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工作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人与人的和谐及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在学校,人与人的和谐又可以从两种视角考察:一是人际关系,二是事业发展。正确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和谐校园; 高等学校; 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6-0013-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基层单位,也是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校园,对于高校更好地肩负起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谈通过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问题。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人与人的和谐及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社会要求多方面的和谐,最根本的是两种和谐,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和谐校园建设也是要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两方面的和谐。
  在学校,人与人的和谐又可以从两种视角考察:一是人际关系;二是事业发展。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管理人员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教师之间的和谐,就是要营造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既公平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共谋发展的凝聚力。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导因素。目前,教师之间协作攻关的气氛不够浓厚,文人相轻的旧习依然存在,各自为战、论资排辈现象比较严重,相互排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学生之间的和谐,就是要打造一种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间的摩擦也日见增多。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的氛围比较缺乏,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与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农家子弟之间有明显的隔膜。随着学业与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剧,这种竞争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是有利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严重后果。还有学生中突出存在的情感问题也使得学生情绪不稳,心理问题增多。
  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教师应该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应信任和敬重教师,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看到,现在师生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师生交流逐渐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尊重。
  包括学校各级干部在内的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键是要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管理干部应克服官本位思想,以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师生信赖;教师也要克服学者优越的思想,尊重管理干部的辛勤劳动,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现在,学校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还不够充分,师生对管理人员的辛勤工作不理解,认为管制多,服务少,而管理人员又认为师生不按章办事,难管理,相互抱怨比较多。
  和谐校园建设中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上,则表现为学校主体目标与师生员工个体目标,学校的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关系的和谐。
  学校要和谐,首先是学校的事业要发展。学校总体的发展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目标,必须与师生员工的个体目标和谐,学校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要通过有效的整合方式,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分解、转化为师生的个体目标,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使广大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现在,一些高校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对学校发展目标不清楚、不理解或不关心的情况,这对于形成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显然是不利的。
  学校健康发展离不开各项具体目标的和谐,和谐校园应该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日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教与学是学校工作的主体。高校培养人才,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过程来实现和完成的。教与学的和谐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内容应不断拓宽和深化,并善于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一种探索、交流、协作和知识建构活动。教与学的结果,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现在,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单调,未能真正实施启发式教学,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存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所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科研是大学的强校之路,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并为教学提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大学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认为科研是收获、教学是付出,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评价和职称晋升的硬指标,教学效果却被忽视,排除在评价指标之外,致使一些重点大学的教学水平有所下降。
  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的和谐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管理工作是搞好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泛化,大学管理的“机关化”色彩过于浓厚,学术组织的作用不明显,以行政权力干预或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实施细则的保障,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难以体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和谐校园建设上,主要是师生员工与学校环境的和谐相处,当然也应包括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般说来,学校的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校的自然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设施及体育场地等。软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风貌,是通过对硬环境的精心设计而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和通过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而展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文化精神。如果说硬环境是大学的“形”,那么软环境则使是大学的“神”。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必然要体现为师生员工与学校环境的情景交融。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师生的文明举止相统一,校园的安全有序与师生活动的有章可循相协调,校园的文化底蕴与自由民主的学术探索相结合。目前,一些学校硬件建设缺少特色,甚至片面求“洋”求“大”,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则是重视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不浓而商业气息过重;个别学校也存在个人素质与优美环境很不协调的现象。
  只有切实解决影响和谐的突出问题,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障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正确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有助于化解高校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第一,搞好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能够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是学术的沃土、思想的摇篮。自由的学术探讨和活跃的文化思想,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只有思想上和谐,才会有行动的和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灵魂。高校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教育师生,坚持弘扬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各种宣传舆论阵地,提高广大师生辨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注重加强高校学术论坛、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社团活动以及各种宣传媒体和出版物的管理,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可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在信息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在展示学校风采,增强教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争取生源,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可以展示形象,扩大影响,鼓舞士气,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感。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成熟的领导。我们也可以说,不重视宣传工作的领导同样是不成熟的领导。宣传工作不是额外的、附加的工作,而是本职工作的组成部分。高校要通过组织有深度的宣传报道来扩大学校影响。要勇于创新,在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的宣传意向与媒体的报道意愿有机结合。此外,宣传工作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学会处理危机事件的宣传策略。
  第三,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情况,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学校的领导者和广大师生所追求和向往的。但是,学校的一些政策出台后,往往又会遇到不少抱怨和质疑,一些师生认为没有照顾到自身的利益,而管理者则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委屈。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很重要的原因是沟通不够而缺乏相互理解造成的。因此,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校务公开,充分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理顺情绪,实现和谐的基础环节。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内媒体的作用,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定期情况通报会和多种形式的座谈会,是不可或缺的沟通渠道。通过广泛的宣传,及时的沟通,可以使广大师生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促进学校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和谐。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可以使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教师的创新团队建设和增强干部的团结协作意识提供精神动力。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塑造良好心态,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论是教学科研人员,还是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普遍感到节奏快、工作累,压力大。精神的压力一方面可以催生发奋进取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心浮气躁的心态。如何舒缓压力,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应该为建设和谐文化作出新贡献。和谐文化以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宣传和谐文化,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培育乐观、宽容的精神,有利于养成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宣传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还可以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能够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和基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进行谋划,放到领导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会使和谐校园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走向新境界。
  (本文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史小今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谢滔先生文章中关于恩格斯晚年思想的两种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看法,认为恩格斯晚年既没有放弃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也没有放弃暴力革命而寻求走和平改良道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方式去“裁剪”一百多年以前的恩格斯,要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作用。  [关键词] 恩格斯晚年; 最终目标; 暴力革命; 民主社会主义; 和平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三个阶段,取得重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照新的形势要求,现行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历程; 成就;经验;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8-0005-03    197
期刊
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呈现出芜杂的局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亦莫衷一是。一方面,很多人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无力”或“不尽如人意”的尴尬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亦有“冷门”或“难啃”的特征。在这种情状下,李合亮博士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一书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探本”的论题,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源
期刊
[摘要] 江西崇义县以发展党内民主为着眼点,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践,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创新党代表活动载体、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党代会常任制; 探索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8-0045-02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西崇义县开展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实践,试点工作以发展党
期刊
[摘要] 东南亚与西欧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上存在巨大差异,这反映了两个地区在国际制度安排上的不同。从国际制度安排的角度入手,在东盟与欧盟框架下探究东南亚地区一体化滞后的原因,不难发现东南亚与西欧在具体需要何种国际制度和由谁提供制度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差异。此外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些差异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  [关键词] 东南亚; 地区一体化; 国际制度; 东盟; 欧盟  [中图分类号] D564 [文
期刊
[摘要]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防止和克服“盲人摸象”、城乡差别过大、城市建设的蜂窝化、过度城镇化、土地浪费严重、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未能很好地共享城镇化的成果、市民受“钟摆式”流动之累等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关键词] 部门哲学; 应用哲学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4-0045-02    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新疆区委党校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去年夏季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部门哲学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交流了近一年来应
期刊
在深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过程中,由商志晓教授撰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一书出版发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3月),可谓恰逢其时。  作为较早涉及并研究党的先进性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的学者,该著的作者积多年来系统深入的思考,置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先进性问题于历史背景和现实要求之中,予以严肃认真的探索、梳理和挖掘。与作者撰著的《党的先进性研究》等前期研究成果比较,《马克思主义政党先
期刊
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金钊博士新近在人民出版社面世的专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执政党建设》,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新的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此书论的是‘中共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重点论的是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党在这方面探索的经验,但又不拘泥于这一时间段,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作者常常上溯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当前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理论进行了评析,认为周新民的“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其创立的领导者核心能力模型体系、方法体系、应用体系是领导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领导力理论; 领导者核心能力; 领导者核心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D262.3;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8-0016-03    近年来,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