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普及高等教育的今日,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价值,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的最终目的。为了促进教育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正在逐一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学分制改革的情况下,学校需建立新的监控体系,学生需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若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学分制与教学质量改革制度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关键字: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学分制;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13-02
一、学分制的背景及特点
1.学分制的背景。学分制最早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它以很快的速度在欧洲各国发展开来,目前欧美各大高校都已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以学生为主,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课,最终用成绩和学分来衡量学生是否符合毕业标准。
2.学分制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自主选课。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年制对所有学生实行单一的课程模式,所有学生的课程都由学校来进行安排,每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个课表进行學习,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已定好的课程,而学分制则给学生留了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教师或上课时间进行选课,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②灵活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的改革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学年制大不相同的是,学生不但可以自主选课,还可以决定自己的毕业时间,学生若提前修满学分,学校可以允许其提前毕业,若学生自身能力较弱,学校也会适当地给学生延长毕业期限。新的学习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意识和创新精神。各大高校推出各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灵活的教学制度使学生们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③导师制。在学生被赋予诸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确保学生的选课质量也成为了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也会实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有导师进行辅导,导师会时刻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保证学生所学专业能够被高质量完成,从而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学分制对高校原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产生的影响
学分制作为各大高校改革的重要策略,与现存的教育教学体系有许多方面不相符。学分制的自主选课、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导师制度等特点都对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很大影响,具体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课方面。学分制取代了学年制统一选课统一授课的策略,与学年制完全不相同,学分制以学生为主,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也给少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创造了逃避学习的条件,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课程进行学习,忽略了课程的内容,目的只为拿到学分,导致部分学生浪费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2.教师方面。学生在选课时不再注重课程的内容,学生会首先了解每个教师的基本情况,哪个教师会在考前给出重点,哪个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格,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喜欢的老师,每个教师都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授课时的压力。但是有许多资历深的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存在因人而异的教学情况。还会有部分老师担心学生不选择自己的课程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放纵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些行为。
3.新制度管理难度大与原有制度相矛盾。在改革之前,各大院校均实行学年制,学年制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由学校进行统一选课、统一授课,方便学校进行管理。但是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这一原有的教学体系,教学整体要求与之前大相径庭,管理方法教学年制更为灵活;与学年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方法如今已不再适用,这些变化使学校各部门必须改变自己来迎合并适应这一改革,若要不影响学分制的推广实行,就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尽快建立健全的新制度。多项工作需要改革,会使教学秩序出现小小的波动,大大增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工作的难度。
4.考试时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分制以最终成绩作为评判学分的唯一条件,学生只要课程结果考试合格便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便可毕业。这一情况导致多数学生不再像从前一样以学习知识为首要目的,而是只注重最终成绩,只要能通过结果考试即可。进而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若在完全的学分制度下,各大高校应对学生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对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
5.导致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数量增加。新的制度对学生的毕业期限没有严格的要求,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学习能力较弱或者因其他某些原因而中途停止学习的学生则可适当延长毕业期限,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时的紧迫感,使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降低。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累积发展成形的,但是学分制是以考试结果为主,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使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很难建立成形。
三、在学分制改革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1.教学质量七要素。从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预期的进步,是学校衡量学生的变化情况是否达到标准的质量标准制度。从内容上看,教学质量应该包括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本身的质量水平以及专业学科的质量水平。监控是指学校对学生给的学习评价、建议、纠错以及奖惩等活动,可知教学质量监控室确保教学质量的行为准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有以上内容可知,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以下七方面:监控目标、监控方法、监控指标、监控方、被监控方、教学质量标准、及时反馈监控结果以及对监控结果的分析借鉴。 2.建立导师制度。各大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建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选课以及课程学习的辅导,避免学生盲目进行选课或避难趋易的选课。导师必须是与所教专业相符合的、专业知识过硬并且有责任心的教师。导师的作用是辅导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并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3.建立与学分制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若要保证学分制充分被运用,必须保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制度进行。学校方面应不断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内部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学分制改革制度。
4.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为了确保高校的办学质量,各高校应该建立与本校教学质量相适应的卷控体系。要對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管理方案检查等,并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如督导听课、学生评教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以便于出现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得以解决。
5.建立相应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是建立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制度。高校教学与办学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行为,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所决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自我引导、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管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以及引导者,学分制的实行可以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教学水平偏低的教师也起到了鞭策作用,新的教学改革会给这些教师带来紧迫感,迫使他们自觉进行自我提升来提高教学水平。可见,学分制的实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自我认知、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和教师认清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做到自律。
6.加强对信息反馈环节的管理。注重信息反馈工作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为了高质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的教学制度,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成的信息反馈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各个渠道反馈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首先,需要成立相关的教学监督部门,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检查情况,及时向学校方面汇报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学生中选出信息调查员,学生是学制改革的主体,学制改革变化的优劣学生最为清楚,他们提出建议是他们亲身体验后得出结论,不以学生意见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完善的。学校可以向学生信息员了解徐盛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和看法,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学部门反馈,真正做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再次,了解毕业生对教学质量改革的看法,毕业生能够反映出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因此,进行毕业生调查工作是教学质量顺利进行重要部分之一。抓好毕业前的调查工作尤为重要,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十分了解,他们亲身经历了教育改革的每个阶段,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看法更加深入具体。最后,做好对毕业生离校后的情况调查,这一方法能够深入了解毕业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能够对症下药,针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正,从而保证教学计划与学生之间良好的适应性,以确保在新制度的改革下学校能够向社会输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爱萍.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协办,2011,(1):40-42.
[2]阴医文.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
[3]任淑淳.学分制管理若干其实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53-54.
[4]颜冰,张洪珍.高校学分制实施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教育探索,2008,(7).
[5]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7.
关键字: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学分制;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13-02
一、学分制的背景及特点
1.学分制的背景。学分制最早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它以很快的速度在欧洲各国发展开来,目前欧美各大高校都已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以学生为主,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课,最终用成绩和学分来衡量学生是否符合毕业标准。
2.学分制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自主选课。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年制对所有学生实行单一的课程模式,所有学生的课程都由学校来进行安排,每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个课表进行學习,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已定好的课程,而学分制则给学生留了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教师或上课时间进行选课,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②灵活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的改革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学年制大不相同的是,学生不但可以自主选课,还可以决定自己的毕业时间,学生若提前修满学分,学校可以允许其提前毕业,若学生自身能力较弱,学校也会适当地给学生延长毕业期限。新的学习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意识和创新精神。各大高校推出各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灵活的教学制度使学生们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③导师制。在学生被赋予诸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确保学生的选课质量也成为了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也会实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有导师进行辅导,导师会时刻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保证学生所学专业能够被高质量完成,从而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学分制对高校原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产生的影响
学分制作为各大高校改革的重要策略,与现存的教育教学体系有许多方面不相符。学分制的自主选课、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导师制度等特点都对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很大影响,具体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课方面。学分制取代了学年制统一选课统一授课的策略,与学年制完全不相同,学分制以学生为主,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也给少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创造了逃避学习的条件,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课程进行学习,忽略了课程的内容,目的只为拿到学分,导致部分学生浪费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2.教师方面。学生在选课时不再注重课程的内容,学生会首先了解每个教师的基本情况,哪个教师会在考前给出重点,哪个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格,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喜欢的老师,每个教师都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授课时的压力。但是有许多资历深的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存在因人而异的教学情况。还会有部分老师担心学生不选择自己的课程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放纵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些行为。
3.新制度管理难度大与原有制度相矛盾。在改革之前,各大院校均实行学年制,学年制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由学校进行统一选课、统一授课,方便学校进行管理。但是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这一原有的教学体系,教学整体要求与之前大相径庭,管理方法教学年制更为灵活;与学年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方法如今已不再适用,这些变化使学校各部门必须改变自己来迎合并适应这一改革,若要不影响学分制的推广实行,就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尽快建立健全的新制度。多项工作需要改革,会使教学秩序出现小小的波动,大大增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工作的难度。
4.考试时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分制以最终成绩作为评判学分的唯一条件,学生只要课程结果考试合格便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便可毕业。这一情况导致多数学生不再像从前一样以学习知识为首要目的,而是只注重最终成绩,只要能通过结果考试即可。进而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若在完全的学分制度下,各大高校应对学生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对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
5.导致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数量增加。新的制度对学生的毕业期限没有严格的要求,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学习能力较弱或者因其他某些原因而中途停止学习的学生则可适当延长毕业期限,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时的紧迫感,使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降低。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累积发展成形的,但是学分制是以考试结果为主,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使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很难建立成形。
三、在学分制改革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1.教学质量七要素。从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预期的进步,是学校衡量学生的变化情况是否达到标准的质量标准制度。从内容上看,教学质量应该包括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本身的质量水平以及专业学科的质量水平。监控是指学校对学生给的学习评价、建议、纠错以及奖惩等活动,可知教学质量监控室确保教学质量的行为准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有以上内容可知,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以下七方面:监控目标、监控方法、监控指标、监控方、被监控方、教学质量标准、及时反馈监控结果以及对监控结果的分析借鉴。 2.建立导师制度。各大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建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选课以及课程学习的辅导,避免学生盲目进行选课或避难趋易的选课。导师必须是与所教专业相符合的、专业知识过硬并且有责任心的教师。导师的作用是辅导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并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3.建立与学分制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若要保证学分制充分被运用,必须保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制度进行。学校方面应不断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内部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学分制改革制度。
4.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为了确保高校的办学质量,各高校应该建立与本校教学质量相适应的卷控体系。要對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管理方案检查等,并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如督导听课、学生评教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以便于出现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得以解决。
5.建立相应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是建立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制度。高校教学与办学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行为,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所决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自我引导、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管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以及引导者,学分制的实行可以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教学水平偏低的教师也起到了鞭策作用,新的教学改革会给这些教师带来紧迫感,迫使他们自觉进行自我提升来提高教学水平。可见,学分制的实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自我认知、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和教师认清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做到自律。
6.加强对信息反馈环节的管理。注重信息反馈工作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为了高质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的教学制度,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成的信息反馈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各个渠道反馈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首先,需要成立相关的教学监督部门,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检查情况,及时向学校方面汇报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学生中选出信息调查员,学生是学制改革的主体,学制改革变化的优劣学生最为清楚,他们提出建议是他们亲身体验后得出结论,不以学生意见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完善的。学校可以向学生信息员了解徐盛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和看法,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学部门反馈,真正做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再次,了解毕业生对教学质量改革的看法,毕业生能够反映出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因此,进行毕业生调查工作是教学质量顺利进行重要部分之一。抓好毕业前的调查工作尤为重要,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十分了解,他们亲身经历了教育改革的每个阶段,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看法更加深入具体。最后,做好对毕业生离校后的情况调查,这一方法能够深入了解毕业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能够对症下药,针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正,从而保证教学计划与学生之间良好的适应性,以确保在新制度的改革下学校能够向社会输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爱萍.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协办,2011,(1):40-42.
[2]阴医文.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
[3]任淑淳.学分制管理若干其实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53-54.
[4]颜冰,张洪珍.高校学分制实施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教育探索,2008,(7).
[5]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