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29-01
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
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使學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拼命进行知识灌输与应付考试的训练,教学内容过难过窄,脱离了社会实践;它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能否升学为转移,与升学有关的学科则教,与升学无关的学科则少教,甚至不教。结果使德育处于薄弱状态,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被冲击,儿童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培养被挤掉。一句话,教育的整体功能被削弱,学生得不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适应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李岚清同志也曾作过精辟的概括:一是只面向少数学生;二是造成学生片面、畸形发展;三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着眼于青少年儿童的潜能开发,以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基本目的。教育的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应该建筑在提高人的素质这一职能的基础之上,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基础教育从整体上着眼,从根本上入手,不断加速社会主义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过程,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正是根据社会发展与人才素质的需求,并站在提高民族素质与世界竞争的高度,把国家的教育目标落在基础教育阶段,又根据人的素质构成和发展的规律,认为人的个性发展,必须符合人才素质内涵的规定,这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需求的、积极的、健康的个性发展。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引起了人们对“应试教育”深层次的反思和对“素质教育”的热切关注。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梏,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转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势在必行。
2 更新观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
2.1 转变办学观,从提高民族素质出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对社会生活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现代社会就要求我们不只是为了培养少数“尖子”,而且要使多数学生能各领风骚,充分发展。我们办学质量不应以分数为惟一标准,还要看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水平,办学既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办学不只要教学生成才,更要教学生做人。
2.2 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奠基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学生的今后,甚至一生。素质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为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在于为国民素质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根本上理解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一,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一件大事,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其二,是为了对人的终身发展负责。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类对充实、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同步提高,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三,这是基础教育属性的本质规定的。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这在已颁布的有关教育法规中有明确表述。
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两个含义:一是要全体教师的素质都有所提高。搞素质教育仅有部分骨干教师是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个整体性的工作,它要求每位教师的素质都要不断提高。第二个含义是指从整体上提高每位教师的综合水平,而不单指某一方面。每一方面的缺欠,都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功效。
4 素质教育的成绩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论观点指导下的综合性改革,它推动广大教师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变革传统的思想习惯和思想方法,初步实现了如下观点的转变:
4.1 克服了“智育第一”的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使教师从各自狭小的眼界和短期行为中跳出来,着眼于培养21世纪人才,基本能实现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四并重,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观;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五育”并重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4.2 克服了片面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育人的观点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明确学校教育是多要素、多层次、动态发展和开放的整体教育过程是纵横衔接与联系的整体,从而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即从整体出发,全方位育人。
4.3 克服了“重少数,轻多数”的教育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基础教育是成功教育,合格教育,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使全体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4 克服了“重课内、轻课外”的思想,树立新的课程观。
5 两点思考
5.1 进一步端正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呼唤理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继续深化对人的素质、素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5.2 选择好改革的深化点:素质教育过程是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统一。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周期,学生都要毕业,不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阶段性的反映。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长期任务,这是素质教育系统性的反映。实现这二者的统一,就要寻求改革的深化点,使素质教育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模式,在学生身心上体现出更多的教育质量。要体现出教育质量,应抓住以下几点:①改革教育内容和形式;②抓好课堂教学;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
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使學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拼命进行知识灌输与应付考试的训练,教学内容过难过窄,脱离了社会实践;它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能否升学为转移,与升学有关的学科则教,与升学无关的学科则少教,甚至不教。结果使德育处于薄弱状态,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被冲击,儿童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培养被挤掉。一句话,教育的整体功能被削弱,学生得不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适应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李岚清同志也曾作过精辟的概括:一是只面向少数学生;二是造成学生片面、畸形发展;三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着眼于青少年儿童的潜能开发,以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基本目的。教育的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应该建筑在提高人的素质这一职能的基础之上,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基础教育从整体上着眼,从根本上入手,不断加速社会主义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过程,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正是根据社会发展与人才素质的需求,并站在提高民族素质与世界竞争的高度,把国家的教育目标落在基础教育阶段,又根据人的素质构成和发展的规律,认为人的个性发展,必须符合人才素质内涵的规定,这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需求的、积极的、健康的个性发展。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引起了人们对“应试教育”深层次的反思和对“素质教育”的热切关注。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梏,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转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势在必行。
2 更新观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
2.1 转变办学观,从提高民族素质出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对社会生活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现代社会就要求我们不只是为了培养少数“尖子”,而且要使多数学生能各领风骚,充分发展。我们办学质量不应以分数为惟一标准,还要看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水平,办学既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办学不只要教学生成才,更要教学生做人。
2.2 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奠基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学生的今后,甚至一生。素质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为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在于为国民素质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根本上理解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一,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一件大事,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其二,是为了对人的终身发展负责。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类对充实、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同步提高,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三,这是基础教育属性的本质规定的。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这在已颁布的有关教育法规中有明确表述。
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两个含义:一是要全体教师的素质都有所提高。搞素质教育仅有部分骨干教师是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个整体性的工作,它要求每位教师的素质都要不断提高。第二个含义是指从整体上提高每位教师的综合水平,而不单指某一方面。每一方面的缺欠,都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功效。
4 素质教育的成绩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论观点指导下的综合性改革,它推动广大教师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变革传统的思想习惯和思想方法,初步实现了如下观点的转变:
4.1 克服了“智育第一”的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使教师从各自狭小的眼界和短期行为中跳出来,着眼于培养21世纪人才,基本能实现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四并重,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观;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五育”并重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4.2 克服了片面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育人的观点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明确学校教育是多要素、多层次、动态发展和开放的整体教育过程是纵横衔接与联系的整体,从而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即从整体出发,全方位育人。
4.3 克服了“重少数,轻多数”的教育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基础教育是成功教育,合格教育,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使全体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4 克服了“重课内、轻课外”的思想,树立新的课程观。
5 两点思考
5.1 进一步端正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呼唤理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继续深化对人的素质、素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5.2 选择好改革的深化点:素质教育过程是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统一。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周期,学生都要毕业,不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阶段性的反映。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长期任务,这是素质教育系统性的反映。实现这二者的统一,就要寻求改革的深化点,使素质教育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模式,在学生身心上体现出更多的教育质量。要体现出教育质量,应抓住以下几点:①改革教育内容和形式;②抓好课堂教学;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