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2021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政策方面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创新、安全、环保。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在核心科技领域的突破无疑是我国在今后发展的核心。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一只黑天鹅,对2020年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临近年末,可以从很多角度回顾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如果从内外循环的角度概括一下,2020年中国经济有两个“超预期”:外贸超预期,外资超预期。
  2020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4%,而WTO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下降了14%,并且预测全年将下降9.2%。此消彼长之下,测算中国出口在世界的份额较上一年年底提升了2.7个百分点,达到16.7%。另一方面,2020年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外资是否会大规模撤离中国,一些国家推出某些优惠政策鼓励本国企业转移投资,也加大了大家的担心。但事实上,2020年中国利用外资实现了难得可贵的逆势增长。1-10月中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4%,最近几个月更是录得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而联合国贸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商投资几乎下降了一半,并预测全年将下降30%-40%,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两个超预期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类似的。中国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住了疫情,并率先开始复工复产。而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迟迟不能有效、彻底地控制疫情传播,导致生产受限。而同时很多发达国家为了稳定经济,纷纷推出了巨额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依然较为强劲,但生产不足,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生产、投资、出口的依赖。
  在此背景下,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8%。同时,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十个主要趋势:
  消费、服务业继续回暖,成为下阶段经济复苏的主力
  制造业、投资、出口是拉动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主力,但是消费,尤其是和服务业相关的消费恢复较慢,落后于生产端。2020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恢复至上一年同期水平,实现正增长。餐饮收入同比增速也在10月份实现年内首次转正。经济的修复正在逐渐从企业端向居民端转移。经济持续复苏将带动消费者信心回升,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常态化,线下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消费、服务业将继续回暖,并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制造业投资增长提速
  疫情后制造业率先回暖,政府推出的减税降费等措施也帮助了工业企业利润回升,企业开始补库存周期。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保持在扩张区间并不断上升,2020年11月该指数更是创10年来新高,预示了制造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增长趋势。从中长期看,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制造业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投资,尤其是产业升级带动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力。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制造业投资中大约90%来自民营企业。制造业投资走强也显示了民营经济情况的改善。
  出口增速前高后低,总体保持强劲
  防疫、医疗物资和“宅经济”带动的计算机、家居家电、健身设备等相关产品是我国2020年出口的两大主力。此外新兴市场受疫情冲击,产能受到影响,中国作为最先复工复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一部分全球订单转移至中国,也带动了2020年出口增长。由于疫情依然在很多国家蔓延,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市场产需缺口依然存在,预测2021年我国出口依然可以保持较高增长。同时,2021年出口增长速度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随着疫苗的推广帮助世界经济逐渐正常化,防疫物资和暂时性出口替代订单将有所减弱。加之高基数的对比,下半年出口增速将放慢。
  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正常化,但需要关注调整的步伐
  与很多国家推出巨额的财政、货币刺激不同,中国政府这次应对疫情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刺激政策相对谨慎。例如,目前美国政府针对疫情推出的财政刺激已经累计达到近3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的14%。相比之下,中国推出的财政刺激只有不到GDP的6%。预期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恢复,2021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逐渐正常化,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从未超过3%,但是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首次将赤字率设定在“3.6%以上”。预期2021年赤字率将回调到3%左右。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将从2020年的“明显高于去年”,转变成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需要关注的是,目前经济的复苏依然比较脆弱,不确定性很多。财政和货币政策依然需要保持灵活性,退出不宜过早、过快。企业也需要关注宏观政策调整的速度和节奏,控制風险、做好相应筹划。
  中国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供应链韧性成为重要考量
  我国巨大并且快速增长的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深入的开放政策,使得中国对外资具有很大吸引力,是跨国公司在全球重点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以往企业在布局供应链时,对成本、反应速度等因素关注最多。新冠疫情期间很多行业的产业链受到冲击,供应链较长、较复杂的行业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也让企业重新思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供应链韧性将成为企业全球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并带动相应调整。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2020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但这未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系列政策加快落地。例如实施近18年的QFII限额正式取消、继续引入国际评级公司、全面取消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我国国债加入国际指数等,这些措施使得外资有更多方式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同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率先复苏,也加大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例如近期中美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利差已经扩大至240个基点左右。这些都使得国际投资对中国金融资产的热情不断高涨,2020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合计有望超过6万亿元。预期2021年我国将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金融资产投资。预期2021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并有一定升值动力。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仍将受疫情和疫苗进展制约
  对世界各国经济复苏速度和其疫情防控情况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疫情防控好的国家,经济复苏也较快。2021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将依然取决于疫情防控以及疫苗研发的进展。近来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日全球已有51支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13支进入临床三期,包括来自我国的5支。12月2日,英国对辉瑞和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给予了紧急授权使用批准,成为首个为新冠疫苗放行的西方国家。受疫苗进展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望于2021年上半年逐渐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带动经济复苏。也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大批量的生产、分发和注射依然需要一定时间,各国仍需紧密配合,共同应对这次全球疫情危机。
  中美经贸摩擦短期内或将缓和
  美国大选已经基本尘埃落定。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拜登将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不过在此之前,中美关系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例如,近期美国国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可能对在美上市中概股造成影响。不过拜登政府上任后,其面对的首要任务将是控制国内疫情、重启美国经济,中美经贸摩擦或将迎来一定缓和。目前信息显示,拜登政府更倾向于回归传统政策思路,重视多边主义,利用现有国际组织推动其政治诉求。总体来看,2021年中美双边对话有望加强,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但是也应看到,短期内中美关系也恐难出现明显改善,基准情景是维持现状,取消之前加征的关税和限制措施难度依然较大。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2020年中国外贸的一大变化是东盟取代美国、欧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经过8年、31轮的谈判,亚太地区15个国家近期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被认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RCEP也是中日之间、韩日之间签署的首个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中关于关税、原产地区域累计、投资负面清单、电子商务等规则也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内成员國之间的经贸联系,更加灵活地进行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强经济合作。当然也应看到,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各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区域合作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未来世界经济有可能形成亚太—北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创新、安全、环保成为政策关注重点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特殊意义。十四五规划有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大特点,为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2021年政策方面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创新、安全、环保。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在核心科技领域的突破无疑是我国在今后发展的核心,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有望获得更大政策支持。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科技、金融、生态等各个方面。在环保领域,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推行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将进一步大力推动产业、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倡节能低耗。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美国的《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亚洲的增长奇迹是建立在大规模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上的,但是从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上看,亚洲国家单位投资所产出的GDP非常低,投资效益低,所以这种增长奇迹不可持续。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保罗·克鲁格曼的论断。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飞速发展,但没有一种发展可以永远保持高速度。质量和速度
期刊
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后浪,中国则是这个世界的后浪,  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来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目标。  “这个时代,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疫情下的中国,直播似乎成为一个放大镜,正在将这些变化一点点放大。  1970年,波普艺术的开创者安迪·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如今,这个预言似乎已经到来
期刊
从“薇娅双十一成交额27亿”到“上海文旅局局长直播推介上海旅游产品”再到“董明珠直播逆袭”,直播电商在疫情之下经历了从职业主播到全民参与的裂变。随着第64届广交会开始试水直播,有业内人士甚至做出判断——直播有望成为“to B”端采购的重要渠道。  疫情减少了线下往来和接触,与此同时,线上消费所体验到的零接触配送与海量选择,给了人们安全感和充实感,而相比传统的静态图文式线上消费,通过直播下单的动态式
期刊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万众瞩目,而其中提到的经济增长目标更是万众期待。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史以来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令各界对此表示高度关切。  李克强在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解释,指出综合研判形势,适当调整了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他特别说明了为什么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
期刊
青岛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建树,小仅代表了青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还可能牵动着中困乃至世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方向。  工业互联网是一股百舸争流的浪潮,如何在这股浪潮中做一个合格的“弄潮者”,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考验。“工业互联网”,究其本质,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设备、生产线、工厂等要素紧密地融合起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效率,进而推动整
期刊
人口与产业向以大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聚集是必然趋势。优质资源的聚集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提升城市土地使用效率,提高资本回报率。  区域经济是一个不断更新着的概念。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区域经济是指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  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大背景下,中国的
期刊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尤其是武汉的医疗体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也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了各地医疗系统的收治能力上。为更全面的对比城市之间的医疗水平,我们从全国主要城市的医院数量、全国各城市入围百强三甲医院数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城市每千人床位数、城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数等几个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统计发现,在医院数量规模方面,重庆、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入围前五位,其中重庆以800所医院位
期刊
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14亿元,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锐仕方达青岛分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在全球分公司排名第一。此时,锐仕方达全球分公司已有140余家。  2012年,锐仕方达青岛分公司成立。  2018年,青岛分公司在全球分公司中年度业绩排名第五。  2019年,青岛分公司在全球分公司中年度业绩排名第三……  8年时间,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杨婷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  2020年过去了。突发的新冠疫情,在这一年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  疫情之下,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从一个个个体,到一家家企业,到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无不要在变化中寻求新的生机和路径。  2021年来了。这一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既是新起点,又是起承转合的关键年份,更是后疫情时代人们期待
期刊
2020年9月1日,为期4个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渔结束,作为青岛本地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海鲜就要吃一个“鲜”字。码头上大大小小的鱼类、贝类、虾类,货源丰富充足,应有尽有。满载而归的渔民满脸喜悦,正将一筐筐新鲜的梭子蟹、虾虎、鱼等海鲜搬运上岸。很多市民驱车赶到码头就为吃上这第一口“本地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