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学的核心舞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沟通师生双边情感的主要渠道。而有效,则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尽可能小的精力投入,使学生获取最大限度地进步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导入;信息技术;角色扮演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是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教师所讲授和灌输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时间好像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未必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语文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转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及生动性,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设计灵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就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迅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提前感知新课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对导入环节进行灵活设计,以便为正式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引入了“纸筒看黑板”这一游戏,即让学生先把纸筒放在左眼处,再用右手捂住右眼,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之后,我向学生问道:“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黑板,有什么不同?”待学生在体验过后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顺势过渡到了新课教学:“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如此,通过以游戏的方式过渡到新课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正式教学内容的讲授作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鉴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且更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如果教师不注重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只一味地采取口头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性和技巧性的灌输,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此时,若能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在情韵的理想感知。
在教学《四季》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谈一谈四季的特点。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四季美丽的风光图片,以望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学生在观察美景的同时整体感知四季的景物。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运用信息技术分别展现了四季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读文,这样便使学生形象感知了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借助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于小学生而言,爱玩游戏、活泼好动、善于表现都是他们性格中较为典型和突出的特点。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以有效利用,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之前,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分配表演角色,并自主制作自身角色所需的动物头饰。之后,我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了排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其予以了适时地指导和点拨。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展示了文中插图,并让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都很强,各小组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如此,通过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而且还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角色,在无形之中自觉接受了礼貌教育。
总而言之,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尽快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坚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使语文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宏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59+61.
[2]胡涛.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数码设计,2017,6(10):260-26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导入;信息技术;角色扮演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是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教师所讲授和灌输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时间好像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未必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语文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转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及生动性,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设计灵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就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迅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提前感知新课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对导入环节进行灵活设计,以便为正式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引入了“纸筒看黑板”这一游戏,即让学生先把纸筒放在左眼处,再用右手捂住右眼,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之后,我向学生问道:“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黑板,有什么不同?”待学生在体验过后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顺势过渡到了新课教学:“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如此,通过以游戏的方式过渡到新课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正式教学内容的讲授作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鉴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且更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如果教师不注重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只一味地采取口头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性和技巧性的灌输,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此时,若能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在情韵的理想感知。
在教学《四季》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谈一谈四季的特点。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四季美丽的风光图片,以望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学生在观察美景的同时整体感知四季的景物。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运用信息技术分别展现了四季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读文,这样便使学生形象感知了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借助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于小学生而言,爱玩游戏、活泼好动、善于表现都是他们性格中较为典型和突出的特点。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以有效利用,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之前,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分配表演角色,并自主制作自身角色所需的动物头饰。之后,我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了排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其予以了适时地指导和点拨。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展示了文中插图,并让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都很强,各小组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如此,通过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而且还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角色,在无形之中自觉接受了礼貌教育。
总而言之,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尽快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坚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使语文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宏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59+61.
[2]胡涛.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数码设计,2017,6(10):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