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大多爱捣乱、爱逞能、攻击性强;另一类则是性格内向型的孩子,寡言少语,不善于主动结识别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就会交往,喜欢交往。
一、努力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出去找小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其实,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由于兴趣、爱好相近,或受家长间亲密关系的影响,不经意间就和他(她)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小秘密,在旁人看来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都能让他们快乐。因为有人与自己心意相通,他们感到愉快、满足。
因此,在幼儿园这个极为特殊的大家庭里,温馨、友好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在家里,家长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瑕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轻松愉快,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对新环境和陌生人的排斥。这样,孩子对新环境和新结识的人也会是适应和喜爱的。另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邀请孩子在幼儿园、社区结识的小朋友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家长对来家里做客的孩子要表现的热情、温和,除非孩子做出什么破坏性或伤害性的举动,否则不要干涉或制止孩子的游戏,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
二、讲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因此,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出去玩,总是闹矛盾、受委屈,还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己玩,有的家长甚至直接介入到孩子中间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变得不合群。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讲给他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忙后应该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其次,要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要培养孩子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可能不明白友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家长还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有两个小朋友,可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等。
三、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
幼儿心理发展初期考虑问题易受“自我中心”特点支配,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成为家庭中几个大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助长了“以我为主”的心理定势,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霸道、自私、心中没有他人等问题。这样的性格的坏处,孩子小的时候体会不到,将来走上社会,他很可能就是不受欢迎的人,这会使他终生痛苦。因此,家长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以理智的态度去爱孩子,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这样,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认识到自己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懂得与人共处与合作。
怎样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呢?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部分家务,如:擦桌子、扫地、浇花、整理报纸等,这些微不足道的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养成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还有利于孩子责任心、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的培养。家长也不要把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给孩子,要培养孩子与家人共同分享的习惯。不要在孩子撒娇或哭闹的情况下,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此外,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他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如能在爸爸休息时不去打扰,在妈妈累的时候帮妈妈捶捶背,爸妈回家时会拿拖鞋,等等。这样,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也会表现得负责任、有爱心、懂协商、会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平等对待孩子,如某些事情要和孩子商量解决,给孩子更多参与和选择的机会,要让孩子敢于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此外,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孩子不仅通过家长的直接教导接受社会规范,更通过观察家长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所以,家长在平时应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努力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出去找小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其实,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由于兴趣、爱好相近,或受家长间亲密关系的影响,不经意间就和他(她)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小秘密,在旁人看来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都能让他们快乐。因为有人与自己心意相通,他们感到愉快、满足。
因此,在幼儿园这个极为特殊的大家庭里,温馨、友好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在家里,家长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瑕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轻松愉快,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对新环境和陌生人的排斥。这样,孩子对新环境和新结识的人也会是适应和喜爱的。另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邀请孩子在幼儿园、社区结识的小朋友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家长对来家里做客的孩子要表现的热情、温和,除非孩子做出什么破坏性或伤害性的举动,否则不要干涉或制止孩子的游戏,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
二、讲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因此,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出去玩,总是闹矛盾、受委屈,还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己玩,有的家长甚至直接介入到孩子中间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变得不合群。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讲给他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忙后应该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其次,要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要培养孩子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可能不明白友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家长还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有两个小朋友,可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等。
三、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
幼儿心理发展初期考虑问题易受“自我中心”特点支配,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成为家庭中几个大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助长了“以我为主”的心理定势,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霸道、自私、心中没有他人等问题。这样的性格的坏处,孩子小的时候体会不到,将来走上社会,他很可能就是不受欢迎的人,这会使他终生痛苦。因此,家长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以理智的态度去爱孩子,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这样,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认识到自己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懂得与人共处与合作。
怎样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呢?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部分家务,如:擦桌子、扫地、浇花、整理报纸等,这些微不足道的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养成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还有利于孩子责任心、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的培养。家长也不要把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给孩子,要培养孩子与家人共同分享的习惯。不要在孩子撒娇或哭闹的情况下,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此外,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他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如能在爸爸休息时不去打扰,在妈妈累的时候帮妈妈捶捶背,爸妈回家时会拿拖鞋,等等。这样,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也会表现得负责任、有爱心、懂协商、会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平等对待孩子,如某些事情要和孩子商量解决,给孩子更多参与和选择的机会,要让孩子敢于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此外,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孩子不仅通过家长的直接教导接受社会规范,更通过观察家长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所以,家长在平时应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