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金融开放:成果有限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aohu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金融开放问题依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与前三届相比,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在这方面达成的成果似乎只能用“有限”来形容。值得注意的是,会谈透露出的信息提到的金融开放几乎均未标明具体的实施期。
  惟一明确的是:中国将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外资参与中国证券、期货、基金市场的评估”,但这也仅是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成果的一个延续。]
  
  允许合条件境外公司发行A股
  
  在经历了两年的停顿之后,中国监管部门重新对外开启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允许海外投资银行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并扩大在华业务。
  中方同意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对外资参股中国证券、期货和基金公司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有关调整外资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建议。中方表示,将按相关审慎监管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形式在中国的交易所上市。中方还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中方同意开展试点,允许非存款类外国金融机构向试点地区零售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在QFII投资方面,中方同意境外保险机构、政府和货币当局、共同基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和捐赠基金等QFII及其发起的开放式中国基金的投资本金锁定期降低为3个月。中国现行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QFII资金有1年以上的锁定期限制。
  据一位知情人士称,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产生一定影响,获准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不会只限于欧洲企业而不包括美国企业;6月14日 ,瑞士信贷获准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另外,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旗下的合资公司也已获得许可,将业务扩展到股票承销之外的领域。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政府已重新对外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而且短期内这一计划不大可能被叫停。观察人士表示,很快会有更多的外国投行相继获准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美国投行很可能也位列其中。
  据知情人士称,花旗集团和摩根斯坦利等美国投行早已拥有潜在合作伙伴,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控股和摩根大通等公司与中国国内经纪公司的合作谈判已进入尾声,目前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其在中国组建和运营合资公司。
  
  评级机构保留“既有利益”
  
  针对次贷危机的爆发和由此造成的金融动荡,美方发布了相应的评估报告以及加强金融服务企业和监管者运作的建议。在本次对话中,美方宣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对各项建议执行情况的评估结果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有关建议。
  在这份所涉议题广泛的《中美共识备忘录》中,有一条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内容,即中国将允许合资评级公司在不降低其现有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开展更多的与证券有关的业务,并与“美国新的监管条例一致”。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公告,这是“应美国的要求,与其拟出台的新措施相一致,共同规范信用评级行业”。
  美方承诺,根据修订后的国际证监会组织有关资信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提出新的管理规定,以促进资信评级机构强化评估程序,从而确保评级过程的完整性和投资者受到公平对待。在美国资信评级机构新规定实施后,美国相关企业必须完全遵守新规定的要求。相应地,中方也会依据审慎性原则,允许现有合资资信评级机构在不降低外资持股比例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开展证券资信评级业务资格。美方继续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给予中资商业银行国民待遇,并按照相关审慎规定与程序,快速处理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支机构的申请,无不当拖延。
  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是目前美国信用评级行业三巨头。目前,穆迪和惠誉在中国都已成功地和中国本土的评级公司合资。
  其中,穆迪于2006年9月与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完成合资,穆迪持股49%,“但在政策允许条件下,穆迪持股比例可上升至51%,取得控股权。”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透露,大公国际是国内本土第三大全国性评级机构。
  而惠誉则与国内第二大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合资,持股比例亦为49%。
  相比于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只有标准普尔尚未入股中国评级企业,但其也于2006年2月,与中信证券成立了中信标普指数服务公司,开发基于中国市场的股票和债券指数。
  “目前,监管层对评级机构合资的态度跟券商等一致,外资持股上限是33%。但既然以前有突破,此次美国的意思就是既然不能再突破,但力求保住已有的比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原董事长毛振华表示。
  次贷危机爆发后,评级机构因给予次贷相关债券高评级而饱受公众舆论质疑,自身也面临信任危机。
  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6月11日宣布,拟出台新措施规范信用评级行业,为防止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新措施要求评级机构不得指导投资银行如何打包证券以获得高评级,不得接受客户超过25美元的礼物,新措施还将要求信用评级公司公布相关评级数据。
  虽然新措施在正式实施前还需接受30天的公众评议,但美国迫不及待地要求中国方面答应“与其监管措施一致”。
  
  难言金融开放
  
  “中方认为美方对于阻拦中国某些企业进入美国没有道理,这和美国一贯自称的经济自由化有出入;美方则说一些原先设定的股权议题面临着被中方收回的压力。” 来往于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长期观察中美经贸关系的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将此形容为——在对话过程中“双方都有抱怨”。
  今年初,第三次中美经济对话中热炒的“提高美国金融机构在华25%股份上限”议题,在本次会议上尽管仍有个别人提出,但还没有形成对话;受访的部分美国学者亦认为,在次贷与通胀的双重压力下,保尔森其实很难再言及金融开放。不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霍尔默在第一天会议的记者会还是“点到为止”,他说,中国不应将美国的失误(次贷)作为拒绝开放金融市场的理由,因为那样做会伤害中国自己的利益。
  


  美国智库专家的判断则是,中国金融系统如果快速开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成功会是非常严重的危险。“我们需要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即在多大程度上开放金融系统实际上是对中国有利的。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过多过快地开放金融部门,将损害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有效运作。”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说。
  盖保德认为,大多数低收入国家,没有找到与迅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需的财政解决之道。不过中国在不快速开放其金融体系的前提下,有策略地使金融系统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支持,已经为商业中的公司收益、个人投资建立了良好的回报基础。“国外金融公司有一个不正确的论调,说中国的金融系统已经陷入绝境,需要外国公司进入,但是他们夸大了其效应,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商业利益为依据。”盖保德说,“下一任美国总统,不会将他的对华政策立足于‘中国金融部门是否开放’这样一个狭隘命题。中美双边关系——经济与战略要重要得多。”
  尽管如此,盖保德依然建议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要小心避免过度投资到有潜在军事意义的企业和美国银行系统。“和中国一样,美国会保护他们特殊的军工产业。而假如有严谨的标准,外国银行是被允许在美国运营的,如果中国的银行系统总的来说足够成熟的话,那么它可以阻止美国银行系统和经济可能存在的危险对其造成的伤害。比如早十年前,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被罚款,是因为严重违反美国的监管标准。” 盖保德说,“中国的银行和银行系统会花费一些时间来满足发达国家金融系统的要求。同时,中国应该致力于进行矛盾少的投资,这样,他们会获利更多。”
其他文献
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他牵线搭桥,链接200多国家和地区。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
“泛长三角经济区”——个逐渐由地域概念演变成经济概念的话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着,议论着。  其一,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对该区域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不能用老眼光、短眼光进行封闭、狭隘的思考;不能脱离全球经济竞争,区域经济竞争的战略背景;不能固守十多年前成立长三角区域经协机制时的思维定式;不能局限在长三角原有的区域空间,满足于小范围;更不能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