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学校加入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项目。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在教室物理环境布置、挑战性任务设计、倾听关系构建、课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尤其在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我们整合每一位教师的学习,聚焦反思性实践,综合多样的视角展开探究活动,推动教师群体不断基于学生学习的事实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深入实践,在反思与实践中,使每一位师生不断获得提升。
  1.還原真实课堂情境,激发教师研究动力
  学校将phonevoice引入到课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环节,通过组织课堂观察者(教师)拍摄学生学习过程照片并进行教学研讨的方式,激发教师真正深入地理解课堂生态。课堂观察者运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和呈现课堂发生的故事、学生学习的经历,推动教师群体不断基于学生学习的事实进行反思。
  课堂观察的目的不是评价执教教师,而在于真正深入理解课堂的生态,特别是理解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因此,我们的课例研究聚焦每一名参与教师基于学生学习事实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将课例研究的大主题确定为:基于对学生学习事实的反思,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教师专业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全程参与、“有图有真相”的方法,激发教师对课堂中的教与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不断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所有参与者都是课堂观察员,每个人在研讨中都要基于自己的所见发表看法。不同学科、不同身份的教师更愿意换个视角观察学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课者始终保持安静,不要交谈,也不要参与学生活动;可以用手机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但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观察学生学习的表现,如表情、动作、语言,与他人的互动,完成学习成果的过程……记录学习事实,尤其是关键的发现、阐释、串联和反思;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以后在实践中如何做……
  观课结束,观察员借助照片媒介,分享自己所见的学生真实学习历程,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以一位教师的分享为例。杨老师是本班的生物教师,研讨中她是这样分享的:从第一张照片中我发现,这个小组由三个女生(常同学、陈同学、王同学)和一个男生(白同学)组成。课前预习交流分享时,陈同学和常同学热烈讨论,旁边的女生王同学虽没发表意见,但是在认真倾听,而白同学是完全没有参与的状态。从肢体语言看,三个女生的手都放在桌上,身体前倾呈聚拢状态,但是白同学的手放在桌下,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第二张照片显示,常同学主动提出让白同学说一说,同时也发现他的课前预习是错误的,主动提供帮助。第三张照片显示,在探究活动开始时,三位女生迅速拿出笔投入到探究中,但是白同学没有拿笔,保持静坐状态。第四张照片显示,常同学再一次主动提供帮助,为白同学解惑,在常同学的帮助下,白同学终于正确解答了问题。第五张照片显示,齐老师巡视到他身边,看到他能正确列出方程,对他提出了表扬,他特别开心,跟齐老师说“谢谢”。
  杨老师提出了建议与思考:本组3名女生、1名男生,男女生比例不等可能是导致白同学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原因之一;建议分组时关注男女生混编,混合性别有益于活化探究活动。本组3名女生的学习力都很高,但遗憾的是他们只碰撞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在设计学习单时,探究部分可以给学生多一些“一题多解”的暗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小组氛围非常好,白同学得到了小组同伴和教师的关注和帮助。教师要关注像白同学这样学习力薄弱的学生,培养学生信任他人、能够向他人主动请求援助的能力。
  每位观察员发表看法后,执教教师会整合大家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下一步的实践建议,教研组会带着大家进入新一轮的实践探讨。
  2.“大闭环教研”促进师生精彩成长
  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课前磨课(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充分研究)—上课、观课—课后研讨—迁移再实践。课前磨课是所有研讨课教研的必要环节;课后,教研组教师基于观课教师对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思考和建议,进行综合反思、研讨与再实践。
  课后研讨,提炼关键信息。研讨课和课后的观察员发表看法环节,教师发展中心会全程用摄像机进行记录,以便授课者和教研组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和反思。同时,教研组也会收到所有观课教师的《观课记录单》。研讨课结束后一周内,教研组会基于录像和《观课记录单》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提炼可以固化迁移的优势做法,聚焦本学科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再实践的教研建议。
  迁移再实践,优化教研成果。再实践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同备课组其他教师就同一内容,在另外的班级进行实践,验证研讨成果的可行性。另一种是备课组所有教师就研讨出的“学科通用策略”,在单元内整体进行实践。
  固化成果,开启新一轮研讨。闭环研讨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通过一次次实践不断反思调整的过程,也是其原有知识不断扩展、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优势的做法慢慢被大家认同,成为固化的成果。同时,大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开启新的研讨,从而实现课例研究的螺旋式上升。
其他文献
医学专科学制短,积极有效的入学教育将会对专科医学生的三年大学生活及其长远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分析了专科医学生对入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对专科医学生入学教育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入学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近年来,家校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凸显,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学校立足“融合互动、共同提高”,不断创新家校共育工作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三三四”教育管理模式,即三大队伍聚爱心、三大载体润童心、四大培训助提升,促进了家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大队伍聚爱心  一是成立三级家委会。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组建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联系机制,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各级家委会的权利与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以德育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勤勉、坚持、合作、创新”的校训文化,结合学校日常主题活动,进行了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在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四个主题、两个阶段”的建构思路:四个主题为“勤勉”“坚持”“合作”“创新”,构成了本课程目标体系的基本要素;两个阶段为低学段(一至三年级)和高学段(四至六年级),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勤勉
期刊
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建校于1994年,目前形成一校三址的教育集团办学格局。  学校建校之初本着“建设精品学校,以满足社区居民和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的办学宗旨,狠抓质量,成为百姓认可度高的教学优质初中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坚持溯本求真、秉承优质高效、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思路,注重求真知、行真事、育真人,追求“真”出优质,“真”出精品。  2014年,学校明确了“至真教育”办学理念,学校的教
期刊
民间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力量不容小视,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探索开设“民间剪纸与创意剪纸”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欣赏民间剪纸的特点与美感,用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剪纸歌谣和生活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民间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了解民间剪纸特点与美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民间剪纸技艺的基本手法。  认识、了解、欣赏中国民间剪纸的特色与美感,激
期刊
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传统抑郁症的"单胺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下有关.近年提出的"神经营养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除与NE、5-HT等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外,可能与神经
期刊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大量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走上了讲台,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青年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却对教育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研究十分有限。针对此问题,我们在理性分析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自主发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的校本研训活动,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让教师与学
期刊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构建“大思政课”,打造师生共育的“生态场”。  丰台八中从2018年开始打造戏剧课程,以戏剧教育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突破发展,创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效。  1.构建戏剧课程,彰显课程育人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科学
期刊
学校秉承“至真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至真少年”为目标,创新教研方式,开展融合教研和融合课程研究,为教师赋能,促学生成长。学校将教研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依托科研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科学、有效开展。  1.科研引领,智慧成长  为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年,学校在实施区级重点课题“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期刊
教研组是最贴近教育一线的教师组织,教研组能否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关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成效,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乎国家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教研组从以“挑战性问题的设计”促进深度教研和课堂观察把握真实学情两个方面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得到了明显增强,教师备课能力、课堂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实现了一致性,促进了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