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目标,如何培养出适应计算机发展速度的高技能人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不但顺应当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程的需要,更能解决目前计算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問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毕业后能够顺利的就业,以至能够以最短的适应期进入工作角色,胜任工作。
关键词:工作过程 计算机教学 模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87-01
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指根据工作的某一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进程的教学活动。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需要高技术,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产业发展,技术换代日新月异,能够真正适应计算机发展速度的高技能人才还是紧缺的。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在讲授技术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教学经费不足、专业设置不科学、产学合作不够等问题,所以学生毕业后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好,工作后进入岗位角色的适应期普遍过长,总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具有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实践技能、超强的职业素质,具有对各类工作的最短适应期和最大投入度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工作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2 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提出高职教育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需要带有一定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等。而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为目标,通过模拟再现的方式建立工作环境要素、工作知识要素、工作技能要素、工作流程要素,并把这些要素有机完整的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近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应用型的工作知识,掌握真正实战的工作技能,体验真切的工作流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与工作之间的连接纽带是学习情境,创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实际的计算机职业情境来构建一种集工作、教学于一体的模拟教学,让教学的机房变成既是教学、工作、实验操作的多功能场所,又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具有真实性的虚拟实习场地。这种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不但将学习与工作交织在一起,形成具有工作性质的学习氛围,而且会使计算机教学成果达到理想化。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另一个条件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被动教学方式,向着以“学”为主,以“用”为重的主动教学方式转化,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角。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工作过程的性质去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3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
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模拟工作知识、引入模拟工作技能、引入模拟工作案例、引入模拟工作环境四个方面来实现。
(1)引入模拟工作知识。
通常计算机软件学习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应用软件的知识结构有一定差距,“引入模拟工作知识”的目的就是缩短二者的差距,由工作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知识要素来取代和扩充书本中的知识,把在工作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岗位知识、专业知识、经验知识等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模拟到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走向应用领域、切实的掌握知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2)引入模拟工作技能。
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中,软件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会操作”不等于“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操作技能决定着工作的效率与成败,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顺利毕业,但却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工作操作技能。
“引入模拟工作技能”是将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点在教学中模拟重现,让学生学会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采用工作的思维模式、按工作角色的要求掌握技能、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应用技能,逐渐将操作技能转化为工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利用自己过硬的工作技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3)引入模拟工作案例。
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的实例大部分都是针对知识点的专项练习,缺乏实际工作的真实性、综合性、时效性,往往跟不上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真实的反映计算机实际工作状况。但如果把计算机设计领域的真实案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们去感受案例,去模拟案例,那样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的模拟工作案例的几点要求:
①真实性案例,引入教学中的案例要尽量挑选真实发生的、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典范性的案例,因为这类案例较教学设想案例更具真实性、操作性和专业学习价值,能够让学生零距离的走进计算机工作,切身体会将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
②时效性案例,引入教学中的案例要尽量挑选近期或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符合现今计算机市场的需求,跟得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③可行性案例,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预期的操作能力来挑选案例,循序渐进的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不可好高骛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锻炼能力、增强信心、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另外,在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案例时,必须明确的向学生说明此案例的设计者及版权所有者,详细告知学生此案例仅作学习之用,切不可盗用或作为其它商业用途。
(4)引入模拟工作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差别很大,教学环境中人员关系简单,教学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共同目标就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经济利害关系。但是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却是相当复杂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等等都与工作环境密不可分,处理好这些关系,掌握沟通方式与技巧是构建轻松、愉快、舒适工作氛围的基础。引入模拟工作环境就是把学生即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中的人员环境、部门环境、客户关系群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应对策略、沟通技巧等实际工作环境要求模拟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工作氛围、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能够顺利轻松地去工作。
4 结语
在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将模拟工作过程引入到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真实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 计算机教学 模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87-01
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指根据工作的某一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工作任务,以该工作任务为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进程的教学活动。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需要高技术,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产业发展,技术换代日新月异,能够真正适应计算机发展速度的高技能人才还是紧缺的。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在讲授技术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教学经费不足、专业设置不科学、产学合作不够等问题,所以学生毕业后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好,工作后进入岗位角色的适应期普遍过长,总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具有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实践技能、超强的职业素质,具有对各类工作的最短适应期和最大投入度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工作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2 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提出高职教育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需要带有一定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等。而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为目标,通过模拟再现的方式建立工作环境要素、工作知识要素、工作技能要素、工作流程要素,并把这些要素有机完整的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近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应用型的工作知识,掌握真正实战的工作技能,体验真切的工作流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与工作之间的连接纽带是学习情境,创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实际的计算机职业情境来构建一种集工作、教学于一体的模拟教学,让教学的机房变成既是教学、工作、实验操作的多功能场所,又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具有真实性的虚拟实习场地。这种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不但将学习与工作交织在一起,形成具有工作性质的学习氛围,而且会使计算机教学成果达到理想化。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另一个条件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被动教学方式,向着以“学”为主,以“用”为重的主动教学方式转化,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角。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工作过程的性质去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3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过程
引入模拟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模拟工作知识、引入模拟工作技能、引入模拟工作案例、引入模拟工作环境四个方面来实现。
(1)引入模拟工作知识。
通常计算机软件学习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应用软件的知识结构有一定差距,“引入模拟工作知识”的目的就是缩短二者的差距,由工作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知识要素来取代和扩充书本中的知识,把在工作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岗位知识、专业知识、经验知识等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模拟到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走向应用领域、切实的掌握知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2)引入模拟工作技能。
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中,软件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会操作”不等于“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操作技能决定着工作的效率与成败,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顺利毕业,但却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工作操作技能。
“引入模拟工作技能”是将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点在教学中模拟重现,让学生学会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采用工作的思维模式、按工作角色的要求掌握技能、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应用技能,逐渐将操作技能转化为工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利用自己过硬的工作技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3)引入模拟工作案例。
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的实例大部分都是针对知识点的专项练习,缺乏实际工作的真实性、综合性、时效性,往往跟不上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真实的反映计算机实际工作状况。但如果把计算机设计领域的真实案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们去感受案例,去模拟案例,那样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的模拟工作案例的几点要求:
①真实性案例,引入教学中的案例要尽量挑选真实发生的、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典范性的案例,因为这类案例较教学设想案例更具真实性、操作性和专业学习价值,能够让学生零距离的走进计算机工作,切身体会将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
②时效性案例,引入教学中的案例要尽量挑选近期或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符合现今计算机市场的需求,跟得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③可行性案例,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预期的操作能力来挑选案例,循序渐进的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不可好高骛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锻炼能力、增强信心、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另外,在教学中引入模拟工作案例时,必须明确的向学生说明此案例的设计者及版权所有者,详细告知学生此案例仅作学习之用,切不可盗用或作为其它商业用途。
(4)引入模拟工作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差别很大,教学环境中人员关系简单,教学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共同目标就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经济利害关系。但是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却是相当复杂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等等都与工作环境密不可分,处理好这些关系,掌握沟通方式与技巧是构建轻松、愉快、舒适工作氛围的基础。引入模拟工作环境就是把学生即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中的人员环境、部门环境、客户关系群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应对策略、沟通技巧等实际工作环境要求模拟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工作氛围、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能够顺利轻松地去工作。
4 结语
在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将模拟工作过程引入到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真实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