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装,一直被当做“时尚”的重要元素。不管是在西方国家当中,还是中国当中,西装、旗袍等服装均给人一种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感觉。但在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被人工编织成锦、棉、麻等制成“衣服”,少数民族的衣服光彩夺目,光彩照人。创新的少数民族服饰属于基于实用性和琐碎性的“工艺美术”范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进行分析少数民族服装的文化特征之后,确定其发展的方向,并且将其和“工艺美术”属性进行结合,做好彼此的创新,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装;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服装专业属于纺织学院,但是有部分学校将其列入到“工艺美术”专业的能够在,从中可以有效表现出民艺品在“模件关系”当中作用。在人们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审美水平也显著提高,对美的了解也明显深入,服装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服装设计专业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将其和“工艺美术”进行分离,服装设计的创意具有独特性,而且特点鲜明,和“工艺美术”的“模件关系”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联系少数民族服装,还存在着活性传承工艺的传统特性。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期当中,经过进行探究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并且了解当地妇女所缝制的衣物。这是由于其亲身缝制的衣物与其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少数民族的特色。在进行保护少数民族服装的时候,不仅需要做好传承的工作,还要使对其不了解的妇女也可以进行制作,可以使少数民族服装的“活态文化”得到保护,这也是少数民族服装可以和“工艺美术”进行结合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此,做好针对性的研究,使少数民族服装可以和“工艺美术”均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一、各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工艺美”的差别
(一)日本、朝鲜等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的“工艺美”特点
进行探究历史可以发现,朝鲜的工艺美术品较为简单,而且外表较为平淡。其制造瓷器、家具等均比较质朴,体积较小,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宣泄在工艺品上[1]。朝鲜的服装有着鮮明的模件关系。其多数是高腰节结构,采用纸镶入到衣领当中形成交领,其统一采用的是右衽,外部为A字形裙身,可以进行固定的系带等,从中充分表现了较为统一的制衣关系。从朝鲜的服装造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朝鲜国家内部在“国服”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表现其独有的凝聚力。在这个时候,所流传的服饰充分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国家的热忱,并且其和工艺品的意义是一致的,希望朝鲜人民要爱护本国的服饰[2]。日本的工艺品,所彰显的是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在古时候中国传统艺术就传到日本,使得进中国许多传统在日本得到传承,其中包含陶瓷品、纺织工艺等,表现出传统技艺的特点。而且日本的和服,也包含了中国平面服装造型的特色,其经过应用传统染缬“鱼子缬”扎染技艺,使织锦上绘画的目标得以实现。不管是朝鲜还是日本,因为在历史上均是中国的附属国,从中国当中获得了大量传统工艺美术;而且由于其民族发展较为固化,使得传统服装一直传承下去获得良好条件。但是也需要意识到,制作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均无人民群众。
(二)中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的“工艺美术”特点
在中国当中有着漫长的历史,经过进行探索历代工艺品,具有造型精致、外表华丽、花纹繁复等特点。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进行有效的繁衍,所,制造的器物较为精美,而且在不同朝代当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制作效果越来越理想,充分了自身的民族特色[3]。在进行制作传统服装的时候,汉族人民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由于受到地区、历史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常见传统服装“一片式”裁剪样式,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服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日本、朝鲜、中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工艺美”的差异
在“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和造物器物有着目前的联系,而且其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日本、朝鲜等国的“工艺美”在形态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使用比较质朴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中国的地域比较广阔,其制造工艺上有着较高的创新性,而且变化比较大,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服装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其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使得工艺美更加丰富。日本、朝鲜等国家在进行缝制传统服装的时候,妇女基本上可以完成;中国传统服装多出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当中,妇女也基本上可以完成衣物缝制的工作。
二、少数民族服装与“工艺美术”特点之间的联系
从服装设计逐渐进入时尚阶段之后,服装的发展越来越理想。服装成品的艺术美越来越理想化,使得服装逐渐成为人们无法企及的“奢侈品”。在19世纪之后,西方修身立体的服装进入中国之后,人们对外国事物崇拜风气随之产生。在汉民族当中,西方修身立体的服装更多的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塑造,尤其的应用于舞台剧的服饰,把服装“艺术品”的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4]。“艺术品”的美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少数天才设计师可以达到此高度,对许多民众来说,有着较高的距离感。汉民族有着漫长的历史,其对美的艺术的关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可以培养出大量的美术类专业人才;民众可以企及的艺术当中,以“工艺美术”比较常见[5]。经过进行调查苗族地区的生活情况,可以当地的妇女可以自行纺线、织布,将服饰缝制完成,从中充分表现了“工艺美”这一独特现象。而且可以看到,进行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学者明显增加,其经过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接触,深入到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重点进行探究和传承少数民族服装。亲手制作的少数民族服装,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使服饰也可以包含制作者丰富的感情。学者的深入宣传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可以使得少数民族的年轻人感受到民族服装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使民族服装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少数民族的服装,常常需要少数民族妇女进行制作,其一直流传的模件关系中的中国传统平面造型,对促进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把少数民族服装从“艺术品”的局限当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生活当中,使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得以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把少数民族服装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可以包含审美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将少数民族服装转化成活态文化资源,需要继续努力,经过将其设现代审美进行结合,做好针对性的创新,对少数民族服装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三、少数民族服装与“工艺美术”属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少数民族服装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众所周知,技术源于自然赋予的物质。少数民族服装材料是用当地的材料制成的,主要是棉麻。手摇纺纱技术是原住民的基本生活技能。木纺车用拼布结织出粗糙的面料,简单的单件裁剪技术是以人为本的自然创造的巧妙体现[6]。少数民族服装属于“工艺美术”,强调服装的继承性和自然属性。提取旧料——传统平服造型,摒弃冰冷僵硬的批量机械化生产线;加入新材料——面料、刺绣等图案的时代体现,让少数民族女性同胞重新树立传统服饰的民族信心,加入传承创新的行列,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
(一)实现少数民族服装未来生态发展
民族服饰从时尚领域分出来,正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美是美国这边的美,少数民族服饰呈现的“工艺美”有着更高的水平。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和参與的手工艺过程,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和付诸实践的针和线,把手和心、衣服和自然、少数民族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诚然,少数民族服装的未来趋势倾向于两种生态——旧材料、旧样品和新作品[7]。保护、传承和保存从古至今的活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服饰专家和少数民族共同的历史使命。在应用传统旧材料的情况下,做好新作品的民族服饰造型中,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传统模块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创新,也可以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优点得以保存,并且将其发扬出去。
(二)大力发扬未来少数民族服装制作的培养方式
纵观我国年轻一代的培养模式,目前主要是高校集中授课的形式。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是经过培训的,有高等教育背景。更多教师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缺乏传授技能的实践能力。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吸引传统民间艺人进行公开授课,使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探究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完整性,使民族文化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另外也需要告知学生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真正扎根到学生的心中,期望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创新和发展的目标,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走入更大的舞台,被国内外的人们所熟知,成为我国对外发展的重要名片。
(三)合理应用保护少数民族服装价值的运营方式
目前,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政府应该在复杂的商业活动中增加对传统艺术家的支持。在有序的少数民族服装生产市场中,不要恶意压低手工服装的自然属性价值和人文属性价值,保证少数民族服装是半丝、半丝,不断与物质资源作斗争,提高少数民族服装从业者对其的积极性,使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可以得到完善。从中可以看到,手工和机械操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全部依赖机械操作。机械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一些艺术品的相似度过高,民族特色的产品数量明显减少。机械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有趣的东西和热爱工艺美术作品的诞生。艺术家提高艺术的重视度,保持产品价格稳定,使市场的价格达到有效调节,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需要为其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可以使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了解更加深入。
四、结语
美的极致精髓形式是自然情感的人性化形式,符合少数民族服饰的“工艺美术”属性。梁启超先生说,中华民族不是一家之主。自古以来,各家都住错了地方,接触了交通,去了同一个地方,渐渐成了一家人,后世所谓的夏天也是。少数民族服饰的生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弥补了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中的诸多损失,弥足珍贵。服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载体,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服装的价值属性被归类为“工艺美术”,使其不再时尚,而是时尚,降低了服装作为“艺术品”的门槛,发展了模块化的关系形式,使更多的当代少数民族青年热爱民族,珍惜身边美好的生活文化遗产,加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真正深入人们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发展的同时,合理联系“工艺美术”提高其创新度,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最终达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雪果编著.传扬生活妙韵的巧技——云南民族工艺.云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2]杨源、何星亮主编.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3]段梅著.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族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4]钟茂兰、范朴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5]郑俊秀主编,段梅、钟兴奎副主编,郑俊秀、段梅、徐彬等撰稿,严钟义、张丹波摄影.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朝华出版社,2019年出版.
[6]杨圣敏主编.黄河文化丛书·服饰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7]程志方、李安泰主编,李跃波等摄影.云南民族服饰.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作者简介:
姓名 宋媛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78年2月10日 籍贯 辽宁省东沟县 学历 本科 单位 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职称 工艺美术师 职务 设计师 研究方向 工艺美术
(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装;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服装专业属于纺织学院,但是有部分学校将其列入到“工艺美术”专业的能够在,从中可以有效表现出民艺品在“模件关系”当中作用。在人们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审美水平也显著提高,对美的了解也明显深入,服装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服装设计专业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将其和“工艺美术”进行分离,服装设计的创意具有独特性,而且特点鲜明,和“工艺美术”的“模件关系”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联系少数民族服装,还存在着活性传承工艺的传统特性。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期当中,经过进行探究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并且了解当地妇女所缝制的衣物。这是由于其亲身缝制的衣物与其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少数民族的特色。在进行保护少数民族服装的时候,不仅需要做好传承的工作,还要使对其不了解的妇女也可以进行制作,可以使少数民族服装的“活态文化”得到保护,这也是少数民族服装可以和“工艺美术”进行结合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此,做好针对性的研究,使少数民族服装可以和“工艺美术”均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一、各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工艺美”的差别
(一)日本、朝鲜等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的“工艺美”特点
进行探究历史可以发现,朝鲜的工艺美术品较为简单,而且外表较为平淡。其制造瓷器、家具等均比较质朴,体积较小,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宣泄在工艺品上[1]。朝鲜的服装有着鮮明的模件关系。其多数是高腰节结构,采用纸镶入到衣领当中形成交领,其统一采用的是右衽,外部为A字形裙身,可以进行固定的系带等,从中充分表现了较为统一的制衣关系。从朝鲜的服装造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朝鲜国家内部在“国服”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表现其独有的凝聚力。在这个时候,所流传的服饰充分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国家的热忱,并且其和工艺品的意义是一致的,希望朝鲜人民要爱护本国的服饰[2]。日本的工艺品,所彰显的是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在古时候中国传统艺术就传到日本,使得进中国许多传统在日本得到传承,其中包含陶瓷品、纺织工艺等,表现出传统技艺的特点。而且日本的和服,也包含了中国平面服装造型的特色,其经过应用传统染缬“鱼子缬”扎染技艺,使织锦上绘画的目标得以实现。不管是朝鲜还是日本,因为在历史上均是中国的附属国,从中国当中获得了大量传统工艺美术;而且由于其民族发展较为固化,使得传统服装一直传承下去获得良好条件。但是也需要意识到,制作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均无人民群众。
(二)中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的“工艺美术”特点
在中国当中有着漫长的历史,经过进行探索历代工艺品,具有造型精致、外表华丽、花纹繁复等特点。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进行有效的繁衍,所,制造的器物较为精美,而且在不同朝代当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制作效果越来越理想,充分了自身的民族特色[3]。在进行制作传统服装的时候,汉族人民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由于受到地区、历史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常见传统服装“一片式”裁剪样式,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服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日本、朝鲜、中国造物器物以及传统服装“工艺美”的差异
在“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和造物器物有着目前的联系,而且其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日本、朝鲜等国的“工艺美”在形态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使用比较质朴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中国的地域比较广阔,其制造工艺上有着较高的创新性,而且变化比较大,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服装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其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使得工艺美更加丰富。日本、朝鲜等国家在进行缝制传统服装的时候,妇女基本上可以完成;中国传统服装多出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当中,妇女也基本上可以完成衣物缝制的工作。
二、少数民族服装与“工艺美术”特点之间的联系
从服装设计逐渐进入时尚阶段之后,服装的发展越来越理想。服装成品的艺术美越来越理想化,使得服装逐渐成为人们无法企及的“奢侈品”。在19世纪之后,西方修身立体的服装进入中国之后,人们对外国事物崇拜风气随之产生。在汉民族当中,西方修身立体的服装更多的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塑造,尤其的应用于舞台剧的服饰,把服装“艺术品”的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4]。“艺术品”的美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少数天才设计师可以达到此高度,对许多民众来说,有着较高的距离感。汉民族有着漫长的历史,其对美的艺术的关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可以培养出大量的美术类专业人才;民众可以企及的艺术当中,以“工艺美术”比较常见[5]。经过进行调查苗族地区的生活情况,可以当地的妇女可以自行纺线、织布,将服饰缝制完成,从中充分表现了“工艺美”这一独特现象。而且可以看到,进行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学者明显增加,其经过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接触,深入到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重点进行探究和传承少数民族服装。亲手制作的少数民族服装,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使服饰也可以包含制作者丰富的感情。学者的深入宣传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可以使得少数民族的年轻人感受到民族服装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使民族服装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少数民族的服装,常常需要少数民族妇女进行制作,其一直流传的模件关系中的中国传统平面造型,对促进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把少数民族服装从“艺术品”的局限当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生活当中,使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得以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把少数民族服装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可以包含审美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将少数民族服装转化成活态文化资源,需要继续努力,经过将其设现代审美进行结合,做好针对性的创新,对少数民族服装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三、少数民族服装与“工艺美术”属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少数民族服装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众所周知,技术源于自然赋予的物质。少数民族服装材料是用当地的材料制成的,主要是棉麻。手摇纺纱技术是原住民的基本生活技能。木纺车用拼布结织出粗糙的面料,简单的单件裁剪技术是以人为本的自然创造的巧妙体现[6]。少数民族服装属于“工艺美术”,强调服装的继承性和自然属性。提取旧料——传统平服造型,摒弃冰冷僵硬的批量机械化生产线;加入新材料——面料、刺绣等图案的时代体现,让少数民族女性同胞重新树立传统服饰的民族信心,加入传承创新的行列,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
(一)实现少数民族服装未来生态发展
民族服饰从时尚领域分出来,正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美是美国这边的美,少数民族服饰呈现的“工艺美”有着更高的水平。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和参與的手工艺过程,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和付诸实践的针和线,把手和心、衣服和自然、少数民族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诚然,少数民族服装的未来趋势倾向于两种生态——旧材料、旧样品和新作品[7]。保护、传承和保存从古至今的活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服饰专家和少数民族共同的历史使命。在应用传统旧材料的情况下,做好新作品的民族服饰造型中,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传统模块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创新,也可以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优点得以保存,并且将其发扬出去。
(二)大力发扬未来少数民族服装制作的培养方式
纵观我国年轻一代的培养模式,目前主要是高校集中授课的形式。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是经过培训的,有高等教育背景。更多教师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缺乏传授技能的实践能力。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吸引传统民间艺人进行公开授课,使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探究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完整性,使民族文化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另外也需要告知学生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真正扎根到学生的心中,期望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创新和发展的目标,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走入更大的舞台,被国内外的人们所熟知,成为我国对外发展的重要名片。
(三)合理应用保护少数民族服装价值的运营方式
目前,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政府应该在复杂的商业活动中增加对传统艺术家的支持。在有序的少数民族服装生产市场中,不要恶意压低手工服装的自然属性价值和人文属性价值,保证少数民族服装是半丝、半丝,不断与物质资源作斗争,提高少数民族服装从业者对其的积极性,使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可以得到完善。从中可以看到,手工和机械操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全部依赖机械操作。机械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一些艺术品的相似度过高,民族特色的产品数量明显减少。机械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有趣的东西和热爱工艺美术作品的诞生。艺术家提高艺术的重视度,保持产品价格稳定,使市场的价格达到有效调节,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需要为其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可以使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了解更加深入。
四、结语
美的极致精髓形式是自然情感的人性化形式,符合少数民族服饰的“工艺美术”属性。梁启超先生说,中华民族不是一家之主。自古以来,各家都住错了地方,接触了交通,去了同一个地方,渐渐成了一家人,后世所谓的夏天也是。少数民族服饰的生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弥补了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中的诸多损失,弥足珍贵。服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载体,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服装的价值属性被归类为“工艺美术”,使其不再时尚,而是时尚,降低了服装作为“艺术品”的门槛,发展了模块化的关系形式,使更多的当代少数民族青年热爱民族,珍惜身边美好的生活文化遗产,加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真正深入人们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发展的同时,合理联系“工艺美术”提高其创新度,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最终达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雪果编著.传扬生活妙韵的巧技——云南民族工艺.云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2]杨源、何星亮主编.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3]段梅著.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族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4]钟茂兰、范朴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5]郑俊秀主编,段梅、钟兴奎副主编,郑俊秀、段梅、徐彬等撰稿,严钟义、张丹波摄影.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朝华出版社,2019年出版.
[6]杨圣敏主编.黄河文化丛书·服饰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7]程志方、李安泰主编,李跃波等摄影.云南民族服饰.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作者简介:
姓名 宋媛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78年2月10日 籍贯 辽宁省东沟县 学历 本科 单位 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职称 工艺美术师 职务 设计师 研究方向 工艺美术
(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