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阿尔哈达矿区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基本情况,然后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了阿尔哈达矿区成矿规律预测,并对矿区成矿进行预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阿尔哈达矿区 成矿规律预测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49-1
1阿尔哈达矿区简介
阿尔哈达矿区位于东经118°48′00″——119°02′30″、北纬46°24′15″——46°29′00″。阿尔哈达矿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北东225公里,矿区出露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板岩和凝灰岩,有燕山期花岗岩分布。矿床属于脉状热液型矿床。共圈定171条矿体,主要矿体16个,矿头埋深38—190m,矿体呈脉状,长250—1765m,延深257—655m,厚度1.93—7.30m,走向300°,倾向SW,倾角30°—59°。矿石类型为含银铅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辉银矿,及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
2矿区地质
区内地层简单,出露地层为上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查干诺尔组和布拉根哈达组、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全新统。区内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所覆盖,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D3a):占出露基岩总面积的80%以上,该组地层是矿床的赋矿围岩。该组地层岩性成分比较复杂,凝灰岩和滨海—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的互层和相变频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由下至上分为以下五个岩性段:
(1)砂板岩段(D3a1):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南部及东北部,厚度为160m;主要岩性为灰色板状砂岩、深灰色含碳质细砂岩并夹有薄层粉砂质板岩。产状相对稳定。
(2)粉砂质板岩段(D3a2):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及矿区北部,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南部山脊南坡,厚度为270m;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夹粉砂质板状砂岩及泥质板岩。
(3)泥硅质板岩段(D3a3):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多沿山脊分布,厚度为150m;岩性以浅灰色泥硅质板岩为主,夹有粉砂质硅板岩,泥硅质板岩呈浅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由泥质及粉砂质组成。
(4)泥质板岩段(D3a4):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積最大,多沿山脊北坡分布,厚度为150m;岩性以浅灰色泥质板岩夹薄层凝灰岩及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呈浅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由泥质及粉砂质组成。凝灰岩呈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5)凝灰岩段(D3a5):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地表分布非常零星,厚度为150m;在深部钻孔内见到较多,主要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局部和泥质板岩互层。凝灰岩呈灰-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侏罗系上统查干诺尔组(J3c):分布于矿区东南角,岩石类型为英安岩,厚度大于1000m。
侏罗系上统布拉根哈达组(J3b):分布于矿区西北部,东南部有零星出露,不整合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之上,岩石类型主要为复成分砾岩、含砾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等,厚度150m左右。
第三系上新统(N2):仅在钻孔中见到,岩性为砖红色泥岩,厚度10m左右。
第四系全新统(Q4):广泛分布于沟谷洼地中,主要为冲积、洪积形成的砂砾层,湖积淤泥及风积形成的砂质土、粉细砂,厚度小于52m。
3成矿预测
从矿区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看,其产于华北与西伯利亚板块结合带靠近西伯利亚板块一侧,区内岩浆活动以偏碱性、碰撞后A型或S型花岗岩为主,相关的蚀变以云英岩化、青盤岩化、泥化最为发育,矿体和蚀变岩中发现有锡石、黝锡矿等。结合世界已知矿床模型研究成果,矿区矿化应与区内偏碱性的岩浆活动有关,其蚀变-矿物组合与典型的W-Sn-(Mo)和Cu-Au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对比性,笔者初步认为,除铅锌和银外,该区的Cu、W-Sn的成矿潜力值得关注。
从目前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型认识看,区内铅锌矿化与燕山期浅成侵入体有关,但铅锌矿化同时受地层中有机质影响,因此铅锌找矿除考虑岩体和蚀变外,围岩性质也是需考虑的因素之一。已完成的野外地质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生产矿区主要以构造控制的热液脉状铅锌(银)为主,蚀变类型以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东区生产矿区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泥化蚀变带深部及泥化带南部有可能出现第二、第三矿化空间,值得进一步工作。
3.1生产矿区及外围的成矿预测
生产矿区地表以泥化蚀变为主,表明其剥蚀深度小,深部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另外,生产矿区向南,其蚀变存在一定的对称分带规律,分别为青磐岩化-泥化-青磐岩化,已知的铅锌矿化主要与青磐岩化有关,而地表泥化蚀变中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化。矿区已有勘查结果表明,蚀变和矿化受南倾的断裂构造控制,因此,生产矿区南部向下应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从与该矿床处于同一成矿带的花脑特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研究成果表明,二者显示相似的蚀变和矿化特征,应为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花脑特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垂向的分带特征,由上向下显示了锌降低、铅增高和铜增加的特点,因此,东区已知矿化深部发现铜的机会很大,特别要注意生产过程中铅锌品位的变化,当铅大量增加时应注意铜的品位变化。另外,从矿床模型看,其侧向分带也应存在,即在南北两个铅锌矿化区之间可能存在以铜为主的区域。
3.2西区的成矿预测
本次工作重点为东部的生产矿区及周边,由于整个工作区面积较大,而本次工作经费和时间有限,因此对西区仅进行了地表蚀变、矿化和部分岩浆岩的岩石学、岩石定年和岩石化学工作,工作相对薄弱。从目前已完成的工作看,西区尽管尚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但地表蚀变发育强烈,从其蚀变类型包括泥化、云英岩化、绿帘石-磁铁矿化和电气石化。按蚀变强度和蚀变类型圈出了六个值得进一步的找矿靶区。
参考文献
[1]冀天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找矿方向[D].2006.
[2]金岩,刘玉堂,谢玉玲.内蒙东乌旗地区岩浆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1) : 8-9.
[3]金章东,朱金初,季峻峰,等.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制约[J].中国科学,2000,30(5):465-470.
[关键词]阿尔哈达矿区 成矿规律预测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49-1
1阿尔哈达矿区简介
阿尔哈达矿区位于东经118°48′00″——119°02′30″、北纬46°24′15″——46°29′00″。阿尔哈达矿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北东225公里,矿区出露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板岩和凝灰岩,有燕山期花岗岩分布。矿床属于脉状热液型矿床。共圈定171条矿体,主要矿体16个,矿头埋深38—190m,矿体呈脉状,长250—1765m,延深257—655m,厚度1.93—7.30m,走向300°,倾向SW,倾角30°—59°。矿石类型为含银铅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辉银矿,及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
2矿区地质
区内地层简单,出露地层为上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查干诺尔组和布拉根哈达组、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全新统。区内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所覆盖,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D3a):占出露基岩总面积的80%以上,该组地层是矿床的赋矿围岩。该组地层岩性成分比较复杂,凝灰岩和滨海—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的互层和相变频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由下至上分为以下五个岩性段:
(1)砂板岩段(D3a1):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南部及东北部,厚度为160m;主要岩性为灰色板状砂岩、深灰色含碳质细砂岩并夹有薄层粉砂质板岩。产状相对稳定。
(2)粉砂质板岩段(D3a2):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及矿区北部,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南部山脊南坡,厚度为270m;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夹粉砂质板状砂岩及泥质板岩。
(3)泥硅质板岩段(D3a3):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多沿山脊分布,厚度为150m;岩性以浅灰色泥硅质板岩为主,夹有粉砂质硅板岩,泥硅质板岩呈浅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由泥质及粉砂质组成。
(4)泥质板岩段(D3a4):该岩性段出露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積最大,多沿山脊北坡分布,厚度为150m;岩性以浅灰色泥质板岩夹薄层凝灰岩及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呈浅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由泥质及粉砂质组成。凝灰岩呈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5)凝灰岩段(D3a5):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地表分布非常零星,厚度为150m;在深部钻孔内见到较多,主要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局部和泥质板岩互层。凝灰岩呈灰-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侏罗系上统查干诺尔组(J3c):分布于矿区东南角,岩石类型为英安岩,厚度大于1000m。
侏罗系上统布拉根哈达组(J3b):分布于矿区西北部,东南部有零星出露,不整合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之上,岩石类型主要为复成分砾岩、含砾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等,厚度150m左右。
第三系上新统(N2):仅在钻孔中见到,岩性为砖红色泥岩,厚度10m左右。
第四系全新统(Q4):广泛分布于沟谷洼地中,主要为冲积、洪积形成的砂砾层,湖积淤泥及风积形成的砂质土、粉细砂,厚度小于52m。
3成矿预测
从矿区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看,其产于华北与西伯利亚板块结合带靠近西伯利亚板块一侧,区内岩浆活动以偏碱性、碰撞后A型或S型花岗岩为主,相关的蚀变以云英岩化、青盤岩化、泥化最为发育,矿体和蚀变岩中发现有锡石、黝锡矿等。结合世界已知矿床模型研究成果,矿区矿化应与区内偏碱性的岩浆活动有关,其蚀变-矿物组合与典型的W-Sn-(Mo)和Cu-Au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对比性,笔者初步认为,除铅锌和银外,该区的Cu、W-Sn的成矿潜力值得关注。
从目前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型认识看,区内铅锌矿化与燕山期浅成侵入体有关,但铅锌矿化同时受地层中有机质影响,因此铅锌找矿除考虑岩体和蚀变外,围岩性质也是需考虑的因素之一。已完成的野外地质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生产矿区主要以构造控制的热液脉状铅锌(银)为主,蚀变类型以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东区生产矿区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泥化蚀变带深部及泥化带南部有可能出现第二、第三矿化空间,值得进一步工作。
3.1生产矿区及外围的成矿预测
生产矿区地表以泥化蚀变为主,表明其剥蚀深度小,深部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另外,生产矿区向南,其蚀变存在一定的对称分带规律,分别为青磐岩化-泥化-青磐岩化,已知的铅锌矿化主要与青磐岩化有关,而地表泥化蚀变中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化。矿区已有勘查结果表明,蚀变和矿化受南倾的断裂构造控制,因此,生产矿区南部向下应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从与该矿床处于同一成矿带的花脑特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研究成果表明,二者显示相似的蚀变和矿化特征,应为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花脑特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垂向的分带特征,由上向下显示了锌降低、铅增高和铜增加的特点,因此,东区已知矿化深部发现铜的机会很大,特别要注意生产过程中铅锌品位的变化,当铅大量增加时应注意铜的品位变化。另外,从矿床模型看,其侧向分带也应存在,即在南北两个铅锌矿化区之间可能存在以铜为主的区域。
3.2西区的成矿预测
本次工作重点为东部的生产矿区及周边,由于整个工作区面积较大,而本次工作经费和时间有限,因此对西区仅进行了地表蚀变、矿化和部分岩浆岩的岩石学、岩石定年和岩石化学工作,工作相对薄弱。从目前已完成的工作看,西区尽管尚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但地表蚀变发育强烈,从其蚀变类型包括泥化、云英岩化、绿帘石-磁铁矿化和电气石化。按蚀变强度和蚀变类型圈出了六个值得进一步的找矿靶区。
参考文献
[1]冀天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找矿方向[D].2006.
[2]金岩,刘玉堂,谢玉玲.内蒙东乌旗地区岩浆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1) : 8-9.
[3]金章东,朱金初,季峻峰,等.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制约[J].中国科学,2000,30(5):46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