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超前指导;系统构建;分层指导;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26—01
把超前指导引进作文教学过程,将使作文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超前性、建构性、异步性等特征。笔者认为超前性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超前指导,诊测目标
作文教学的超前指导,是以“语文教学应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为理论依据的,它是指学生在作文前应自行诊测目标,并以教材为导向,深入社会、生活,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教师的指导则应延伸到课外,调控学生自学的过程。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参观红崖山水库》这篇作文时(红崖山水库是亚洲沙漠第一大水库),事先到实地参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观察什么,记些什么,指导课上突破什么难点,在头脑中初步构成了一个蓝图,然后要求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观察:
1. 远看红崖山水库是什么样的,它与我们在电视上或实地见到的一般水库周围环境有什么不同?
2. 走近红崖山水库按空间顺序观察,浏览有代表性的景点,泻洪闸、八角亭下的建库简介碑、陡峭的红崖山、沙漠怀中的水库,详细记录各景点的大小、造型等特征。
3. 记录水库简介碑上部分文字记载和有关红崖山水库的历史传说,把同学们参观时赞叹和议论的语言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
超前指导,让学生带着目标走出校门,在活动中组织学习,既立足于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可以做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操作。”
二、系统构建,促其内化
学习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过程。由于超前训练,许多知识得不到消化和领会,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梳理、整合,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就会处于无序状态。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不断补充完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从一节课来看,知识网络的构建不是单一的,好比搭积木,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搭法,它折射出个体思维的求异性、深刻性等特征。除此之外,系统论观点认为,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知识点之间彼此有很深的联系。例如,人物描写训练,大致是按照“写一般人物的外貌→通过一件事写人→通过几件事写人→抓住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程序来进行。这种程序遵循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因此,每次训练必须有所参照,明确训练在上述体系中的哪个点,促进其知识的内化,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分层指导,主动达标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能力、个性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习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统一性的矛盾。如果不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一刀切地进行同一标准的训练,有些学生就有可能“吃不饱”,有些学生则会“消化不良”。最好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例如,写《雨后》一文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达标的(片段)。
1. 学生联系实际,头脑中浮现雨后的景物图。之后,“后进生”口述雨景。
2. 让“优等生”来说一说,画面中还可画上什么?他们会补充上太阳、翠绿的叶尖上嗒嗒滴水以及小朋友们在积水中互相击水、打水仗等画面。“后进生”根据补充的内容再一次进行口述。
3. 进行课堂小练笔,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发一张表格式的草稿,表格中有提示语,要求他们对照图意展开叙述,而后组成一篇作文,注意段落间的自然衔接。
分层指导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克服自己在学习中的矛盾,以促进共同达标。
四、评价反馈,积极思考
作文教学的评价反馈,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不独指作文讲评课。它是指学生在组织语言材料的同时,借助大家的智慧,启迪自己积极反思、判定纠正、逐步完善的过程。
例如,指导写《我爱学校的啤酒花廊》一文,我在巡视学生的练笔情况时,发现部分学生只写到在啤酒花廊下读书、做游戏、乘凉等事,内容平铺直叙,意境不够优美,于是我让学生追忆当时做游戏、奏乐、读书的情景,围绕“景美”、“人欢”两方面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言,添加了在花廊下高声朗读、做游戏、拉二胡、吹笛子、唱歌等内容。当堂评价反馈,要及时而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最佳精神状态下思考,把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的培养合二为一,保证课堂教学合理、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26—01
把超前指导引进作文教学过程,将使作文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超前性、建构性、异步性等特征。笔者认为超前性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超前指导,诊测目标
作文教学的超前指导,是以“语文教学应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为理论依据的,它是指学生在作文前应自行诊测目标,并以教材为导向,深入社会、生活,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教师的指导则应延伸到课外,调控学生自学的过程。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参观红崖山水库》这篇作文时(红崖山水库是亚洲沙漠第一大水库),事先到实地参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观察什么,记些什么,指导课上突破什么难点,在头脑中初步构成了一个蓝图,然后要求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观察:
1. 远看红崖山水库是什么样的,它与我们在电视上或实地见到的一般水库周围环境有什么不同?
2. 走近红崖山水库按空间顺序观察,浏览有代表性的景点,泻洪闸、八角亭下的建库简介碑、陡峭的红崖山、沙漠怀中的水库,详细记录各景点的大小、造型等特征。
3. 记录水库简介碑上部分文字记载和有关红崖山水库的历史传说,把同学们参观时赞叹和议论的语言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
超前指导,让学生带着目标走出校门,在活动中组织学习,既立足于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可以做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操作。”
二、系统构建,促其内化
学习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过程。由于超前训练,许多知识得不到消化和领会,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梳理、整合,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就会处于无序状态。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不断补充完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从一节课来看,知识网络的构建不是单一的,好比搭积木,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搭法,它折射出个体思维的求异性、深刻性等特征。除此之外,系统论观点认为,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知识点之间彼此有很深的联系。例如,人物描写训练,大致是按照“写一般人物的外貌→通过一件事写人→通过几件事写人→抓住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程序来进行。这种程序遵循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因此,每次训练必须有所参照,明确训练在上述体系中的哪个点,促进其知识的内化,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分层指导,主动达标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能力、个性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习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统一性的矛盾。如果不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一刀切地进行同一标准的训练,有些学生就有可能“吃不饱”,有些学生则会“消化不良”。最好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例如,写《雨后》一文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达标的(片段)。
1. 学生联系实际,头脑中浮现雨后的景物图。之后,“后进生”口述雨景。
2. 让“优等生”来说一说,画面中还可画上什么?他们会补充上太阳、翠绿的叶尖上嗒嗒滴水以及小朋友们在积水中互相击水、打水仗等画面。“后进生”根据补充的内容再一次进行口述。
3. 进行课堂小练笔,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发一张表格式的草稿,表格中有提示语,要求他们对照图意展开叙述,而后组成一篇作文,注意段落间的自然衔接。
分层指导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克服自己在学习中的矛盾,以促进共同达标。
四、评价反馈,积极思考
作文教学的评价反馈,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不独指作文讲评课。它是指学生在组织语言材料的同时,借助大家的智慧,启迪自己积极反思、判定纠正、逐步完善的过程。
例如,指导写《我爱学校的啤酒花廊》一文,我在巡视学生的练笔情况时,发现部分学生只写到在啤酒花廊下读书、做游戏、乘凉等事,内容平铺直叙,意境不够优美,于是我让学生追忆当时做游戏、奏乐、读书的情景,围绕“景美”、“人欢”两方面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言,添加了在花廊下高声朗读、做游戏、拉二胡、吹笛子、唱歌等内容。当堂评价反馈,要及时而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最佳精神状态下思考,把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的培养合二为一,保证课堂教学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