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激情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去营造一种尊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以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根本所在。
真诚善良。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神圣之爱。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说,师爱是师魂的核心。
平等宽容。李镇西老师认为:“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学生的心路历程、思维方法、气质特点等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学生对问题的表达往往是个性化的。没有平等、宽容,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也就没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飞跃,也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生命。
热情乐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奈,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悲凉,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这些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性是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激发的,要使学生“披文入情”,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力。李海林老师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本人真的被语文‘感动’了,‘震撼’了,那就有了感动、震撼的基础,剩下的只是一些纯技术的问题,诸如时机的选择、节奏的把握、教学语言的锤炼等。如果你本人没有这种感动、震撼,那么也就没有了感动、震撼学生的可能。”
二、以人文精神感染学生
1.人文素质——语文教师的底气
人文素质是一个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是意义赋予和意义理解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呢?我认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多少。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教师广闻博览,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读书,还要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底蕴,才能有上好语文课的底气,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2.人文智慧——语文教师的灵气
人文智慧是人文素质外在的表现形态,它是建立在一定人文素质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文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人文素质。这种人文智慧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职业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建立在对教材的大胆设想和创新上,不唯上,不唯书,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给学生以启迪。如分析《欧也妮·葛朗台》,教参认为其主题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在实际上,将一个金钱占有狂对家人的残害仅仅以“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来作为结论,实在有些空泛乏味。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金钱的作用学生已经有所深刻体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作这种一成不变的政治说教,实在难以说服人。如果教师从“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和善良的人性在变态的赤裸裸的金钱观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等多角度去诠释葛朗台的人性的堕落,也许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敏感性也应该是教师把尝试、探究和发现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撞击的过程,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热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把,魅力四射方能熊熊燃烧。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充实的人文素质、满腔的人文情怀、杰出的人文智慧,人格魅力的点点星火终将会燃起灿烂的烈焰。
(责 编 再 澜)
一、以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根本所在。
真诚善良。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神圣之爱。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说,师爱是师魂的核心。
平等宽容。李镇西老师认为:“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学生的心路历程、思维方法、气质特点等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学生对问题的表达往往是个性化的。没有平等、宽容,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也就没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飞跃,也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生命。
热情乐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奈,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悲凉,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这些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性是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激发的,要使学生“披文入情”,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力。李海林老师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本人真的被语文‘感动’了,‘震撼’了,那就有了感动、震撼的基础,剩下的只是一些纯技术的问题,诸如时机的选择、节奏的把握、教学语言的锤炼等。如果你本人没有这种感动、震撼,那么也就没有了感动、震撼学生的可能。”
二、以人文精神感染学生
1.人文素质——语文教师的底气
人文素质是一个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是意义赋予和意义理解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呢?我认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多少。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教师广闻博览,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读书,还要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底蕴,才能有上好语文课的底气,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2.人文智慧——语文教师的灵气
人文智慧是人文素质外在的表现形态,它是建立在一定人文素质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文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人文素质。这种人文智慧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职业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建立在对教材的大胆设想和创新上,不唯上,不唯书,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给学生以启迪。如分析《欧也妮·葛朗台》,教参认为其主题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在实际上,将一个金钱占有狂对家人的残害仅仅以“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来作为结论,实在有些空泛乏味。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金钱的作用学生已经有所深刻体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作这种一成不变的政治说教,实在难以说服人。如果教师从“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和善良的人性在变态的赤裸裸的金钱观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等多角度去诠释葛朗台的人性的堕落,也许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敏感性也应该是教师把尝试、探究和发现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撞击的过程,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热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把,魅力四射方能熊熊燃烧。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充实的人文素质、满腔的人文情怀、杰出的人文智慧,人格魅力的点点星火终将会燃起灿烂的烈焰。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