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偷到手”的四大名著
“小时候,我家住在洛带的村里,那时候整个村里只有2本书,为了看到那2本书,我用了5颗水果糖才从书主人的儿子那里交换回一晚上‘拥有’它们的权力。”上世纪六十年代,肖平所在的地方文化资源匮乏,书,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那一个晚上,我双手捧着书,兴奋,激动,紧张,所有的情绪都一起涌出。”那个夜里,肖平整晚没有睡觉,熬夜看完了那2本书。
肖平所在的村子盛产猕猴桃,为了让果实更有卖相,果农们总是会去城里的废品收购站买很多废书报回来,用这些纸把果实包起来。有一次,肖平正好看见自己的爷爷推着一大车旧书回了村子,于是他立刻偷偷跟在后面,看见爷爷把这一车书锁在了大队的办公室里。当天夜里,趁着没人,肖平溜进了办公室,“偷”了几本书出来。第一次,他觉得不够,于是开始做起了“搬运工”,一晚上前前后后,肖平竟然“搬”出了两三百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我在那车旧书里,‘偷’到了四大名著。”
回家后,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份“大餐”,就被爷爷发现了。“当然,我第一次和书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就被扼杀了。”
读高中时,肖平的班主任看出了他对书的迷恋,高考前,班主任把肖平拉到跟前说:“肖平,我知道北师大有个图书管理专业,既然你这么爱书,干脆就去读那个专业好了,天天泡在书堆里。”听老师这么说,填志愿时,肖平想也没想就填了这个专业。那一年夏天,肖平以龙泉驿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殿堂。
可是当他真正读了这个专业之后,才发现这一切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规范化和技术化的专业,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20本书分编归类。原以为读了这个专业,我可以博览群书,结果确实是‘博览群书’了,但是也只能看看书的封面和简介,根本无法细读。”
大学毕业后,肖平被分配回了成都。“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机会有两个——个是去大学的图书馆,另一个是去成都市博物馆。我想也没想就选了后者。”
大慈寺的免费门票
在博物馆的那段岁月,是一段美好而奇妙的时光,在那里,肖平一待就是15年。
“当时博物馆在大慈寺里,在我眼里,这里就是闹市区中的一块净土。”那时博物馆并没有对外开放,它独自在大慈寺里面隐藏着。“在博物馆工作的这15年里,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很慢。我们一家人也住在大慈寺里面的四合院里,熟识的同事大家都住在那里,每当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到处跑,喝一口你家的汤,尝一下我家的菜,我们在大都市中享受着一种久违的平静。那是一段无法被复刻的时光,我回头就能看见满满一屋子的书,夜晚抬头就可以见到窗外明亮的月。”
在大慈寺中博物馆工作的时光里,肖平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著出了许多关于成都这座城市的研究书籍。“那是一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安宁而平和。”隐没于闹市中的一方宁静不仅让肖平深深迷恋,更吸引了一帮成都墨客,在那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那15年中,肖平自己并不知道,他在义务充当着一帮人的“大慈寺门票”。
成都一位诗人在书中说到他与肖平的一段故事:“10年前常去大慈寺喝茶,每次进门,我们都说去找肖平,于是每次都免去了门票费。那时肖平在寺里上班,我们只是跟他认识并无深交,但每次报上他的名字总是奏效。因此去大慈寺喝茶很开心,总感觉在享受特殊待遇。后来大慈寺恢复了香火,票价也涨了,最关键的是肖平也调走了,所以我们很少去那里了,那么长时间,肖平并不知道,他在义务充当一帮人的门票。”
这段美好的时光一直持续到2002年,到肖平被调往了成都市图书馆。
24页的情书
位于石室中学对面的成都市图书馆,是很多成都人热爱的地方。“在这里工作,最让我欣慰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看见有人为了争夺位子而争吵。”看到大家为了争夺位子或一本书而吵得面红耳赤时,肖平总是会由衷地开心起来,“我爱书,也希望更多的人爱书。”现在,肖平的办公室里依然被各式各样的书籍充盈着,一踏进去,一股书香扑面而来。
肖平喜欢宁静,不爱喧哗,也总是不能习惯社会中的“准则”。在人流聚集的地方,他总是寡言,而在书堆中,他却知晓古今百态。“在我被调到成都市图书馆之前,组织上要求我先要‘上挂锻炼’,我一头扎进了公务员堆里。对于我来说,每天与一大批人打交道的日子,太难受了。”或许隐没,就是他最好的发光方式。
“我阅读的书籍中,最多的当然是关于成都这座城市的故事。”由于肖平自己是客家人,起初对于成都的好奇,是源于对自己家族特殊身份的追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自己与成都这座城市冥冥中完美合拍。肖平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成都是中国的后花园,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安逸祥和的城市性格,“正好,这也是我的性格。”
每到周末,肖平总是会和妻子去露天茶馆里坐一整天。“只要是晴天,我们都会去。提着个小包,里面装着书、水果、小刀、毛线,就走了。”成都几乎所有的露天茶馆里,都留下过肖平和妻子的身影,“我和妻子坐在茶馆里,我看书,她织毛衣,可能我们大半天也不说一句话,但是心里却是踏实的。”
肖平的妻子是小学老师,与肖平刚好互补,妻子是个爱说话的人,“我们不管住在哪里,妻子总能不出一个月,就与楼上楼下的邻居,甚至院子门口卖菜的小贩都变成熟人。我常常说,我们家10句话里,有7句是我老婆说的,2句是我儿子说的,我就只能说上1句。”肖平和妻子是高中同学,“那个时候的班级里,男生女生之间互相都不说话,我和她也一样。我只是记得,这个女生特别漂亮,也很亲切。当时我们班里,有镇上的孩子,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很多镇上的学生不太爱搭理农村的,可是她不一样,她反而和来自农村里的同学玩得最好。”可是当时那段朦胧的感觉,肖平只是把它藏在了心底。直到去了北京读大学,时空距离拉开后,那个女孩的脸却变得异常清晰。“大三那一年,我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长达24页的情书,在这封情书里,我回忆了很多高中时光,也瞳憬了我们的未来,我记得信的最后,我还画了一幅从她家到我家的地图。”情书写好后,肖平却迟迟不敢寄出。等到大三的暑假,回到洛带以后,肖平才鼓起勇气寄出了这封信。“在寄出信的那一刻,我有一种预感,我们很快就会在一起。”果真,收到信以后的第二天,妻子便沿着肖平亲手绘制的地图,出现在了肖平的家门口……
“直到现在,这封信她依然保存着。她把这封信视为珍宝,偶尔还会翻出来看看,她还总说;‘过两年,我要把这封信裱起来。’但是我现在看到这封信,总是觉得特别难为情,简直想趁妻子不在时,偷偷把它销毁了,哈哈。”
“对于妻子,我是浪漫而真诚的。”因为和妻子上班的地方近,现在每天早晨出门上班时,他和妻子都手拉着手出来,一路走到单位。每当这幅场景被同事们看到时,肖平总是难逃一顿“洗刷”。
其实,生活和爱隋总是这样,简单,才得以细水长流。
肖平谈女人 白素贞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人 Q=《成都女报》A=肖平
Q:哪个故事中的女人你觉得最完美。为什么?
A:我觉得《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白素贞,算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她集美貌、妖娆、坚贞、智慧、善良于一身,是一条热情、痴迷、坚定而一往情深的蛇。我最喜欢的是她对待爱情的态度,那么简单直接(只因一把细雨中的油纸伞),那么忠贞不二。尽管许仙身上有许多人类的弱点,比如软弱与疑惑,但白娘子用最简单的心铸就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这爱情简单得像是一个小小的承诺,一次小小的任性。
Q:古今中外的书中。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故事。哪一段你认为是你心中的典范?为什么?
A: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往往能够打动人心,流传千古。比如徐志摩与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但是这样的爱情往往如娇艳的花,容易过早凋零与衰败。我喜欢的爱情经典可能更偏重于青梅竹马,天长地久,即使两个人老得像发霉的核桃,也依然不离不弃,直到一枚核桃死掉,另一枚核桃才慢慢褪去身上的余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像启功夫妇、钱钟书夫妇那样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才称得上真正的经典。
Q:如果让你选一个书中的人物做妻子。你要选谁?
A:选一个书中的女人做妻子?不,还是选一个真实的人吧。我以前读《曾国藩家书》,看到这样一段故事: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夜深了,他坐在官署的油灯下批阅文件,他的妻子率领女儿和媳妇们在庭院的月光下纺纱织布。两个人隔着月光和纱窗,彼此的心沉静喜悦,没有不安和动荡。尽管她普通而平常,但却令我怦然心跳。
Q:研究了这么多关于成都的故事。你觉得成都女人和这座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
A:成都女人锦心绣口,灵巧,泼辣,美丽。载入史册的成都女人,如花蕊夫人、卓文君、薛涛等,都表现出非凡的美貌与聪慧。我想正是因为成都的安定富足造就了成都女人的个性。生于富贵之家,就必定有金枝玉叶般的才情和美貌。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成都女人比上海女人更真实,更生活化,她们集中了北方女人和南方女人的优点。因此,成都才会成为“火巴耳朵”集中的城市,男人可以放纵和宽待她们,因为她们身上的优点多过男人。成都城市文化的特点偏于女性,譬如典雅、灵动、温和、爱生活、享受生活等,都是成都女人引导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洛带的村里,那时候整个村里只有2本书,为了看到那2本书,我用了5颗水果糖才从书主人的儿子那里交换回一晚上‘拥有’它们的权力。”上世纪六十年代,肖平所在的地方文化资源匮乏,书,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那一个晚上,我双手捧着书,兴奋,激动,紧张,所有的情绪都一起涌出。”那个夜里,肖平整晚没有睡觉,熬夜看完了那2本书。
肖平所在的村子盛产猕猴桃,为了让果实更有卖相,果农们总是会去城里的废品收购站买很多废书报回来,用这些纸把果实包起来。有一次,肖平正好看见自己的爷爷推着一大车旧书回了村子,于是他立刻偷偷跟在后面,看见爷爷把这一车书锁在了大队的办公室里。当天夜里,趁着没人,肖平溜进了办公室,“偷”了几本书出来。第一次,他觉得不够,于是开始做起了“搬运工”,一晚上前前后后,肖平竟然“搬”出了两三百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我在那车旧书里,‘偷’到了四大名著。”
回家后,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份“大餐”,就被爷爷发现了。“当然,我第一次和书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就被扼杀了。”
读高中时,肖平的班主任看出了他对书的迷恋,高考前,班主任把肖平拉到跟前说:“肖平,我知道北师大有个图书管理专业,既然你这么爱书,干脆就去读那个专业好了,天天泡在书堆里。”听老师这么说,填志愿时,肖平想也没想就填了这个专业。那一年夏天,肖平以龙泉驿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殿堂。
可是当他真正读了这个专业之后,才发现这一切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规范化和技术化的专业,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20本书分编归类。原以为读了这个专业,我可以博览群书,结果确实是‘博览群书’了,但是也只能看看书的封面和简介,根本无法细读。”
大学毕业后,肖平被分配回了成都。“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机会有两个——个是去大学的图书馆,另一个是去成都市博物馆。我想也没想就选了后者。”
大慈寺的免费门票
在博物馆的那段岁月,是一段美好而奇妙的时光,在那里,肖平一待就是15年。
“当时博物馆在大慈寺里,在我眼里,这里就是闹市区中的一块净土。”那时博物馆并没有对外开放,它独自在大慈寺里面隐藏着。“在博物馆工作的这15年里,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很慢。我们一家人也住在大慈寺里面的四合院里,熟识的同事大家都住在那里,每当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到处跑,喝一口你家的汤,尝一下我家的菜,我们在大都市中享受着一种久违的平静。那是一段无法被复刻的时光,我回头就能看见满满一屋子的书,夜晚抬头就可以见到窗外明亮的月。”
在大慈寺中博物馆工作的时光里,肖平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著出了许多关于成都这座城市的研究书籍。“那是一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安宁而平和。”隐没于闹市中的一方宁静不仅让肖平深深迷恋,更吸引了一帮成都墨客,在那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那15年中,肖平自己并不知道,他在义务充当着一帮人的“大慈寺门票”。
成都一位诗人在书中说到他与肖平的一段故事:“10年前常去大慈寺喝茶,每次进门,我们都说去找肖平,于是每次都免去了门票费。那时肖平在寺里上班,我们只是跟他认识并无深交,但每次报上他的名字总是奏效。因此去大慈寺喝茶很开心,总感觉在享受特殊待遇。后来大慈寺恢复了香火,票价也涨了,最关键的是肖平也调走了,所以我们很少去那里了,那么长时间,肖平并不知道,他在义务充当一帮人的门票。”
这段美好的时光一直持续到2002年,到肖平被调往了成都市图书馆。
24页的情书
位于石室中学对面的成都市图书馆,是很多成都人热爱的地方。“在这里工作,最让我欣慰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看见有人为了争夺位子而争吵。”看到大家为了争夺位子或一本书而吵得面红耳赤时,肖平总是会由衷地开心起来,“我爱书,也希望更多的人爱书。”现在,肖平的办公室里依然被各式各样的书籍充盈着,一踏进去,一股书香扑面而来。
肖平喜欢宁静,不爱喧哗,也总是不能习惯社会中的“准则”。在人流聚集的地方,他总是寡言,而在书堆中,他却知晓古今百态。“在我被调到成都市图书馆之前,组织上要求我先要‘上挂锻炼’,我一头扎进了公务员堆里。对于我来说,每天与一大批人打交道的日子,太难受了。”或许隐没,就是他最好的发光方式。
“我阅读的书籍中,最多的当然是关于成都这座城市的故事。”由于肖平自己是客家人,起初对于成都的好奇,是源于对自己家族特殊身份的追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自己与成都这座城市冥冥中完美合拍。肖平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成都是中国的后花园,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安逸祥和的城市性格,“正好,这也是我的性格。”
每到周末,肖平总是会和妻子去露天茶馆里坐一整天。“只要是晴天,我们都会去。提着个小包,里面装着书、水果、小刀、毛线,就走了。”成都几乎所有的露天茶馆里,都留下过肖平和妻子的身影,“我和妻子坐在茶馆里,我看书,她织毛衣,可能我们大半天也不说一句话,但是心里却是踏实的。”
肖平的妻子是小学老师,与肖平刚好互补,妻子是个爱说话的人,“我们不管住在哪里,妻子总能不出一个月,就与楼上楼下的邻居,甚至院子门口卖菜的小贩都变成熟人。我常常说,我们家10句话里,有7句是我老婆说的,2句是我儿子说的,我就只能说上1句。”肖平和妻子是高中同学,“那个时候的班级里,男生女生之间互相都不说话,我和她也一样。我只是记得,这个女生特别漂亮,也很亲切。当时我们班里,有镇上的孩子,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很多镇上的学生不太爱搭理农村的,可是她不一样,她反而和来自农村里的同学玩得最好。”可是当时那段朦胧的感觉,肖平只是把它藏在了心底。直到去了北京读大学,时空距离拉开后,那个女孩的脸却变得异常清晰。“大三那一年,我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长达24页的情书,在这封情书里,我回忆了很多高中时光,也瞳憬了我们的未来,我记得信的最后,我还画了一幅从她家到我家的地图。”情书写好后,肖平却迟迟不敢寄出。等到大三的暑假,回到洛带以后,肖平才鼓起勇气寄出了这封信。“在寄出信的那一刻,我有一种预感,我们很快就会在一起。”果真,收到信以后的第二天,妻子便沿着肖平亲手绘制的地图,出现在了肖平的家门口……
“直到现在,这封信她依然保存着。她把这封信视为珍宝,偶尔还会翻出来看看,她还总说;‘过两年,我要把这封信裱起来。’但是我现在看到这封信,总是觉得特别难为情,简直想趁妻子不在时,偷偷把它销毁了,哈哈。”
“对于妻子,我是浪漫而真诚的。”因为和妻子上班的地方近,现在每天早晨出门上班时,他和妻子都手拉着手出来,一路走到单位。每当这幅场景被同事们看到时,肖平总是难逃一顿“洗刷”。
其实,生活和爱隋总是这样,简单,才得以细水长流。
肖平谈女人 白素贞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人 Q=《成都女报》A=肖平
Q:哪个故事中的女人你觉得最完美。为什么?
A:我觉得《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白素贞,算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她集美貌、妖娆、坚贞、智慧、善良于一身,是一条热情、痴迷、坚定而一往情深的蛇。我最喜欢的是她对待爱情的态度,那么简单直接(只因一把细雨中的油纸伞),那么忠贞不二。尽管许仙身上有许多人类的弱点,比如软弱与疑惑,但白娘子用最简单的心铸就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这爱情简单得像是一个小小的承诺,一次小小的任性。
Q:古今中外的书中。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故事。哪一段你认为是你心中的典范?为什么?
A: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往往能够打动人心,流传千古。比如徐志摩与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但是这样的爱情往往如娇艳的花,容易过早凋零与衰败。我喜欢的爱情经典可能更偏重于青梅竹马,天长地久,即使两个人老得像发霉的核桃,也依然不离不弃,直到一枚核桃死掉,另一枚核桃才慢慢褪去身上的余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像启功夫妇、钱钟书夫妇那样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才称得上真正的经典。
Q:如果让你选一个书中的人物做妻子。你要选谁?
A:选一个书中的女人做妻子?不,还是选一个真实的人吧。我以前读《曾国藩家书》,看到这样一段故事: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夜深了,他坐在官署的油灯下批阅文件,他的妻子率领女儿和媳妇们在庭院的月光下纺纱织布。两个人隔着月光和纱窗,彼此的心沉静喜悦,没有不安和动荡。尽管她普通而平常,但却令我怦然心跳。
Q:研究了这么多关于成都的故事。你觉得成都女人和这座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
A:成都女人锦心绣口,灵巧,泼辣,美丽。载入史册的成都女人,如花蕊夫人、卓文君、薛涛等,都表现出非凡的美貌与聪慧。我想正是因为成都的安定富足造就了成都女人的个性。生于富贵之家,就必定有金枝玉叶般的才情和美貌。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成都女人比上海女人更真实,更生活化,她们集中了北方女人和南方女人的优点。因此,成都才会成为“火巴耳朵”集中的城市,男人可以放纵和宽待她们,因为她们身上的优点多过男人。成都城市文化的特点偏于女性,譬如典雅、灵动、温和、爱生活、享受生活等,都是成都女人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