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的数学课,大多数都是老师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讨论,接着老师再讲解,最后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形成某种技能,认为这就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这是一种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甚至有负面效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把格式写错了,于是这个老师就让学生把这种格式的例题罚写100遍。这种事情很常见,有用吗?枯燥的练习和罚写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
现在我们提倡的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对学生充满热情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有热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亲其身,信其道”,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喜欢他们上课,我想原因不外如是。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信心,无论成与败,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失败只是努力不够而已,只要更加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个小学进行了一次期望心理实验,选出了一些学生,给他们做了一次像模像样的测试,并以评价很高的语言赞美部分“有很大发展希望”的同学。几个月后,当他们再次来该校进行复试时,那些被赞美过的同学进步显著,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可见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认为他才是最棒的。很多平常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能通过一次体育比赛、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的出色表现,而改变情感、性格,使他们愈发自信,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跻身优秀的行列。这样的事情在每一个细心老师的身边都发生过。
三、不要吝啬对学生赞美的语言
我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些年头了,赏识教育的理念深入脑中,在教学过程中,也曾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表扬他们,但是我发现,如果对孩子的表扬不是经常的,只是偶尔一两次,那么你只能发现他一两次进步,学习的激情不能维持,学习的动力不能持久。我想,这正是因为表扬的次数不够。要经常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这种不间断的间歇性强化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消除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完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做一名市场调查员,估算超市里的一个土豆的体积(不要求答案都很精确)。我现场提供了若干个土豆给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开动脑筋,发挥能力,集体攻关。他们首先找到的方法是“浸没水中法”,把求土豆的体积转化成求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对此法我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这是书本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所以我激励他们寻找别的解法。我提示他们把土豆看成圆柱或是长方体。经过合作讨论,他们都能顺利完成估算。于是我又激励他们寻找别的解法。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我提示他们用“曹冲称象法”,将土豆切成薄片,视其为近似的圆片,先求圆片的体积,再加起来求土豆的体积。找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很满足,很有成就感。我再鼓动地说:最后一种方法是高中学生才能学习的积分的知识,你们都已经会运用了,真了不起。学生高兴极了,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提高了兴趣,增强了求知欲。
五、设计好教学和练习的层次,维持学习的挑战性
“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讲得精,才能突出重点,准确而鲜明地传授知识,同时也为在课堂上实施分层训练提供时间保证。“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所谓“精”,不能单纯从“少”字上做文章。“精”的关键在于“讲”中首先做到“引而不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画龙点睛地点拨,以便取得突破性的提高。“多”也不能只从数量上考虑,适当重复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多样化。一个训练项目如果长期采用一种固定的形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枯燥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使它变为愉快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还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分层。对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要请基础好的同学回答,而对于较容易的题则应该把机会让给后进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差异,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用较高的教学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要研究方法,讲究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快乐、轻松、高效地学习。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把格式写错了,于是这个老师就让学生把这种格式的例题罚写100遍。这种事情很常见,有用吗?枯燥的练习和罚写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
现在我们提倡的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对学生充满热情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有热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亲其身,信其道”,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喜欢他们上课,我想原因不外如是。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信心,无论成与败,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失败只是努力不够而已,只要更加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个小学进行了一次期望心理实验,选出了一些学生,给他们做了一次像模像样的测试,并以评价很高的语言赞美部分“有很大发展希望”的同学。几个月后,当他们再次来该校进行复试时,那些被赞美过的同学进步显著,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可见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认为他才是最棒的。很多平常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能通过一次体育比赛、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的出色表现,而改变情感、性格,使他们愈发自信,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跻身优秀的行列。这样的事情在每一个细心老师的身边都发生过。
三、不要吝啬对学生赞美的语言
我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些年头了,赏识教育的理念深入脑中,在教学过程中,也曾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表扬他们,但是我发现,如果对孩子的表扬不是经常的,只是偶尔一两次,那么你只能发现他一两次进步,学习的激情不能维持,学习的动力不能持久。我想,这正是因为表扬的次数不够。要经常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这种不间断的间歇性强化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消除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完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做一名市场调查员,估算超市里的一个土豆的体积(不要求答案都很精确)。我现场提供了若干个土豆给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开动脑筋,发挥能力,集体攻关。他们首先找到的方法是“浸没水中法”,把求土豆的体积转化成求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对此法我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这是书本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所以我激励他们寻找别的解法。我提示他们把土豆看成圆柱或是长方体。经过合作讨论,他们都能顺利完成估算。于是我又激励他们寻找别的解法。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我提示他们用“曹冲称象法”,将土豆切成薄片,视其为近似的圆片,先求圆片的体积,再加起来求土豆的体积。找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很满足,很有成就感。我再鼓动地说:最后一种方法是高中学生才能学习的积分的知识,你们都已经会运用了,真了不起。学生高兴极了,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提高了兴趣,增强了求知欲。
五、设计好教学和练习的层次,维持学习的挑战性
“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讲得精,才能突出重点,准确而鲜明地传授知识,同时也为在课堂上实施分层训练提供时间保证。“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所谓“精”,不能单纯从“少”字上做文章。“精”的关键在于“讲”中首先做到“引而不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画龙点睛地点拨,以便取得突破性的提高。“多”也不能只从数量上考虑,适当重复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多样化。一个训练项目如果长期采用一种固定的形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枯燥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使它变为愉快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还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分层。对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要请基础好的同学回答,而对于较容易的题则应该把机会让给后进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差异,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用较高的教学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要研究方法,讲究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快乐、轻松、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