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规范语言相比,美国俚语在美国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俚语生动活泼,形象简练。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看,美国俚语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的特征,表达风趣,富有节奏感,其发展动因在于美国俚语有着丰富的语言系统、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其影响因素包括交流场合、社会地位和内容性质。美国俚语的主要影响和功能在于反映现实生活情况、进行“表情达意”以及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美国俚语;语言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4-03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通俗易懂顺口,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俚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美国人对俚语的喜爱更甚,俚语广泛应用于美国人的日常交际和影视作品之中。俚语在美国英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大约是美国人平均词汇数量的十分之一。作为一种非规范的语言,美国俚语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该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背景,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反作用于美国社会,发挥着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一、美国俚语的概念及特征
(一)美国俚语
1.美国俚语的概念
俚语指的是人们常用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民间非正式的话语。人们在生活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总结出来,经过流传,形成约定俗成的用语默契和规则。俚语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性方言,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再遵循语法规则,甚至和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差距较大。美国俚语是指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这种口语表达形式发源于美国本土,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俚语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2.美国与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是英语俚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英语俚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俚语。从俚语的发展与来源角度看,英国俚语和美国俚语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十七世纪,英国人来到北美开始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已经在美国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美国经由独立战争之后宣告独立,和英国相比,美国有着鲜明的文化和民族差异。美国俚语的产生与发展和美国民族历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美国俚语的特征
美国俚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美国俚语有着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即俚语常常是在生活之中使用的,具有非常鲜明的情景特性。例如在职场中,常常会使用“give sb.the air”来表示想要解雇员工的想法。其二,美国俚语在表达上十分风趣,这实际上和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是相关的。例如在生活情景剧《生活大爆炸》中就多次使用过美国俚语,让剧情带有非常鲜明的“美国式幽默”。其三,美国俚语多用夸张、押韵等修辞手法,在表达上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立足于语言使用者及其语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他认为,随着语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语言使用者也会改变用语规则和习惯。
(一)功能语言观
功能语言观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韩礼德认为,“功能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语法自然性。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规则可以用来解释语言事实。在语言系统之中,功能成分是语言意义的主要构成成分。一般来说,语言意义分成两个层面:一层是表面的概念意义,另一层是更为深入的人际意义。这两层意义事实上也表达出了语言的功能,一方面通过语言来概念化所希望表达的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语言建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二)语言的社会符号性
在系统功能学的视角下,语言即是一种社会符号,这种社会符号帮助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从事各类社会活动。韩礼德曾经提出,“在系统功能学的学科研究方向下,相关研究学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应该如何使用语言,另一个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应该如何为日常生活服务。”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研究美国俚语社会发展动因和社会与人际交际功能。
三、美国俚语的发展动因
(一)美国俚语的发展因素分析
1.美国俚语丰富的语言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俚语不断融会贯通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与风俗,接纳着每个时代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兴语言,自成一个系统,这是美国俚语的自身属性,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美国人在使用俚语的过程中常常不遵照基本语法规则,所使用的词汇、结构和语音也常常产生变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美国俚语丰富的语言系统。
2.美国社会的迅速发展
美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为适应这一社会现实,相应的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变化,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事件都对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科学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新事物、新提法层出不穷,相应来说,有关的美国俚语也有着日益丰富的趋向。例如,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9·11”事件中,媒体报道多次使用了“He is as hard to find as Bin Laden”,后来这句话的含义也脱离了其本身的意思,主要表示某人神出鬼没,而且态度一般较为消极。直至今日,这句话依然被频繁地运用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3.美国的文化多元性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政治因素,该国的多个民族都保持着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欧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并且因为其所信仰宗教的不同,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久而久之,各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就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征。美国的多元文化为俚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butt(臀部)事实上是来自荷兰语的calaboose(监狱),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加剧,也刺激了美国俚语的发展和传承。 4.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
俚语是美国语言中的非正式用语,主要产生于亚文化群体之中,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带有非常强烈的隐喻性质。美国俚语并不是来源于贵族等上流社会人士,而是来源于无业游民、辍学的青少年群体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人。由于他们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话语,久而久之就成为“俚语”,类似于我们国家所说的“黑话”。例如在毒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套固定成系統的俚语,如用junk指毒品(原意指垃圾、废物),用mule指贩毒者(原意指顽固的、倔强的人),用snow指可卡因(cocaine)。
(二)美国俚语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交流场合
美国俚语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受限于交流场合。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用语,因此在正式的会议、演讲、课程中很少能够见到俚语的身影。但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例如朋友间的日常交流、团体内部活动,会大量使用美国俚语。例如在清晨傍晚的问候常常可以使用俚语,但是在正式的汇报和会议中就无法使用俚语;在课堂中,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可以使用俚语,但是如果学生回答教授的提问,就不适宜使用俚语。
2.社会地位
美国俚语的使用同样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这种地位包括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熟悉的程度等。一般来说,当面对长者或尊位者时,交谈多使用敬语、标准语;但是当面临同辈时,恰当地使用一些俚语反而让交谈更为生动,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公司的年轻办事员与年龄相仿、地位相当的人谈话时插入些俚语无伤大雅,也不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后果,但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设想这位办事员会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与自己的领导讲话。
3.内容性质
使用美国俚语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内容性质。信息内容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些内容需要借助一些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表达一些轻松愉快的内容时,用俚语可能更为适宜,但是如果在葬礼时满口俚语地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极可能被众人反感。
四、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一)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俚语来源于生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人民生活的最真切反映。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语言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无疑是经济基础的一种体现。美国俚语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体现。在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之中,也常常形成不同的俚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不同的社会团体以及不同的行业之间容易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屏障”,以保障团体或行业内行为的安全性,并且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难免会产生一种集体排外的心理。因此,每一个集团或行业内部所使用的俚语就成了真实反映其现实生活的工具。
除此之外,美国俚语对于现实生活的反应还体现在身份和地位的投射上。不同的俚语能够区隔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例如,一个在校的年轻学生和一个商界混了几十年的资本家在话语表达和俚语的使用上一定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中老年人相比,青少年才是美国俚语的主要使用者,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普遍有着“求新求异”的思想,容易对小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美国俚语。由此,美国俚语也成为区隔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的语言系统。
(二)“表情达意”的工具
与文字不同,语言包含着更多的感情和语气,当其中的感情和语气不便于表达的时候,美国俚语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式的标准语极为规范,如果用在日常的表达之中就很容易给人一种沉闷、无趣的感觉,同时也让信息的接收者无法更好地理解传播者的意图。很多俚语在表达上或较为夸张,或轻松生动,并且常常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收到信息传播者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意图。特朗普被称为“因为社交媒体而诞生的总统”,其在twitter的话语表达中就常常使用俚语,甚至在各类演讲中也常常穿插俚语,以达到“亲民”的效果。
美国俚语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促进集团内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产生了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美国俚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语言,它是特定亚文化团体中所隐藏的标签和语言交流“代码”。在这个团体内部,也有一套特殊的“代码”解读机制。通过俚语的使用可以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实现资源和利益共享,促进沟通,传递信息,加强内部团结,从而达到调整人际关系功能的目的。
美国俚语常常是某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社会阶层的隐形标签、语言交流的代码,通过这种内部符码机制的沟通平台,能达到缩短心理距离,逾越心灵鸿沟,促进交流,传递信息,强化内部凝聚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掌握这类美国俚语,有助于接近某一种亚文化群体,达成更好的交流目的。
(三)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
俚语除了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况和“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一个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利器。美国俚语中也有一些话语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背反,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倍感压力,这时候,非正式表达方式的俚语或者一些“脏话”就成为人们情感与压力的宣泄口。
有学者认为,美国俚语的自深层心理机制主要源于对“超我”的抗拒和排斥,这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特征。美国俚语具有高度的防御能力,可以看作是一种调节心理机制。作为一种媒介,这种防御能力可以追溯到家庭权力时代。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特定群体的交流媒介,体现着社会的等级制度,年轻一代为促进日渐成熟的“自我”深层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一种有效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而俚语恰好恰如其分适时地扮演着这种角色。
五、结语
美国俚语是美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的思想文化愈发多元,俚语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俚语的使用者越来越广泛,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底层民众;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少年儿童,都是俚语的使用者。在过去,俚语因为与正统话语的背反常常表现出贬义,但近几年,俚语逐渐脱离了贬义而成为中性词语。与此同时,俚语的运用对于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俚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反映着时代变化和时代特征,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工具;俚语是人与人之间形成更好沟通效果的桥梁,也是缓解社会压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利器,由此可见,俚语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只要场合合适、使用得当,美国俚语自然可以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中清.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建构[J].外语学刊,2021(2).
[2] 胡壮麟.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2021(1).
[3] LING WANG.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American Slang in the Big Bang Theory[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20(10).
[4] 马晓彤,董祎垚,王子贤.浅析美国俚语的历时性发展及基本语言特征[J].校园英语,2018(24).
[5] 路平.美国俚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2018(22).
[6] 苏红瑞.美国俚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研究[J].校园英语,2018(14).
作者简介:张建利(197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马俊莉(198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朱希良)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美国俚语;语言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4-03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通俗易懂顺口,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俚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美国人对俚语的喜爱更甚,俚语广泛应用于美国人的日常交际和影视作品之中。俚语在美国英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大约是美国人平均词汇数量的十分之一。作为一种非规范的语言,美国俚语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该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背景,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反作用于美国社会,发挥着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一、美国俚语的概念及特征
(一)美国俚语
1.美国俚语的概念
俚语指的是人们常用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民间非正式的话语。人们在生活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总结出来,经过流传,形成约定俗成的用语默契和规则。俚语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性方言,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再遵循语法规则,甚至和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差距较大。美国俚语是指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这种口语表达形式发源于美国本土,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俚语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2.美国与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是英语俚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英语俚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俚语。从俚语的发展与来源角度看,英国俚语和美国俚语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十七世纪,英国人来到北美开始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已经在美国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美国经由独立战争之后宣告独立,和英国相比,美国有着鲜明的文化和民族差异。美国俚语的产生与发展和美国民族历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美国俚语的特征
美国俚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美国俚语有着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即俚语常常是在生活之中使用的,具有非常鲜明的情景特性。例如在职场中,常常会使用“give sb.the air”来表示想要解雇员工的想法。其二,美国俚语在表达上十分风趣,这实际上和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是相关的。例如在生活情景剧《生活大爆炸》中就多次使用过美国俚语,让剧情带有非常鲜明的“美国式幽默”。其三,美国俚语多用夸张、押韵等修辞手法,在表达上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立足于语言使用者及其语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他认为,随着语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语言使用者也会改变用语规则和习惯。
(一)功能语言观
功能语言观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韩礼德认为,“功能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语法自然性。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规则可以用来解释语言事实。在语言系统之中,功能成分是语言意义的主要构成成分。一般来说,语言意义分成两个层面:一层是表面的概念意义,另一层是更为深入的人际意义。这两层意义事实上也表达出了语言的功能,一方面通过语言来概念化所希望表达的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语言建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二)语言的社会符号性
在系统功能学的视角下,语言即是一种社会符号,这种社会符号帮助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从事各类社会活动。韩礼德曾经提出,“在系统功能学的学科研究方向下,相关研究学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应该如何使用语言,另一个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应该如何为日常生活服务。”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研究美国俚语社会发展动因和社会与人际交际功能。
三、美国俚语的发展动因
(一)美国俚语的发展因素分析
1.美国俚语丰富的语言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俚语不断融会贯通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与风俗,接纳着每个时代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兴语言,自成一个系统,这是美国俚语的自身属性,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美国人在使用俚语的过程中常常不遵照基本语法规则,所使用的词汇、结构和语音也常常产生变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美国俚语丰富的语言系统。
2.美国社会的迅速发展
美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为适应这一社会现实,相应的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变化,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事件都对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科学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新事物、新提法层出不穷,相应来说,有关的美国俚语也有着日益丰富的趋向。例如,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9·11”事件中,媒体报道多次使用了“He is as hard to find as Bin Laden”,后来这句话的含义也脱离了其本身的意思,主要表示某人神出鬼没,而且态度一般较为消极。直至今日,这句话依然被频繁地运用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3.美国的文化多元性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政治因素,该国的多个民族都保持着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欧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并且因为其所信仰宗教的不同,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久而久之,各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就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征。美国的多元文化为俚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butt(臀部)事实上是来自荷兰语的calaboose(监狱),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加剧,也刺激了美国俚语的发展和传承。 4.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
俚语是美国语言中的非正式用语,主要产生于亚文化群体之中,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带有非常强烈的隐喻性质。美国俚语并不是来源于贵族等上流社会人士,而是来源于无业游民、辍学的青少年群体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人。由于他们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话语,久而久之就成为“俚语”,类似于我们国家所说的“黑话”。例如在毒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套固定成系統的俚语,如用junk指毒品(原意指垃圾、废物),用mule指贩毒者(原意指顽固的、倔强的人),用snow指可卡因(cocaine)。
(二)美国俚语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交流场合
美国俚语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受限于交流场合。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用语,因此在正式的会议、演讲、课程中很少能够见到俚语的身影。但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例如朋友间的日常交流、团体内部活动,会大量使用美国俚语。例如在清晨傍晚的问候常常可以使用俚语,但是在正式的汇报和会议中就无法使用俚语;在课堂中,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可以使用俚语,但是如果学生回答教授的提问,就不适宜使用俚语。
2.社会地位
美国俚语的使用同样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这种地位包括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熟悉的程度等。一般来说,当面对长者或尊位者时,交谈多使用敬语、标准语;但是当面临同辈时,恰当地使用一些俚语反而让交谈更为生动,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公司的年轻办事员与年龄相仿、地位相当的人谈话时插入些俚语无伤大雅,也不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后果,但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设想这位办事员会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与自己的领导讲话。
3.内容性质
使用美国俚语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内容性质。信息内容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些内容需要借助一些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表达一些轻松愉快的内容时,用俚语可能更为适宜,但是如果在葬礼时满口俚语地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极可能被众人反感。
四、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一)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俚语来源于生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人民生活的最真切反映。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语言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无疑是经济基础的一种体现。美国俚语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体现。在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之中,也常常形成不同的俚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不同的社会团体以及不同的行业之间容易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屏障”,以保障团体或行业内行为的安全性,并且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难免会产生一种集体排外的心理。因此,每一个集团或行业内部所使用的俚语就成了真实反映其现实生活的工具。
除此之外,美国俚语对于现实生活的反应还体现在身份和地位的投射上。不同的俚语能够区隔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例如,一个在校的年轻学生和一个商界混了几十年的资本家在话语表达和俚语的使用上一定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中老年人相比,青少年才是美国俚语的主要使用者,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普遍有着“求新求异”的思想,容易对小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美国俚语。由此,美国俚语也成为区隔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的语言系统。
(二)“表情达意”的工具
与文字不同,语言包含着更多的感情和语气,当其中的感情和语气不便于表达的时候,美国俚语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式的标准语极为规范,如果用在日常的表达之中就很容易给人一种沉闷、无趣的感觉,同时也让信息的接收者无法更好地理解传播者的意图。很多俚语在表达上或较为夸张,或轻松生动,并且常常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收到信息传播者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意图。特朗普被称为“因为社交媒体而诞生的总统”,其在twitter的话语表达中就常常使用俚语,甚至在各类演讲中也常常穿插俚语,以达到“亲民”的效果。
美国俚语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促进集团内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产生了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美国俚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语言,它是特定亚文化团体中所隐藏的标签和语言交流“代码”。在这个团体内部,也有一套特殊的“代码”解读机制。通过俚语的使用可以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实现资源和利益共享,促进沟通,传递信息,加强内部团结,从而达到调整人际关系功能的目的。
美国俚语常常是某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社会阶层的隐形标签、语言交流的代码,通过这种内部符码机制的沟通平台,能达到缩短心理距离,逾越心灵鸿沟,促进交流,传递信息,强化内部凝聚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掌握这类美国俚语,有助于接近某一种亚文化群体,达成更好的交流目的。
(三)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
俚语除了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况和“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一个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利器。美国俚语中也有一些话语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背反,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倍感压力,这时候,非正式表达方式的俚语或者一些“脏话”就成为人们情感与压力的宣泄口。
有学者认为,美国俚语的自深层心理机制主要源于对“超我”的抗拒和排斥,这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特征。美国俚语具有高度的防御能力,可以看作是一种调节心理机制。作为一种媒介,这种防御能力可以追溯到家庭权力时代。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特定群体的交流媒介,体现着社会的等级制度,年轻一代为促进日渐成熟的“自我”深层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一种有效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而俚语恰好恰如其分适时地扮演着这种角色。
五、结语
美国俚语是美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的思想文化愈发多元,俚语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俚语的使用者越来越广泛,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底层民众;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少年儿童,都是俚语的使用者。在过去,俚语因为与正统话语的背反常常表现出贬义,但近几年,俚语逐渐脱离了贬义而成为中性词语。与此同时,俚语的运用对于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俚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反映着时代变化和时代特征,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工具;俚语是人与人之间形成更好沟通效果的桥梁,也是缓解社会压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利器,由此可见,俚语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只要场合合适、使用得当,美国俚语自然可以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中清.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建构[J].外语学刊,2021(2).
[2] 胡壮麟.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2021(1).
[3] LING WANG.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American Slang in the Big Bang Theory[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20(10).
[4] 马晓彤,董祎垚,王子贤.浅析美国俚语的历时性发展及基本语言特征[J].校园英语,2018(24).
[5] 路平.美国俚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2018(22).
[6] 苏红瑞.美国俚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研究[J].校园英语,2018(14).
作者简介:张建利(197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马俊莉(198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