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与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的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除了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山东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以及当地民俗。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目前,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局限于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主要是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产品项目单一,购物、疗养、度假等带动性较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大多数乡村旅游活动落入了“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套路,产品雷同、缺乏特色,造成游客在鄉村地区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发展。
(二)缺乏系统的营销管理
乡村旅游的营销管理还未得到旅游景点管理部门的应有重视,营销管理理念和模式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既便是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景点,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运营上也较单一,应用最多的促销手段仍是媒介广告。
(三)人文环境出现恶化
随着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乡村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文化因发展旅游而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传统文化失去了独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二是大量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对乡村的传统文化产生同化现象;三是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因发展乡村旅游业而遭到破坏。
(四)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回归自然是游客到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滑,原因主要有:一是开发商和经营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差,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二是游客的环保意识较低,在旅游中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三、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策
(一)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利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景区唯有牢牢地抓住游客的“眼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对游客的引导
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有些游客的环保意识较薄弱,加之部分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忽视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给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乡村旅游景区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1.通过宣传栏、宣传画、书籍、景点旅游指南、导游解说,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通过强化社区居民和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营造一种环保氛围,教育和感染游客。
3.旅游景区应根据环境承载力状况,采用线路设计和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以达到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4.旅游景区应联合当地政府,制定保护环境的规章制度,对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四)加大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力度
文化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灵魂。乡村旅游地区大多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加强保护当地的土著文化,对任何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都要进行审查、监督和指导,防止因旅游开发不当而使当地的土著文化出现商品化、舞台化。
2.加强对旅游地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游客。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促使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郑群明,钟林生.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J].北京:地理研究.2005.04
[2]程遂营.中国乡村旅游:现状、热点与薄弱环节[J].北京:旅游学刊.2006.04
(一)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与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的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除了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山东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以及当地民俗。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目前,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局限于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主要是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产品项目单一,购物、疗养、度假等带动性较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大多数乡村旅游活动落入了“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套路,产品雷同、缺乏特色,造成游客在鄉村地区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发展。
(二)缺乏系统的营销管理
乡村旅游的营销管理还未得到旅游景点管理部门的应有重视,营销管理理念和模式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既便是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景点,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运营上也较单一,应用最多的促销手段仍是媒介广告。
(三)人文环境出现恶化
随着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乡村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文化因发展旅游而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传统文化失去了独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二是大量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对乡村的传统文化产生同化现象;三是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因发展乡村旅游业而遭到破坏。
(四)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回归自然是游客到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滑,原因主要有:一是开发商和经营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差,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二是游客的环保意识较低,在旅游中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三、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策
(一)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利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景区唯有牢牢地抓住游客的“眼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对游客的引导
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有些游客的环保意识较薄弱,加之部分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忽视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给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乡村旅游景区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1.通过宣传栏、宣传画、书籍、景点旅游指南、导游解说,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通过强化社区居民和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营造一种环保氛围,教育和感染游客。
3.旅游景区应根据环境承载力状况,采用线路设计和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以达到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4.旅游景区应联合当地政府,制定保护环境的规章制度,对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四)加大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力度
文化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灵魂。乡村旅游地区大多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加强保护当地的土著文化,对任何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都要进行审查、监督和指导,防止因旅游开发不当而使当地的土著文化出现商品化、舞台化。
2.加强对旅游地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游客。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促使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郑群明,钟林生.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J].北京:地理研究.2005.04
[2]程遂营.中国乡村旅游:现状、热点与薄弱环节[J].北京:旅游学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