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定要打造“无边界组织”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怕没有哪个时代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局更大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互联等技术变革,颠覆和威胁着传统的商业模式。而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的确,这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时代。
  而这个互联网时代,不同的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转型的方向。如去中心化、去中层、把决策权交给一线等,都是要打造无边界组织。这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吗?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打造无边界组织?
  组织变革无须赶时髦
  孟祥胜:在一个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中,什么东西要装到组织筐子里来很难界定。组织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拓展。而无论组织怎么调整变化,有一个核心东西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组织是一个手段,它是实现战略手段和策略的“抓手”。如果企业发展的定位、战略没有变,组织就必须保持一个稳定性,可以去强调精耕细作;而战略变了,这个组织形态必须要调整。所以对于组织,我们没有过度去纠结于,到底是哪一种理论或者模式,这个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去调整,随需而变,而不能赶时髦。
  目前,从苏宁自身的特点来看,围绕我们的目标、发现调整、逐步到位,以确保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而至于要不要做无边界组织,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
  穆胜:如果我们不把组织转型作为一个手段,而作为一个最终目的能够严守一些框框,反而会束缚我们的管理。没规矩就是最大的规矩,在组织框架稳定的基础下,随时将你的创新释放出来,这就是苏宁现在做的事。
  严芩:在微软内部,已经有这种无边界组织和管理了。可能有人知道,微软有一款聊天机器人,这个项目为什么能够做起来?其实,就是几个工程师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鼓捣出来的创新产品。而在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里,没有清晰划分出软件开发人员、市场人员以及项目经理,只要是围绕机器人要做的事情,大家都共同商量,每个参与者还经常担任多重角色。而这个成功的新品,其实就是无边界管理的一种体现,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打造有智慧生命体的组织
  叶阿次:复星从事的是金融投资产业,是相对传统的产业,我们很认同组织无边界的说法。在复星,我们实施的是“多主体管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所有事情都很清楚。我进入复星之后,感悟最深的是:我们不需要做职业化经理人。我们有一个口号:打造无边界的O2O组织,要成为不断净化、有智慧生命体的组织。也就是说,我们打造一个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净化,自我驱动,然后能够自我判断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不依赖别人,没有纯粹的后台,没有纯粹的财务,也没有纯粹的HR,一切职能部门都是为业务服务的。
  我前一段时间到德国考察,要去收购一家私人银行。我们很关心这家公司的“人”怎么样,将人作为我们收购标定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通过与其骨干层的交谈,我们更加意识到,建立无边界组织是非常必要的。
  获取和高效率使用资源是关键
  曾力:不可否认,现在企业对于人才的依赖要远大于对其他资源的依赖。然而,人才又是不稳定的,对人才的依赖还不如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因此,无边界组织可以存在甚至成为趋势,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使用部门、公司以外的人,作为内部人才的有益补充,同时消减人才变动带来的潜在威胁。
  同时,最重要的是,无边界组织可以将人才“为我所用”,而并不一定“为我所有”,且能帮助企业实施某个项目和实现阶段性目标,可以作为任务、项目的成员。事实上,有没有边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获取资源和高效率地使用资源的能力,而这可能会越来越影响企业的未来。
  “无边界组织”挑战领导力
  程海涛:我认为,所谓无边界组织、去中心化、去中层模式,还没有到最适合的时机。因为,中国企业的人才布局还处在断档期。由于人才的断档,加之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导致很多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还没有达到完全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但是,企业业务模式发展太快,不得不对人才“拔苗助长”,临时担任项目经理或者负责人。这时,就会出现领导力不足带来的问题,甚至于进入失控状态。
  这个时候,去中心化或者无边界组织,还会存在一个内部项目单元、职能单元等越界的问题。这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能否胜任。
  企业是否要做无边界组织或项目组,还要盘点企业的人才、能力等要素能不能调配。否则,可能由于资源化整为零,反而削弱了组织的力量。管理
  (本文根据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上的内容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庄文静
其他文献
1.有一位决策者或主持。会议过程中的每一个时点都必须有明确的决策者,而这位决策者要对会议负责。  2.决策者要亲力亲为。这位决策者应该召开会议、保证会议质量、设立会议目标、确定与会人员,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至少提前24小时传达会议的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后的48小时内,决策者本人应该以电子邮件向各位与会者,以及任何需要了解会议情况的人传达会议达成的决策以及待办事项。  3.会议应该很容易取消。所有的会
期刊
第一层地狱:定义好交互,画好原型图。首先从用户的需求开始分析。新的产品经理会忽略在战略范围和结构层的构思,功夫都花在表象上。因此,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沟通,学会用对方的逻辑思考问题。  第二层地狱:做到需求无侧漏。产品七字真言就是增、删、改、查、显、算、传。所有的产品层面,都是对于一些数据、内容、结构层、信息做一些交互,这是产品的本质。“算”是规则,最难的是后台,非常庞大和复杂。“传”就是交互,细节
期刊
“人人创新”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一个专指名词——“创客”扯上关系。为他们提供发挥空间的,正是一个个“众创空间”——新型创业平台。  朋友圈里有人秀跑步,有人秀走路,为什么就没有人秀一点“专业级”运动呢?要是能秀一下举重,该有多酷!  其实这事儿不难,背后多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劳。最近,清华大学一帮练举重的在校生,利用英特尔?Edison计算平台,在其工程师的帮助下,历时四个月,制作出了一款无氧
期刊
中国距离“万众创新”还有多远?  当创新与创业热潮席卷华夏时,我一方面很是期待,一方面又颇为担忧。  一件看起来的好事,在中国要真的成为好事,是需要一些前提的。人生其实有两大学问:一个是分寸,一个是时机。而就时机来说,中国显然到了必须万众创新的临界点,不然中国在吃尽人口红利之后,就会从此掉队沉沦。  但是,中国确实到了能够万众创新的临爆点吗?至少不像看起来那么乐观。我仅从三点来窥豹一斑。  当我们
期刊
倘若你的事业正方兴未艾却遭遇平台期,该如何应对?平台期至少有四种经过验证的成长途径,这些方法都需要你扪心自问:什么能让你干劲十足、哪些会削弱你的动力。  1.横向调动。在组织内横向调动,可以成为一个绝好的职业机遇,让你发展新的技能、新的关系,并接触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探索新的内部机会:通过与另一部门或单位的领导者会面获取信息;承担涉及其他业务单元的跨部门任务;主动从业务部门调到跨业
期刊
越来越多的企业必须赔得起才能赚大钱,而且经常是越辛苦的生  意越赔钱,越潇洒的经营却越赚钱。如同京东上市之前就没赚多  少钱,却不妨碍其成功上市,还让刘强东赚了一个“奶茶妹妹”。  利润最大化的假说,曾经是企业经营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必须赔得起才能赚大钱,而且经常是越辛苦的生意越赔钱,越潇洒的经营越赚钱。如同京东上市之前就没赚多少钱,却不妨碍其成功上市,还让刘强东赚了一个
期刊
不受国企体制束缚  不怕组织内部质疑,一味大胆  从容地追求变革,再难也要扛着——  从这位别具一格的国企领导人身上  释放出的是怎样的变革精神和情怀  一个原本做硬件的工厂,为何能够大胆、从容地向制造业的高地——“云制造”挺进?  其实可以总结出各种原因。但《中外管理》对沈阳机床进行一系列深入的调研和访谈之后,深深感到:英雄绝对是推进转型的一个最大因素。  一个声音,一致行动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
期刊
一场刷新工业历史的商业模式创新  令世界机床行业惊叹  可现在,让关锡友无比烦恼的是  外部人看不懂,内部人不理解  他所追求的商业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的战略就只有一个字:挺!”  面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之难,关锡友用地道的东北语调,对《中外管理》诠释他对转型的独到理解。  当下的传统企业,对转型怀揣既想做又不敢迈出艰难一步的复杂心情,而一些迫不及待的企业在工业4.0热潮涌动下,尝试各种各样的“生
期刊
经济学家、教授  看不懂的经济,看得懂的税收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但在中国,二  者之间的关系突然反向背离,到底是为什么?  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具有基本的线性关系。通常认为,税收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当比较合适,因为这样既能保持宏观税负的基本稳定,也能比较好地体现税收的中性特征。  但在中国,二者的关系好像并不是如此简单,要想看
期刊
i5功能纵然强大,但用户不敢接受  U2U模式也固然超前  但用户还是看不清  看不懂其中的玩法  沈阳机床正在面临这样的难题  何以突破  i5,一个堪称颠覆工业历史的革命性产物,尽管有着强大的功能和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人们对新生事物尤其是前所未有的智能机床产品不甚了解,何以能够快速地接受它?  沈阳机床正在面临这样的难题。  “现在我们销售i5的时候,用户会问:多少钱一台?我就直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