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达信、波司登、长虹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税务门事件一再告诫我们,企业集团在开展经营活动中要注意的纳税风险管理,从而让自己发展之路越来越顺畅。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实践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 纳税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规模发展,其对自己各种风险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全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百密一疏,前有波司登公司被爆偷税漏税、后有长虹公司同样陷入“税务门”,导致这些知名企业集团的股票大幅缩水、业绩和社会声誉也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国相关部门还在2009年专门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引导和提醒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规避工作。可见,随着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其面临的纳税风险也是很大的,需要针对这个重要事项进行专门研究,从而规避风险、让企业集团平稳发展。
一、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问题。一是随着波司登、长虹等企业集团的“税务门”事件频发,很多知名企业都受到社会声誉和业绩的双重创,如果一些企业遇到这些困难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所以为了企业平稳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纳税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二是随着我国税务管理工作日益完善,偷税漏税、不合理避税等行为都将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违规违法纳税行为终将得到处罚,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必将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大漏洞和风险。因此企业要从根源上正视这个问题、开展全面纳税风險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问题。一是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企业集团都已经认识到纳税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很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不合法纳税行为成本巨大,因此正在加强自我控制、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降低风险成本、提高效率。二是从技术上看,国内外学者、财务工作人员等都对纳税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都有一整套的行为框架可以遵循,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依照。三是从实践上看,大约5年前开始,很多知名企业集团已经开始了纳税风险测试、评估、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的实践已经起步并正在步入正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比较可用,并确实降低了一些企业集团的纳税风险,带来了收益,这给企业开展纳税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例。
二、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这是一个成体系、有一定标准流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一)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纳税风险识别体系。
每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特点和经营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企业集团就要结合自己的独特点和涉及税务种类、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适合自己的风险识别体系。一般来说,这种体系构建的方法是很多的,下面介绍两种。一是财务分析法。企业集团根据白己的财务数据,对涉及税务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构建风险识别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构成是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尤其是涉及税务的指标,在完成各种测算后,将这些指标和同行业的同类指标相比,或者和以前本集团的相同指标比照,就可以分析出有无存在风险。还可以请税务机关协助做好这项工作,以税务机关的数据为标准,衡量企业的纳税风险。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很直观也很容易上手。
二是流程图法。企业集团可以将自己的财务、税务工作流程细化,分成多个部分,并对每个环节部分的风险进行仔细梳理,形成流程图,从而可以全面识别风险来源、种类、危险程度等。这个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全面识别风险,不会造成遗漏。一般来说,可以对企业税目的风险识别,税率的风险识别,税额的风险识别,期限的风险识别和优惠的风险识别做到精确识别。
(二)构建和完善纳税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确定纳税风险控制目标。一般来说,从关系企业集团生死存亡的程度来看,可以将控制目标分为负面控制和正面促进两个方面。负面控制就是要降低纳税风险,保证集团能够开展日常经营活动,不至于造成现金流枯竭、社会信誉丧失甚至行政刑事上的各种处罚。正面促进是提高公司的收益,将风险化为机会,通过合理避税来增加收益,提高社会声誉、增进社会对企业集团的信任。
二是设计相关机构和人员岗位职责。一般来说,企业集团纳税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可以设置成两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董事会,制订相关规定、做好监督检查等宏观工作。下一层次是各职能部门,负责检查自己部门涉及纳税风险的管理、控制工作。机构设置的重点是风险监察组(中心),这是内控的核心机构,负责定期对全集团的税务风险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评估涉及纳税风险的有效性和漏洞,将相关评估结果反馈相关部门从而不断改进工作。这个风险监察组要独立于整个集团的业务活动,并接受董事会的领导,从而保证其独立性和公平性,也可以防止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导致风险外溢。
三是设计并不断优化纳税风险控制方法。一般来说,对风险的控制可以使用规避、减少和利用等策略,具体对于纳税风险来说,可以使用将纳税风险分为三种,一是偷税风险,二是漏税风险,三是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不了解合理避税而造成的多交风险。因此,可以针对这三项制订有效措施。一是对于偷税风险,集团要加强对自己涉税事务的管理,指派专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核对、内部审计,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并可以视情况聘请外部人员对自己开展审查。二是对于漏税风险,一般是因为信息沟通、涉税工作能力建设差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强内部的信息沟通,使得各种信息被共享和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对自己涉税工作的能力建设,将部分涉税活动向专业机构外包,将风险转移外部。三是对于多交风险,一般是没有合理使用规则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获取,与政府税务部门、咨询机构等建立良好的联系,定期就业务上涉税内容进行交流,及时沟通,以通过税收筹划降低该风险。比如对于房地产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有廉租房项目,则国家对对廉租房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济适用房开发时,
首先是按3%预征企业所得税,不预征土地增值税,因此企业就可以预先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合理的运用,防止多缴纳税款带来的纳税负担风险。
(三)制定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企业经营尤其是风险管控活动来说,及时全面的各种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反馈更是如此。因此,集团要重视信息反馈制度的建设,重点放在财务信息的错误纠正和制度纠偏上,及时完善自己的内部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一是对自己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全面传达,保证各部门、各机构、上下级之间都能够对披露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二是鼓励下级、部门之间对于集团急需的信息进行负责的反馈,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奖励,从而让不为制度所关注的有用信息也能够得到收集和处理。
三、小结
可以说,随着企业面临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各种风险尤其是纳税风险的控制也必定要逐步严格,为了更好发展自己,集团要重视这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做好自己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优化工作,从而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薛洪锋.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1)
[2]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税务局《风险管理》课题组,胥德明,邹建勋,邓敬东,张青华.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J]. 税务研究. 2010(04)
[3] 武向辉.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J]. 企业研究. 2010(16)
关键词:企业集团 纳税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规模发展,其对自己各种风险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全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百密一疏,前有波司登公司被爆偷税漏税、后有长虹公司同样陷入“税务门”,导致这些知名企业集团的股票大幅缩水、业绩和社会声誉也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国相关部门还在2009年专门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引导和提醒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规避工作。可见,随着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其面临的纳税风险也是很大的,需要针对这个重要事项进行专门研究,从而规避风险、让企业集团平稳发展。
一、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问题。一是随着波司登、长虹等企业集团的“税务门”事件频发,很多知名企业都受到社会声誉和业绩的双重创,如果一些企业遇到这些困难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所以为了企业平稳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纳税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二是随着我国税务管理工作日益完善,偷税漏税、不合理避税等行为都将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违规违法纳税行为终将得到处罚,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必将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大漏洞和风险。因此企业要从根源上正视这个问题、开展全面纳税风險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问题。一是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企业集团都已经认识到纳税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很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不合法纳税行为成本巨大,因此正在加强自我控制、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降低风险成本、提高效率。二是从技术上看,国内外学者、财务工作人员等都对纳税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都有一整套的行为框架可以遵循,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依照。三是从实践上看,大约5年前开始,很多知名企业集团已经开始了纳税风险测试、评估、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的实践已经起步并正在步入正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比较可用,并确实降低了一些企业集团的纳税风险,带来了收益,这给企业开展纳税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例。
二、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集团开展纳税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这是一个成体系、有一定标准流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一)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纳税风险识别体系。
每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特点和经营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企业集团就要结合自己的独特点和涉及税务种类、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适合自己的风险识别体系。一般来说,这种体系构建的方法是很多的,下面介绍两种。一是财务分析法。企业集团根据白己的财务数据,对涉及税务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构建风险识别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构成是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尤其是涉及税务的指标,在完成各种测算后,将这些指标和同行业的同类指标相比,或者和以前本集团的相同指标比照,就可以分析出有无存在风险。还可以请税务机关协助做好这项工作,以税务机关的数据为标准,衡量企业的纳税风险。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很直观也很容易上手。
二是流程图法。企业集团可以将自己的财务、税务工作流程细化,分成多个部分,并对每个环节部分的风险进行仔细梳理,形成流程图,从而可以全面识别风险来源、种类、危险程度等。这个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全面识别风险,不会造成遗漏。一般来说,可以对企业税目的风险识别,税率的风险识别,税额的风险识别,期限的风险识别和优惠的风险识别做到精确识别。
(二)构建和完善纳税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确定纳税风险控制目标。一般来说,从关系企业集团生死存亡的程度来看,可以将控制目标分为负面控制和正面促进两个方面。负面控制就是要降低纳税风险,保证集团能够开展日常经营活动,不至于造成现金流枯竭、社会信誉丧失甚至行政刑事上的各种处罚。正面促进是提高公司的收益,将风险化为机会,通过合理避税来增加收益,提高社会声誉、增进社会对企业集团的信任。
二是设计相关机构和人员岗位职责。一般来说,企业集团纳税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可以设置成两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董事会,制订相关规定、做好监督检查等宏观工作。下一层次是各职能部门,负责检查自己部门涉及纳税风险的管理、控制工作。机构设置的重点是风险监察组(中心),这是内控的核心机构,负责定期对全集团的税务风险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评估涉及纳税风险的有效性和漏洞,将相关评估结果反馈相关部门从而不断改进工作。这个风险监察组要独立于整个集团的业务活动,并接受董事会的领导,从而保证其独立性和公平性,也可以防止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导致风险外溢。
三是设计并不断优化纳税风险控制方法。一般来说,对风险的控制可以使用规避、减少和利用等策略,具体对于纳税风险来说,可以使用将纳税风险分为三种,一是偷税风险,二是漏税风险,三是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不了解合理避税而造成的多交风险。因此,可以针对这三项制订有效措施。一是对于偷税风险,集团要加强对自己涉税事务的管理,指派专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核对、内部审计,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并可以视情况聘请外部人员对自己开展审查。二是对于漏税风险,一般是因为信息沟通、涉税工作能力建设差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强内部的信息沟通,使得各种信息被共享和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对自己涉税工作的能力建设,将部分涉税活动向专业机构外包,将风险转移外部。三是对于多交风险,一般是没有合理使用规则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获取,与政府税务部门、咨询机构等建立良好的联系,定期就业务上涉税内容进行交流,及时沟通,以通过税收筹划降低该风险。比如对于房地产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有廉租房项目,则国家对对廉租房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济适用房开发时,
首先是按3%预征企业所得税,不预征土地增值税,因此企业就可以预先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合理的运用,防止多缴纳税款带来的纳税负担风险。
(三)制定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企业经营尤其是风险管控活动来说,及时全面的各种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反馈更是如此。因此,集团要重视信息反馈制度的建设,重点放在财务信息的错误纠正和制度纠偏上,及时完善自己的内部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一是对自己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全面传达,保证各部门、各机构、上下级之间都能够对披露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二是鼓励下级、部门之间对于集团急需的信息进行负责的反馈,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奖励,从而让不为制度所关注的有用信息也能够得到收集和处理。
三、小结
可以说,随着企业面临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各种风险尤其是纳税风险的控制也必定要逐步严格,为了更好发展自己,集团要重视这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做好自己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优化工作,从而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薛洪锋.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1)
[2]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税务局《风险管理》课题组,胥德明,邹建勋,邓敬东,张青华. 税收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与优化思考[J]. 税务研究. 2010(04)
[3] 武向辉.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J]. 企业研究.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