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辩证思维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世界观,而且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的诞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自身的学习,也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辩证思维 能力培养 残酷性和进步性 腐朽性和发展性 曲折性和向前性
辩证思维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世界观,而且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的诞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历史教师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自身的学习,也就具有了非凡的意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形势的变化,考评学生的标准已经逐渐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转变,这给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残酷性和进步性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将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一定发意义上讲,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观点的存在却使学生遭遇了巨大的迷惑。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大家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的后裔,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从劳动中得来的食物,人与人之间更无贫富贵贱之分。可是到了奴隶社会,却出现了诸如“人殉”“人祭”等极其野蛮的现象。学生不仅要问,既然奴隶社会是高于原始社会的一个发展等级,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残暴之举,其历史进步性又如何体现呢?其实,只要学生换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在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虽无阶级压迫,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但是,这种平等是建立在共同贫穷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生活在一片蒙昧之中,人们甚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文化艺术更是无从谈起。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不再像以往一样,把战争中的俘虏随意杀死,而是把大批俘虏当作奴隶用到生产上进行劳动,实行简单的协作。这在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生活资料出现了微小的剩余,从而为社会大分工提供了可能。一部分人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文化、艺术的创作。辉煌的青铜器、精美的玉器手工业以及至今仍在沿用的十进位计数法无不骚动于奴隶社会的母体中,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勃兴,阐释着社会前进的脚步。这与原始社会中的茹毛饮血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飞跃。如果学生能从这一角度加以分析,那么对奴隶社会必然取代原始社会的结论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二、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剥削阶级的腐朽性和发展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这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整个社会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食利者阶层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宁肯把大量资本存入银行,也不愿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这些现象无不使资本主义的腐朽性暴露无遗,预示着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走向灭亡,反而出现了重新繁荣的迹象。那么,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呢?这个认识上的矛盾只能用辩证的观点才能解释得通。众所周知,兴起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注意缓和阶级矛盾,这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独立后,普遍实行工业化,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新兴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加之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榨取的大量财富,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曾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所以,那种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理解为“很快灭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资本主义的繁荣并不能消除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更不能改变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趋势。现在,西方不仅仍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垄断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些矛盾的累积,终有一天会导致毁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火山爆发。
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向前性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断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仅存在了七十多年就烟消云散了。“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究竟路在何方?”这是每个学生在考虑这一问题时都会产生的疑问。要解除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迷惑,也只有依靠辩证的思维方式才能解释清楚。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能轻而易举地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因为在新旧制度过渡交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复和摩擦,甚至还会出现暂时的历史倒退。比如,发生在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五十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直到1688年才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而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也是通过北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才得以实现,其持续时间也将近百年。一种剥削制度的确立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共产主义制度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又怎么会不出现反复和曲折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假如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妄加断言,这只能证明断言者目光短浅,思想上无知。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总之,辩证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教师如果能从教学的角度把这些理论转化为个人的思维方法,进而变成学生的个人财富,那么,学生的思维水准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辩证思维 能力培养 残酷性和进步性 腐朽性和发展性 曲折性和向前性
辩证思维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世界观,而且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的诞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历史教师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自身的学习,也就具有了非凡的意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形势的变化,考评学生的标准已经逐渐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转变,这给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残酷性和进步性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将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一定发意义上讲,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观点的存在却使学生遭遇了巨大的迷惑。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大家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的后裔,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从劳动中得来的食物,人与人之间更无贫富贵贱之分。可是到了奴隶社会,却出现了诸如“人殉”“人祭”等极其野蛮的现象。学生不仅要问,既然奴隶社会是高于原始社会的一个发展等级,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残暴之举,其历史进步性又如何体现呢?其实,只要学生换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在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虽无阶级压迫,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但是,这种平等是建立在共同贫穷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生活在一片蒙昧之中,人们甚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文化艺术更是无从谈起。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不再像以往一样,把战争中的俘虏随意杀死,而是把大批俘虏当作奴隶用到生产上进行劳动,实行简单的协作。这在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生活资料出现了微小的剩余,从而为社会大分工提供了可能。一部分人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文化、艺术的创作。辉煌的青铜器、精美的玉器手工业以及至今仍在沿用的十进位计数法无不骚动于奴隶社会的母体中,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勃兴,阐释着社会前进的脚步。这与原始社会中的茹毛饮血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飞跃。如果学生能从这一角度加以分析,那么对奴隶社会必然取代原始社会的结论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二、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剥削阶级的腐朽性和发展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这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整个社会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食利者阶层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宁肯把大量资本存入银行,也不愿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这些现象无不使资本主义的腐朽性暴露无遗,预示着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走向灭亡,反而出现了重新繁荣的迹象。那么,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呢?这个认识上的矛盾只能用辩证的观点才能解释得通。众所周知,兴起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注意缓和阶级矛盾,这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独立后,普遍实行工业化,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新兴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加之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榨取的大量财富,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曾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所以,那种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理解为“很快灭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资本主义的繁荣并不能消除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更不能改变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趋势。现在,西方不仅仍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垄断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些矛盾的累积,终有一天会导致毁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火山爆发。
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向前性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断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仅存在了七十多年就烟消云散了。“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究竟路在何方?”这是每个学生在考虑这一问题时都会产生的疑问。要解除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迷惑,也只有依靠辩证的思维方式才能解释清楚。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能轻而易举地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因为在新旧制度过渡交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复和摩擦,甚至还会出现暂时的历史倒退。比如,发生在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五十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直到1688年才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而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也是通过北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才得以实现,其持续时间也将近百年。一种剥削制度的确立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共产主义制度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又怎么会不出现反复和曲折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假如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妄加断言,这只能证明断言者目光短浅,思想上无知。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总之,辩证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教师如果能从教学的角度把这些理论转化为个人的思维方法,进而变成学生的个人财富,那么,学生的思维水准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