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逐步由以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转变,并且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形式也是效益审计。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作为我国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点尤为重要。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在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拓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分析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期探究出解决现有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效益审计 问题 策略
一、我国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的不足
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要依靠健全的审计法规。《审计法》作为国家审计工作的母法,在审计内容中虽然有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字句,但在具体条款上却没有条文内容可以操作,《审计署关于在推进效益审计中注重查处奢侈浪费问题的通知》中也只是要求审计“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损失浪费问题”,而在法规上却没有具体指令,导致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 二 )审计评价标准不一
工程效益审计因为是针对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具体形式上也会随之不同。因此,在评判依据上难以制定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标准。效益审计涉及的标准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性、专业性和地区差异性,以至于有部门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当局标准之分。由于存在不唯一、不一致的标准,甚至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对采用何种标准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有关各方来说,就难以保证评价意见的完整准确,审计风险也会加大。
(三)人员能力的缺乏
就当前审计队伍和人员素质看,效益审计的要求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上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严重缺乏财务分析性专家、精通审计的工程类人才,对项目的绩效进行客观分析、宏观观察和深层次思考不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精深,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就难以发现,更谈不上对意见和建议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保证。
(四)事后审计开展的漏洞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在进行监督和评价时应该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竣工等各个环节。而在现行效益审计的工程项目中,审计部门大多是对事后审计的进行,以审计工程造价和工程完工后的效益为重点,对工程项目出现“木已成舟”的违规问题,如前期决策、设计质量、招标投标等环节,只能 “秋后算账”。虽然对一些问题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有的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同时在内容上看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
二、完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重视项目选择
一个好的工程审计项目是保证效益审计质量和深度、创精品项目的前提,同样也是取得显著审计成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审计地位的基础。在进行效益审计尝试阶段,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即注重选择资金投资大、对社会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上级重视、本级关心、百姓关注的工程项目;二是时效性原则,在选择工程项目时要密切注意当前社会重点工作,能够及时利用审计成果;三是可行性原则,主要指被审计单位配合程度较高,审计资源和审计人员自身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审计的需要;四是增值性原则,主要指审计成果有很大空间可利用空间,在社会建设发展推动作用上较为显著,且被审计单位有较大的可改善空间。
(二)特殊标准对待
不能完全像对企业那样用价值增量作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标准,而应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对节约人、财、物的价值节约量进行计算,还要对主要指标进行效益审计。如可用工作效率、设备和人员利用率、经费节约率、服务质量等指标作为定量评价。
(三)审计方法的科学选用
在实施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过程中,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注意运用各项措施,如追加审计程序、强化后续审计、选用更加科学的审计方法,以及寻求外部专家的支持等,把工程项目遗留事项的审计工作尽量做好,以便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正确评价,使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审计风险降低。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作用,还要对高科技手段予,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计算机软件予以引进,建立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数据库。
(四)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工作是否有效,关键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自律程度。要不断提高效益审计人员素质,增加自我约束能力。工程项目效益审计需要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加, 如工程技术人员、建筑规划人员、数学、环境监督、心理学等专业人才, 因为其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而现今大多数的审计人员是会计、经济管理、法律人才。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更多的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审计人员要奉行廉洁自律、乐于奉献、甘于吃苦、恪守职业道德,办事客观公正,依法审计监督。
三、小結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程效益审计在补充和完善内审理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扩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在开展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时严格把关,从审核收入,到实际成本,再到工程款的资金到位。虽然我国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仍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为我国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推进的重中之重,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应良.关于我国效益审计难点、对策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05, (7): 10-12.
[2]周玉萍.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信息出版社, 2008.
[3]何松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探析》,《 财税与会计》1999年第12期
关键词:效益审计 问题 策略
一、我国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的不足
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要依靠健全的审计法规。《审计法》作为国家审计工作的母法,在审计内容中虽然有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字句,但在具体条款上却没有条文内容可以操作,《审计署关于在推进效益审计中注重查处奢侈浪费问题的通知》中也只是要求审计“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损失浪费问题”,而在法规上却没有具体指令,导致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 二 )审计评价标准不一
工程效益审计因为是针对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具体形式上也会随之不同。因此,在评判依据上难以制定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标准。效益审计涉及的标准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性、专业性和地区差异性,以至于有部门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当局标准之分。由于存在不唯一、不一致的标准,甚至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对采用何种标准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有关各方来说,就难以保证评价意见的完整准确,审计风险也会加大。
(三)人员能力的缺乏
就当前审计队伍和人员素质看,效益审计的要求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上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严重缺乏财务分析性专家、精通审计的工程类人才,对项目的绩效进行客观分析、宏观观察和深层次思考不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精深,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就难以发现,更谈不上对意见和建议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保证。
(四)事后审计开展的漏洞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在进行监督和评价时应该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竣工等各个环节。而在现行效益审计的工程项目中,审计部门大多是对事后审计的进行,以审计工程造价和工程完工后的效益为重点,对工程项目出现“木已成舟”的违规问题,如前期决策、设计质量、招标投标等环节,只能 “秋后算账”。虽然对一些问题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有的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同时在内容上看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
二、完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重视项目选择
一个好的工程审计项目是保证效益审计质量和深度、创精品项目的前提,同样也是取得显著审计成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审计地位的基础。在进行效益审计尝试阶段,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即注重选择资金投资大、对社会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上级重视、本级关心、百姓关注的工程项目;二是时效性原则,在选择工程项目时要密切注意当前社会重点工作,能够及时利用审计成果;三是可行性原则,主要指被审计单位配合程度较高,审计资源和审计人员自身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审计的需要;四是增值性原则,主要指审计成果有很大空间可利用空间,在社会建设发展推动作用上较为显著,且被审计单位有较大的可改善空间。
(二)特殊标准对待
不能完全像对企业那样用价值增量作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标准,而应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对节约人、财、物的价值节约量进行计算,还要对主要指标进行效益审计。如可用工作效率、设备和人员利用率、经费节约率、服务质量等指标作为定量评价。
(三)审计方法的科学选用
在实施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过程中,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注意运用各项措施,如追加审计程序、强化后续审计、选用更加科学的审计方法,以及寻求外部专家的支持等,把工程项目遗留事项的审计工作尽量做好,以便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正确评价,使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审计风险降低。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作用,还要对高科技手段予,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计算机软件予以引进,建立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数据库。
(四)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工作是否有效,关键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自律程度。要不断提高效益审计人员素质,增加自我约束能力。工程项目效益审计需要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加, 如工程技术人员、建筑规划人员、数学、环境监督、心理学等专业人才, 因为其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而现今大多数的审计人员是会计、经济管理、法律人才。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更多的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审计人员要奉行廉洁自律、乐于奉献、甘于吃苦、恪守职业道德,办事客观公正,依法审计监督。
三、小結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程效益审计在补充和完善内审理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扩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在开展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时严格把关,从审核收入,到实际成本,再到工程款的资金到位。虽然我国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仍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为我国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推进的重中之重,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应良.关于我国效益审计难点、对策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05, (7): 10-12.
[2]周玉萍.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信息出版社, 2008.
[3]何松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探析》,《 财税与会计》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