以最终追求该地区经济价值的增长为核心,所以忽视了对农民其他方面的建设,这是合作组织只在经济建设方面起到强大推动作用的原因。
1.与其他的相关经济组织的联系不紧密
同行业的合作组织如果经常交流可以互相分享最新的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可以一起分享最新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工艺,联系紧密的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合作组织之间形成产业链。但是由于地方和意识方面的限制,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联系很少,这大大降低了合作组织的组织、交流机能,也就削弱了合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2.文化建设成本高
对新农村的建设的一块重头戏就是文化建设。但是文化建设的周期很长,在短期内的建设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相对来说,文化建设的成本是很高的,投入多,对人的思想影响却不大。
3.资金来源缺乏
在合作组织大量开展的时候,合作组织经费大部分是由合作组织的高级人员筹措,大家各自捐资。长期以来,经费的缺乏致使合作组织的活动受到了极大限制,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凸现出来。
4.农村建设缺乏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由于人们对农村新的发展不了解,不知道在农村中也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专业管理人员,还有农村社区的环境相对艰苦,所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专业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地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相对封闭的思想意识也影响着农村地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吸纳。
5.知识本土化问题凸显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少,高科技的研发和农村建设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要有更多的人才和知识本土化。
三、发展新农村合作经济对策
1.加强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现阶段地位依然薄弱,这需要国家强有力的介入干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流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的改革,为农村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要发挥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贷款渠道,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完善组织机构和章程,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
从合作组织的实践效果看,凡是活动正常,社会效益明显,在当地某一领域举足轻重的民间组织,都是内部制度较为完善的组织。民间组织要搞好自律,就要完善组织章程,并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开展活动。并以章程为依据,健全组织机构。引进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在管理上要更细化及规则化。一个严密的运行良好的组织汇兑合作组织及农村的发展有更大的益处。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合作组织的发展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资金的支持。面对着问题,各合作组织需要积极的筹措资金,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①争取国家资金扶持。政府部门要积极帮助各合作组织争取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及其他的硬件上的支持。各涉农部门要以项目带资金,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农产品生产情况,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立项,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②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合作伙伴。个人的力量再促进合作组织的发展上可能有很多限制,但如果集合众人的力量,与他人合作就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③调整投资使用方式。由于合作组织的资金有限,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去发展最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项目,对于合作组织、当地的农民甚至是当地的农业进入良性的循环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益处。④尝试建立信用信贷制度。对于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表现较好,并且长期运作较好,资金运作情况平稳的合作组织,国家可以对其信用进行登记和考核,并以此作为组织贷款的一个制度和凭证。这样合作组织可以在用资产抵押借贷的情况下获取项目的运行资金。
4.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优势农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市场,能否有较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在于实施品牌战略的市场效应如何。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在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产后加工等方面入手,努力培植品牌,充分发挥出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有力途径。
5.加强与农民的关系及与其他合作组织的联系
目前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之间联系松散,各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各合作组织都是基于农村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发展的时段相差无几,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各个合作组织能够加强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那么合作组织就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6.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复杂的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当地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业务主管部门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一些组织者素质较低的问题开展好业务培训,采取办班讲课、外出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组织者的素质,保证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荣:理顺产权关系是集体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J].《中国集体经济》,2005(5)
2.叶长卫、陈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管理》,2004年第5 期。
3.向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创新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2期。
4.赵泳:《民间组织评估的探索》,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5.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合作组织——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黄平等:《西部经验——对西部农村的调查与思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