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MS—EEPO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指出:“单元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小组一般是4人为宜,班额大者可以6人一组,最多不超过8人。小组的人员组合具有相对的固定性,角色的安排具有弹性。”由此可见,这里的单元组就是课堂中的学习小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新课标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积极倡导。不管是把合作学习定位于能力目标还是学习方式,毋容置疑的是,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前提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孟照彬教授认为:所谓合作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主要的内涵有:一是小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動;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达成共同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成果共享的一种教学活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各尽所能,各扬所长,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四是单元组合作学习是组内成员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互动与合作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实效,但是在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的背后还存在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假合作”现象还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随意分组:主要有就近分组、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等三种分组形式,这样的组合无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和性格特征,这种“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分组方式有悖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
(二)分工不明: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分工明确,各就各位,力求达到“主动、互动、能动”的效果。由于分工不明,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无事可为,不知所措。
(三)时机不当:有的老师随意提出教学问题,套用小组合作形式,缺乏实效的“课堂作秀”“搞花架子”等形式随堂可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四)评价不全: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三、组建学习小组的有效策略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小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组员自愿与适当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小组一般4—8人为宜,小组的成员组合具有相对固定性,小组成员分工根据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弹性。
(一)合理组建小组。现以36人的班级组建6个6人小组为例说明:班主任把学习成绩优秀、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敢于担当的责任心的学生归为第一类并分别担任小组长,编号为A1、A2……A6,依次第二类编号为B1、B2……B6,第三类编号为C1、C2……C6,第四类编号为D1、D2……D6,第五类为偏科生编号E1、E2……E6,第六类为特长生编号为F1、F2……F6。编号完成后,担任组长的A类学生先抽签决定顺序号,再按这个顺序分别在B类、C类、D类、E类、F类学生中以抽签的形式抽取一名编号的学生,组成一个6人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再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性别、性格、爱好等进行微调,尽量做到小组间的均衡,此次调整必须遵循学生自愿原则。这样,36人的班级就分成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六个学习小组,为组间的公平竞争,组内成员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分工落实到位。组建好了小组并不等于学生能合作、会合作、善合作,要使小组能够正常运行,使合作学习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组内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工不分家。组内分工有常规分工和合作学习任务的分工,常规分工一般有纪律员、书写员、汇报员、计时员、声控员等;学习任务的分工可根据学科特点、性格习惯、学生特长等适当分配,组内成员要主动、能动、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当然,学生的分工并非一层不变,一段时间后,在征求组内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可做适当调整,力求个个都在小组内得到了培训。
(三)制定规则是保障。规则就是组内成员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章制度,组内成员要无条件服从和遵守,任何人不得凌驾于组规之上,要自觉维护小组公约的严肃性。比如可制定一些常规要求:服从安排、认真聆听、礼貌回答、小声讨论、争论有据、说服有理、热情大方、微笑点头、注视对方……
(四)抓住时机是关键。怎样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呢?从知识与方法的角度看,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考试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多样、答案不一或多个答案的内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当多数学生思维受阻或者思维活跃或者意见各异的时候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五)正确评价是动力。评价是一根杠杆,拥有“二两拨千斤”的巨大能量;评价是催化剂,它能激励学生仰望目标“更上一层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评价要与精神鼓励结合实施,适当给予荣誉名称,如“学优组”“进步组”“特长组”“创新组”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为我们的新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实效,只要我们坚持MS-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之单元组的理论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灵活运用,不断反思,勤于总结,学生均衡发展,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必有起色,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必将更加神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4]MS—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单元组,孟照彬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孟照彬教授认为:所谓合作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主要的内涵有:一是小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動;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达成共同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成果共享的一种教学活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各尽所能,各扬所长,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四是单元组合作学习是组内成员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互动与合作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实效,但是在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的背后还存在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假合作”现象还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随意分组:主要有就近分组、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等三种分组形式,这样的组合无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和性格特征,这种“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分组方式有悖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
(二)分工不明: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分工明确,各就各位,力求达到“主动、互动、能动”的效果。由于分工不明,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无事可为,不知所措。
(三)时机不当:有的老师随意提出教学问题,套用小组合作形式,缺乏实效的“课堂作秀”“搞花架子”等形式随堂可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四)评价不全: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三、组建学习小组的有效策略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小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组员自愿与适当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小组一般4—8人为宜,小组的成员组合具有相对固定性,小组成员分工根据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弹性。
(一)合理组建小组。现以36人的班级组建6个6人小组为例说明:班主任把学习成绩优秀、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敢于担当的责任心的学生归为第一类并分别担任小组长,编号为A1、A2……A6,依次第二类编号为B1、B2……B6,第三类编号为C1、C2……C6,第四类编号为D1、D2……D6,第五类为偏科生编号E1、E2……E6,第六类为特长生编号为F1、F2……F6。编号完成后,担任组长的A类学生先抽签决定顺序号,再按这个顺序分别在B类、C类、D类、E类、F类学生中以抽签的形式抽取一名编号的学生,组成一个6人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再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性别、性格、爱好等进行微调,尽量做到小组间的均衡,此次调整必须遵循学生自愿原则。这样,36人的班级就分成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六个学习小组,为组间的公平竞争,组内成员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分工落实到位。组建好了小组并不等于学生能合作、会合作、善合作,要使小组能够正常运行,使合作学习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组内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工不分家。组内分工有常规分工和合作学习任务的分工,常规分工一般有纪律员、书写员、汇报员、计时员、声控员等;学习任务的分工可根据学科特点、性格习惯、学生特长等适当分配,组内成员要主动、能动、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当然,学生的分工并非一层不变,一段时间后,在征求组内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可做适当调整,力求个个都在小组内得到了培训。
(三)制定规则是保障。规则就是组内成员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章制度,组内成员要无条件服从和遵守,任何人不得凌驾于组规之上,要自觉维护小组公约的严肃性。比如可制定一些常规要求:服从安排、认真聆听、礼貌回答、小声讨论、争论有据、说服有理、热情大方、微笑点头、注视对方……
(四)抓住时机是关键。怎样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呢?从知识与方法的角度看,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考试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多样、答案不一或多个答案的内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当多数学生思维受阻或者思维活跃或者意见各异的时候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五)正确评价是动力。评价是一根杠杆,拥有“二两拨千斤”的巨大能量;评价是催化剂,它能激励学生仰望目标“更上一层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评价要与精神鼓励结合实施,适当给予荣誉名称,如“学优组”“进步组”“特长组”“创新组”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为我们的新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实效,只要我们坚持MS-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之单元组的理论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灵活运用,不断反思,勤于总结,学生均衡发展,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必有起色,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必将更加神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4]MS—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单元组,孟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