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也是学生毕业时必备的技能之一;但《C语言》课程以往的考试方式由于观念落后、考试方法简单、不能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完全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从网上企业提供的软件设计岗位分析,C语言仍是当前软件设计的主要应用工具之一,应聘岗位相当多。但学生在应聘C语言软件设计岗位时,因没有必要项目经历,就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比较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显然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合理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细分析《C语言》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考试观念落后,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考试有较大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考试以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编程题为主,缺少真正能发挥学生创意的设计题,更不可能是完全的项目设计题。
第二,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只能考共性的、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的内容。考试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来进行分类考试,不利于“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更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现象,从毕业生就业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有些方面是不能通过考试体现出来的,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
第四, 重结果轻过程性考试。虽然采用了平时分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来确定最终成绩,但学生的最终成绩还主要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测试“一锤定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创新在期末最终成绩上体现较少。
二、《C语言》课程考核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C语言》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探索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必须进行必要改革,让《C语言》的考核改革也该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一)采用开放式考试
《C语言》课程采用完全开放的考试形式。在课程的第一次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的考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自由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定一个项目作为期末考试课程设计题目,考试时间为模块化教学期间,而且可以在互联网或图书馆广泛参阅有关资料,老师只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提交要求,学生只要在指定时间准时提交即可,但特别强调“自主知识权版”,检查的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均要进行简单答辩;第二种形式是小项目作业考核,每次课程的最后一节课学生要完成教师指定的小项目,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翻阅教材,但不能上网和查阅其他书籍,最后讲项目结果提交至老师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深入学习,力争精通某一方面(可能是本课程也可能不是本课程)技能,而且真正用心去设计部分水平较高的项目,直接作为面试的素材。
(二)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在课程倒数第二次课结束时,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项目(作为期末考试结题内容)通过FTP上传到教师机指定位置,老师在课后认真阅读学生所设计的项目,根据学生设计项目的难度、实用性、规模大小、完成情况、应用的编程技巧、创新特色等给学生一个项目成绩(总分为100分)。课程最后一次课为课程设计答辩时间,学生开始逐个答辩,每个同学安排4-6分钟,前2-3分钟由学生简洁讲解项目设计思路和特色,后2-3分钟,由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提问或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修改程序的某些关键过程等,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是否完全准确的讲解出其设计项目的设计思路和特色)、答题的熟练程序和反应速度、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的语言表达情况等给学生评定一个系数,此系数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权值,权值的取值范围为0.40-1.10,参加第一种形式考试的学生约为55人左右,答辩所需总时间为200分钟,刚好4节课(因为《C语言》课程采用一体化的案例教学,一个教学单位为4节课而不是2节课),最后由计算公式:课程设计成绩=项目成绩*权值,算出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算出的成绩可能会超过100分,需要对算出的成绩进行适当的修正,保证成绩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课程设计成绩应该是学生的一个综合成绩,它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2、小项目作业成绩的评定。目前,《C语言》课程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每次课完成一个小项目的设计,所以每次课的作业均为下一次课的教学案例,学生先根据教学案例,预习相关内容,然后尝试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显然是这一个预习性的作业,学生完成的难度较大,作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先熟悉教学案例,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有关知识,充分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根据作业的这一特点,在作业的成绩评定,并不是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正确与否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来评分,只要学生尽其所能的完成作业就得一个可观的分数,设计的正确性和创新性,只是作业成绩评定的加分项。没有及时交作业的同学一律记零分,且一般情况下不能补交作業,其实,学生补交作业已失去本课程作业(预习性作业)的意义了。
3、实验成绩的评定。学生实验是安排在老师对教学案例讲解以后才进行的一个知识应用环节,所以在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时,设计的正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至少要按老师基本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老师在项目分析时,一般会明确提出项目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方向,并简单的提示有关算法,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完善情况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重点。实验成绩评定还有一个很有吸收力的加分点,是学生在老师的提示范围之外自行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这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体现,所以不仅在实验成绩评定中有较高加分,还会在全班表扬有关同学。
4、期末总成绩的评定。《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小项目作业占40%,实验占10%,课程设计成绩占30%,考勤占20%。所以可根据计算公式:总评成绩=小项目作业成绩*40%+实验成绩*10%+课程设计成绩*30%+考勤*20%,算出总评成绩。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从网上企业提供的软件设计岗位分析,C语言仍是当前软件设计的主要应用工具之一,应聘岗位相当多。但学生在应聘C语言软件设计岗位时,因没有必要项目经历,就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比较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显然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合理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细分析《C语言》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考试观念落后,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考试有较大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考试以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编程题为主,缺少真正能发挥学生创意的设计题,更不可能是完全的项目设计题。
第二,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只能考共性的、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的内容。考试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来进行分类考试,不利于“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更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现象,从毕业生就业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有些方面是不能通过考试体现出来的,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
第四, 重结果轻过程性考试。虽然采用了平时分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来确定最终成绩,但学生的最终成绩还主要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测试“一锤定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创新在期末最终成绩上体现较少。
二、《C语言》课程考核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C语言》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探索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必须进行必要改革,让《C语言》的考核改革也该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一)采用开放式考试
《C语言》课程采用完全开放的考试形式。在课程的第一次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的考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自由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定一个项目作为期末考试课程设计题目,考试时间为模块化教学期间,而且可以在互联网或图书馆广泛参阅有关资料,老师只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提交要求,学生只要在指定时间准时提交即可,但特别强调“自主知识权版”,检查的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均要进行简单答辩;第二种形式是小项目作业考核,每次课程的最后一节课学生要完成教师指定的小项目,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翻阅教材,但不能上网和查阅其他书籍,最后讲项目结果提交至老师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深入学习,力争精通某一方面(可能是本课程也可能不是本课程)技能,而且真正用心去设计部分水平较高的项目,直接作为面试的素材。
(二)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在课程倒数第二次课结束时,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项目(作为期末考试结题内容)通过FTP上传到教师机指定位置,老师在课后认真阅读学生所设计的项目,根据学生设计项目的难度、实用性、规模大小、完成情况、应用的编程技巧、创新特色等给学生一个项目成绩(总分为100分)。课程最后一次课为课程设计答辩时间,学生开始逐个答辩,每个同学安排4-6分钟,前2-3分钟由学生简洁讲解项目设计思路和特色,后2-3分钟,由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提问或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修改程序的某些关键过程等,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是否完全准确的讲解出其设计项目的设计思路和特色)、答题的熟练程序和反应速度、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的语言表达情况等给学生评定一个系数,此系数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权值,权值的取值范围为0.40-1.10,参加第一种形式考试的学生约为55人左右,答辩所需总时间为200分钟,刚好4节课(因为《C语言》课程采用一体化的案例教学,一个教学单位为4节课而不是2节课),最后由计算公式:课程设计成绩=项目成绩*权值,算出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算出的成绩可能会超过100分,需要对算出的成绩进行适当的修正,保证成绩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课程设计成绩应该是学生的一个综合成绩,它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2、小项目作业成绩的评定。目前,《C语言》课程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每次课完成一个小项目的设计,所以每次课的作业均为下一次课的教学案例,学生先根据教学案例,预习相关内容,然后尝试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显然是这一个预习性的作业,学生完成的难度较大,作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先熟悉教学案例,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有关知识,充分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根据作业的这一特点,在作业的成绩评定,并不是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正确与否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来评分,只要学生尽其所能的完成作业就得一个可观的分数,设计的正确性和创新性,只是作业成绩评定的加分项。没有及时交作业的同学一律记零分,且一般情况下不能补交作業,其实,学生补交作业已失去本课程作业(预习性作业)的意义了。
3、实验成绩的评定。学生实验是安排在老师对教学案例讲解以后才进行的一个知识应用环节,所以在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时,设计的正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至少要按老师基本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老师在项目分析时,一般会明确提出项目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方向,并简单的提示有关算法,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完善情况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重点。实验成绩评定还有一个很有吸收力的加分点,是学生在老师的提示范围之外自行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这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体现,所以不仅在实验成绩评定中有较高加分,还会在全班表扬有关同学。
4、期末总成绩的评定。《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小项目作业占40%,实验占10%,课程设计成绩占30%,考勤占20%。所以可根据计算公式:总评成绩=小项目作业成绩*40%+实验成绩*10%+课程设计成绩*30%+考勤*20%,算出总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