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见到蔡天新之前,我到GOOGLE上搜索了一下,得出了不少的结果。他可以是一个大学教授,也可以是一个数学家,也可以是一个诗人。见面的时候,面对我的询问,他却说他是一个旅行者,因为只有这个身份没有负担。可是,他明明还是个作家,28年的创作,出过的外版书也近10本,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这时候就会让人产生看不懂的感觉:在理性与感性的两个极点中徘徊,会不会产生冲突?蔡天新却说,“人有左脑与右脑,各司其职,你该问那些无法把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人,为何他们不能做到平衡。”
于是以旅行者的身份接触他,细谈之后,你会惊诧,原来旅行在这里是指专业的旅行,不只是单纯的玩玩。
蔡天新去得最多的是欧洲,有20多次,停留最久的是北美,有两年整。最奢侈的是在过去8年里去了5次非洲,最难忘的是新千年的南美之旅。他还有两次环球旅行,一次用了49天,另一次用了14天,就在今年2月。另外,他曾飞越四个大洋,并在空中见到北极洲……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旅行呢?他拿出他的著作《小回忆》,里面有他的答案,“因为小时候太过寂寞,去的地方太少。所以成长以后便加倍努力地出外看世界。”
旅行者与旅行家的区别是,除了旅途中写诗、拍照,每次回来蔡天新都会按比例尺认认真真地画一幅旅行图,这个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第一次和母亲去探望外婆、第一次去县里参加象棋比赛、第一次远途郊游,这些在他第一本手绘地图的本子里都有记录。“绘制地图一直是我保存梦想的方式,十岁以后,我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每次游历归来,都会按照比例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旅行图,那上面还记载着抵达的时间、地点和同行的人物。”现在,他已经画到第五本,上面的路线图标识清晰,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一目了然,修改的地方还用修改液细心地擦去重新写上。
一般人的旅行都是为了与名胜古迹合影,证明“我去过了”,而蔡天新更注重的是到当地的游历,更注重所观所感,在他的微博,许多若干年前发生的细节他都记得非常清楚,事实上他从没有记日记,但他通过摄影、诗歌和手绘地图记录了所有的一切。蔡天新游历天下,问及他最喜欢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国家最适合中产阶层前往,他显得犹豫。他手头上有一本即将完稿的书,叫《从A数到Z:我心仪的城市》,一个字母选一座城市。但对于国家,他却慎重了。
“富庶和穷苦,各有各的美丽和好处,你很难下定决心说,更喜欢谁多一点”,这种不偏不倚的判断标准也被蔡天新用来判断自己是否中产阶层上。他认为中产是指收入中等或偏上,对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通常不受政府、环境或媒体的影响,有闲暇和个人爱好,生活乐观,精神丰富。“我属于中产吗?从经济角度看尚欠,从精神上则有余量。是或者否,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别人不认同你说出来也没意义。”
如果不单以经济上的因素衡量,曾经在80多个国家游历过的蔡天新见识过太多其他国家的中产阶层,感觉国内的中产阶层定义始终离国际上的有一段距离,“单纯就文化修养上,我们始终不如人家,他们会花许多时间阅读,这比我们多,好奇心也比我们足,说话声音比我们轻。最显著的差异是,现代艺术普及得比我们好” 。
平时旅行,蔡天新还会收集各种登机牌、车票、当地货币,还有地图、签证,有的同时也扫描,以防褪色。这是一种习惯,就像他喜欢博览群书没什么区别。
不在路上状态下的蔡天新在生活中对美有持续的追求,把对美的领悟还运用在居住环境上,全权负责了目前住处的设计与装修,六角形的书房有一扇小落地窗和大窗,可以看楼下的小河和不远处的山景。客厅和餐厅连通,两头各有落地窗(门)通往阳台。南阳台连着书房,北阳台下面是网球场和篮球场。
对美的追求几乎到吹毛求疵程度的蔡天新,在生活中却显得非常随便。他一般不认品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靠近凯旋门有一家CELIO的服装店,他去的次数最多,主要是因为地方好找,东西合身且实用。有了手机后,他就不带手表了,眼睛出现老花后,眼镜也可以摘掉了。如果非要说一件最不能舍弃的随身物品,那便是手机,他会一直用到用坏为止,目前他的手机还只是第二款,第一款躺在书架上。“毕竟沉稳就是格调,当一个男人事业有成,激情和青春犹在,且学会沉稳处事以后,魅力自然而然地产生,没有一定的分量便难以做到沉稳,难以有格调。”
假如平时没课的话,他通常会坐在自家书房里看书,有时会一整天不出家门,或者只下去吃碗面。有时侯,他会端坐成别人镜头里的一道风景,那是一幅关于“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长松气自豪”的主题画。
蔡天新
疑似指数:★★★★★
国籍:中国
职业: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品牌、品位:不用名牌。
旅行:常去的度假地有可能存在,假如浙江沿海能开发出一批能度假的岛屿。在国内,我更喜欢开车去旅行、度假,因此通常不会走太远,日程则不事先安排。为了看三峡,我曾连续坐了五天五夜的轮船,从重庆到上海。最长的一次陆上旅行是在美国,从洛杉矶坐灰狗到波士顿,72小时,为了去纽约朗诵诗歌(不算工作吧)。我上个月绕地球一圈,飞行了30多个小时。
健康养生:对不起,我还没有开始养生,保持心情愉快,经常去旅行算是我的养生之道吧。
阅读:这个问题不应该问作家。即使问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书,也不好回答。
新知:目前只用微博,在新浪和腾讯上开,两者粉丝相差甚多,但一样饶有兴致。
爱好:旅行不能算吧,出过不少游记了。摄影也不能算了,因为办过6次个人影展了。现在看来是微博了。
公共事务参与:常被邀请在一些国际性的倡议书或呼吁书上签名,比如抗议美国政府的“哥伦比亚”计划、声援被独裁政府绑架儿子和儿媳的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就环保问题致函热那亚G8首脑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善马里共和国的人权现状,等等。
饮食:蔬菜、海鲜、肉类(包括肥肉)。要做一个旅行家,那世界上各种菜肴都得能吃。
近期关注事件:中东局势,因为我去过十多个伊斯兰国家,包括突尼斯。大地震——海地、智利、日本,人类面临的自然危险。
社交:在国外举行的诗歌节和文学节去得最多,为此获得了数十张免费的国际机票,这是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于是以旅行者的身份接触他,细谈之后,你会惊诧,原来旅行在这里是指专业的旅行,不只是单纯的玩玩。
蔡天新去得最多的是欧洲,有20多次,停留最久的是北美,有两年整。最奢侈的是在过去8年里去了5次非洲,最难忘的是新千年的南美之旅。他还有两次环球旅行,一次用了49天,另一次用了14天,就在今年2月。另外,他曾飞越四个大洋,并在空中见到北极洲……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旅行呢?他拿出他的著作《小回忆》,里面有他的答案,“因为小时候太过寂寞,去的地方太少。所以成长以后便加倍努力地出外看世界。”
旅行者与旅行家的区别是,除了旅途中写诗、拍照,每次回来蔡天新都会按比例尺认认真真地画一幅旅行图,这个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第一次和母亲去探望外婆、第一次去县里参加象棋比赛、第一次远途郊游,这些在他第一本手绘地图的本子里都有记录。“绘制地图一直是我保存梦想的方式,十岁以后,我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每次游历归来,都会按照比例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旅行图,那上面还记载着抵达的时间、地点和同行的人物。”现在,他已经画到第五本,上面的路线图标识清晰,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一目了然,修改的地方还用修改液细心地擦去重新写上。
一般人的旅行都是为了与名胜古迹合影,证明“我去过了”,而蔡天新更注重的是到当地的游历,更注重所观所感,在他的微博,许多若干年前发生的细节他都记得非常清楚,事实上他从没有记日记,但他通过摄影、诗歌和手绘地图记录了所有的一切。蔡天新游历天下,问及他最喜欢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国家最适合中产阶层前往,他显得犹豫。他手头上有一本即将完稿的书,叫《从A数到Z:我心仪的城市》,一个字母选一座城市。但对于国家,他却慎重了。
“富庶和穷苦,各有各的美丽和好处,你很难下定决心说,更喜欢谁多一点”,这种不偏不倚的判断标准也被蔡天新用来判断自己是否中产阶层上。他认为中产是指收入中等或偏上,对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通常不受政府、环境或媒体的影响,有闲暇和个人爱好,生活乐观,精神丰富。“我属于中产吗?从经济角度看尚欠,从精神上则有余量。是或者否,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别人不认同你说出来也没意义。”
如果不单以经济上的因素衡量,曾经在80多个国家游历过的蔡天新见识过太多其他国家的中产阶层,感觉国内的中产阶层定义始终离国际上的有一段距离,“单纯就文化修养上,我们始终不如人家,他们会花许多时间阅读,这比我们多,好奇心也比我们足,说话声音比我们轻。最显著的差异是,现代艺术普及得比我们好” 。
平时旅行,蔡天新还会收集各种登机牌、车票、当地货币,还有地图、签证,有的同时也扫描,以防褪色。这是一种习惯,就像他喜欢博览群书没什么区别。
不在路上状态下的蔡天新在生活中对美有持续的追求,把对美的领悟还运用在居住环境上,全权负责了目前住处的设计与装修,六角形的书房有一扇小落地窗和大窗,可以看楼下的小河和不远处的山景。客厅和餐厅连通,两头各有落地窗(门)通往阳台。南阳台连着书房,北阳台下面是网球场和篮球场。
对美的追求几乎到吹毛求疵程度的蔡天新,在生活中却显得非常随便。他一般不认品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靠近凯旋门有一家CELIO的服装店,他去的次数最多,主要是因为地方好找,东西合身且实用。有了手机后,他就不带手表了,眼睛出现老花后,眼镜也可以摘掉了。如果非要说一件最不能舍弃的随身物品,那便是手机,他会一直用到用坏为止,目前他的手机还只是第二款,第一款躺在书架上。“毕竟沉稳就是格调,当一个男人事业有成,激情和青春犹在,且学会沉稳处事以后,魅力自然而然地产生,没有一定的分量便难以做到沉稳,难以有格调。”
假如平时没课的话,他通常会坐在自家书房里看书,有时会一整天不出家门,或者只下去吃碗面。有时侯,他会端坐成别人镜头里的一道风景,那是一幅关于“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长松气自豪”的主题画。
蔡天新
疑似指数:★★★★★
国籍:中国
职业: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品牌、品位:不用名牌。
旅行:常去的度假地有可能存在,假如浙江沿海能开发出一批能度假的岛屿。在国内,我更喜欢开车去旅行、度假,因此通常不会走太远,日程则不事先安排。为了看三峡,我曾连续坐了五天五夜的轮船,从重庆到上海。最长的一次陆上旅行是在美国,从洛杉矶坐灰狗到波士顿,72小时,为了去纽约朗诵诗歌(不算工作吧)。我上个月绕地球一圈,飞行了30多个小时。
健康养生:对不起,我还没有开始养生,保持心情愉快,经常去旅行算是我的养生之道吧。
阅读:这个问题不应该问作家。即使问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书,也不好回答。
新知:目前只用微博,在新浪和腾讯上开,两者粉丝相差甚多,但一样饶有兴致。
爱好:旅行不能算吧,出过不少游记了。摄影也不能算了,因为办过6次个人影展了。现在看来是微博了。
公共事务参与:常被邀请在一些国际性的倡议书或呼吁书上签名,比如抗议美国政府的“哥伦比亚”计划、声援被独裁政府绑架儿子和儿媳的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就环保问题致函热那亚G8首脑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善马里共和国的人权现状,等等。
饮食:蔬菜、海鲜、肉类(包括肥肉)。要做一个旅行家,那世界上各种菜肴都得能吃。
近期关注事件:中东局势,因为我去过十多个伊斯兰国家,包括突尼斯。大地震——海地、智利、日本,人类面临的自然危险。
社交:在国外举行的诗歌节和文学节去得最多,为此获得了数十张免费的国际机票,这是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