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就我的体验有以下几点随感: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因此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则不然,它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而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选择利用好已有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CAI软件,如洪恩、万事无忧等教学软件,我们安装上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使用、学习。
2. 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像洪恩等CAI软件不是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免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其他软件及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重视学生上机操作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上。
但由于刚开始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上课时,学生比较兴奋、好动,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以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效果很差。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机操作前,先利用“红蜘蛛”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广播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机操作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上机操作结束后,又让学生利用“红蜘蛛”软件将上机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发送到教师机上,让教师及时了解到问题后,及时给予提示,让学生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通过开办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最有力的补充,也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让学生参加每年一度“成都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充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自己制作作品,这样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又增长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如果学生作品获奖,还能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息。
四、重视作业的处理
然而现有教材在操作实践的设计上缺少变化、显得比较呆板,为了使作业形式灵活化、类型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喜好,努力设计出形式活泼、操作性强、有一定弹性并能适合不同学情的题型。如在讲完Wps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随着素质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络博客》时,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教师先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博客,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針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以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7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2)
[3]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因此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则不然,它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而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选择利用好已有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CAI软件,如洪恩、万事无忧等教学软件,我们安装上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使用、学习。
2. 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像洪恩等CAI软件不是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免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其他软件及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重视学生上机操作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上。
但由于刚开始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上课时,学生比较兴奋、好动,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以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效果很差。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机操作前,先利用“红蜘蛛”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广播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机操作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上机操作结束后,又让学生利用“红蜘蛛”软件将上机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发送到教师机上,让教师及时了解到问题后,及时给予提示,让学生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通过开办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最有力的补充,也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让学生参加每年一度“成都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充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自己制作作品,这样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又增长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如果学生作品获奖,还能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息。
四、重视作业的处理
然而现有教材在操作实践的设计上缺少变化、显得比较呆板,为了使作业形式灵活化、类型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喜好,努力设计出形式活泼、操作性强、有一定弹性并能适合不同学情的题型。如在讲完Wps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随着素质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络博客》时,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教师先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博客,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針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以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7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2)
[3]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