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明确地提出了几点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和速读等阅读方法,增强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提高学生对作品丰富内涵的领悟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备受高考语文命题者青睐的一种文体。在高考语文主观题中,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也要考察散文文体,因此散文阅读也成为每年高考的必备题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未雨绸缪,分析巴握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这样对组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赏析和把握散文都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散文时,应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品尝,去体味,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文美读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还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
要重视朗读中教师的指导者作用。“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内容,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驾驭文章。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重读、停顿、语速、读音的长短变化,音调的升降等。最后,在朗读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可放录音)、学生单个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等。
二、形散神聚
散文虽形散,但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层次,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另外,还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即“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围绕着"故都的秋”展开,可指导学生先从文中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这三个特点,文章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文章思路就这样理清了,学生再读课文也就好理解了。
三、品味语言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散文语言是秋天的晴空,一碧萬里;是雨后的春山,清新淳朴。所以,散文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协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感知其美妙之处,其深邃之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当代散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开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单位:云南省禄丰县第一中学)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散文时,应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品尝,去体味,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文美读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还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
要重视朗读中教师的指导者作用。“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内容,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驾驭文章。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重读、停顿、语速、读音的长短变化,音调的升降等。最后,在朗读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可放录音)、学生单个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等。
二、形散神聚
散文虽形散,但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层次,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另外,还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即“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围绕着"故都的秋”展开,可指导学生先从文中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这三个特点,文章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文章思路就这样理清了,学生再读课文也就好理解了。
三、品味语言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其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形成的某种特色。在语言上,有的散文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朴素自然,散文语言是秋天的晴空,一碧萬里;是雨后的春山,清新淳朴。所以,散文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协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感知其美妙之处,其深邃之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当代散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开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单位:云南省禄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