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对地市报而言,提高媒体融合力,并在发展过程中将“四力”践行到位,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尤为重要。
一
践行“四力”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也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新闻工作者持之以恒践行“四力”。
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级融媒体中心,四面都是新媒体!地市报想要走出困境、逆境突围,必须立足本土,深耕地方,通过践行“四力”抢得竞争先机,不断地去发现新闻、走进新闻、思考新闻、写作新闻,用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形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地市报,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新闻宣传效率,在工作中如何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在发展中提高关注度。
媒体姓党。在传统改革与现代发展转变过程中,各部门需要将“四力”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将党媒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展现出来,并在发展过程中推动基层党媒工作者不断进步,最终保证党媒工作者能够做到不忘初心。
二
践行“四力”是时代赋予的新闻使命
脚力是抓取“活鱼”的根基所在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脚力就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基。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才能了解到更多实时新闻,并抓住潜藏在基层的“活鱼”。
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经常讲,蹲在办公室怎么会了解到真实情况?凳子腿下是没有办法将“活鱼”抓住的。对这句话进行深度解剖,就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真义:一篇稿子质量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办公室中是无法了解到生活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不断地探寻,走出办公室,更好地获取生活信息,这也就是“四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脚力。
眼力是辨别“活鱼”的基本要求新闻事件有些是显性,有些是隐性,如何在“隐秘的角落”发现新闻?迅速地判断新闻的价值?这就需要具备极强的眼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荆门一位初一女生滞留乡下。学校开网课后,她需爬到山顶找信号上课。事件在网上曝出后,荆门当地媒体没有“跟风”就事论事,而是以当好“建设者”的态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当地媒体的跟进之下,荆门铁塔公司的施工人员连夜赶过去,第一时间增强信号,为她的网课学习保驾护航。另外,荆门铁塔公司同时将该镇通信基站的优化项目纳入到工作规划中,让村里的信号明显增强。此追踪报道,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和爱心,让当地政府成功完成了舆情疏导,更推动了共性问题的解决,让媒体的价值更好地彰显。
脑力是解剖“活鱼”的职能所需对问题的思考与总结能力,是保证文章条理清晰的基础。在脑海中拥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是发现新闻、写好新闻的重要因素。
笔者“下乡一次拿到四个一等奖”的故事,曾被传为践行脑力的佳话。2011年春天,荆门晚报组织“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笔者在乡下采访时,听采访对象聊起“村里有人从利比亚回来了,村里很多人在国外打工,村里好人好事很多”等家长里短,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活鱼”:一是一位市民千辛万苦,帮一位陌生的新疆朋友寻找亲人;二是当地村民流行“打洋工”;三是利比亞撤侨事件中,该村有亲历者。笔者一采访,并迅速成文,三条线索均形成了新闻作品,连同“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一起被评为当月编辑部一等奖,并在各级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各有所获。
所以,从与基层民众的对话中,将国事、家事、经济等基层群众关心的各个方面,一分析研判,在“接地气”的同时“通天线”,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功。
笔力是绘就“活鱼”的秉轴持钧一篇好的作品需要做到“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这就是“四力”中的最后一力“笔力”。新闻工作者的笔力表现不仅仅局限在文风,其文体与遣词造句也需要得到重视。
2019年是湖北荆门东方百货成立22周年。东方百货保持了22年持续稳健增长,是百货行业的样板,荆门商业的翘楚。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荆门晚报拟进行系列报道,以此窥探荆门商业的发展路径。最终,《读你.东方百货》系列报道分为四篇推出,标题分别为《东》《方》《百》《货》,各以2000字的篇幅,以“东”喻雄风,以“方”指诚信;以“百”喻包容;以“货”喻精神,一气呵成,解读一家企业拼搏奋斗的动力源泉及一座城市商业发展的密码,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受到上上下下一致好评。
三
践行“四力”存在的现实问题
众声喧哗,拼抢时效
虽然在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地市报记者却不能轻易地转载网上新闻。因为众声喧哗中,真相往往会被遮掩,导致“被打脸”的现象时不时发生。作为以真实为生命的地市报,必须守正,不一味地拼抢时效,以免出现“反转”式现象,让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挫伤。
专业培训较少
由于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越来越趋向于非专业化,这就导致部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存在滞后问题,虽然可以更好地去发现新闻,但是其流动性较大再加上专业培训的固定时间,这就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无法将“四力”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算是工作人员下到了基层,也很难与群众进行交流,长此以往,新闻内容就会出现“书本化”的问题,最终失去其重要价值。
大局意识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何进行阶段性处理。这会导致文章缺少“灵魂”。例如在文章编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者笼统概述事件经过的问题,完全没有考虑到文章重点表现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以保证记者可以站在政治高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并展现文章价值。
四
践行“四力”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夯基固本,强化“造血”功能
基层党媒的资金问题一直存在。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虽然基层党媒资金问题逐渐消退,但是一些主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例如采访车的配备、基础设备的优化等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以保证“四力”可以落实到基层党媒实际工作中。
建章立制,培养习惯自觉
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还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保证新闻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通过外出打卡与绩效挂钩的方式,激励新闻工作者主动外出寻找基层新闻,进而营造出良好的采编队伍工作氛围,以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最终将真实民生反映出来。
破旧立新,提升作品质量
传统文章写作的方式,易形成“八股新闻””,导致很难吸引到读者注意力,同时还会导致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产生差距,无法使新闻起到传播与宣传作用。所以在“四力”践行过程中一定要对“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新,结合生活灵感去进行撰写,有效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与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市报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即在工作中加大对基础设备的投入,尽量为新闻工作者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也要改变“靠时间”的习惯,将工作时间进行有效规划,以保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总结到更多新闻话题,不要在办公室中坐等新闻找上门来,要推动地市媒体工作向好向上发展,将“四力”充分彰显。
(作者单位:荆门晚报)
一
践行“四力”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也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新闻工作者持之以恒践行“四力”。
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级融媒体中心,四面都是新媒体!地市报想要走出困境、逆境突围,必须立足本土,深耕地方,通过践行“四力”抢得竞争先机,不断地去发现新闻、走进新闻、思考新闻、写作新闻,用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形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地市报,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新闻宣传效率,在工作中如何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在发展中提高关注度。
媒体姓党。在传统改革与现代发展转变过程中,各部门需要将“四力”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将党媒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展现出来,并在发展过程中推动基层党媒工作者不断进步,最终保证党媒工作者能够做到不忘初心。
二
践行“四力”是时代赋予的新闻使命
脚力是抓取“活鱼”的根基所在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脚力就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基。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才能了解到更多实时新闻,并抓住潜藏在基层的“活鱼”。
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经常讲,蹲在办公室怎么会了解到真实情况?凳子腿下是没有办法将“活鱼”抓住的。对这句话进行深度解剖,就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真义:一篇稿子质量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办公室中是无法了解到生活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不断地探寻,走出办公室,更好地获取生活信息,这也就是“四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脚力。
眼力是辨别“活鱼”的基本要求新闻事件有些是显性,有些是隐性,如何在“隐秘的角落”发现新闻?迅速地判断新闻的价值?这就需要具备极强的眼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荆门一位初一女生滞留乡下。学校开网课后,她需爬到山顶找信号上课。事件在网上曝出后,荆门当地媒体没有“跟风”就事论事,而是以当好“建设者”的态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当地媒体的跟进之下,荆门铁塔公司的施工人员连夜赶过去,第一时间增强信号,为她的网课学习保驾护航。另外,荆门铁塔公司同时将该镇通信基站的优化项目纳入到工作规划中,让村里的信号明显增强。此追踪报道,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和爱心,让当地政府成功完成了舆情疏导,更推动了共性问题的解决,让媒体的价值更好地彰显。
脑力是解剖“活鱼”的职能所需对问题的思考与总结能力,是保证文章条理清晰的基础。在脑海中拥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是发现新闻、写好新闻的重要因素。
笔者“下乡一次拿到四个一等奖”的故事,曾被传为践行脑力的佳话。2011年春天,荆门晚报组织“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笔者在乡下采访时,听采访对象聊起“村里有人从利比亚回来了,村里很多人在国外打工,村里好人好事很多”等家长里短,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活鱼”:一是一位市民千辛万苦,帮一位陌生的新疆朋友寻找亲人;二是当地村民流行“打洋工”;三是利比亞撤侨事件中,该村有亲历者。笔者一采访,并迅速成文,三条线索均形成了新闻作品,连同“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一起被评为当月编辑部一等奖,并在各级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各有所获。
所以,从与基层民众的对话中,将国事、家事、经济等基层群众关心的各个方面,一分析研判,在“接地气”的同时“通天线”,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功。
笔力是绘就“活鱼”的秉轴持钧一篇好的作品需要做到“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这就是“四力”中的最后一力“笔力”。新闻工作者的笔力表现不仅仅局限在文风,其文体与遣词造句也需要得到重视。
2019年是湖北荆门东方百货成立22周年。东方百货保持了22年持续稳健增长,是百货行业的样板,荆门商业的翘楚。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荆门晚报拟进行系列报道,以此窥探荆门商业的发展路径。最终,《读你.东方百货》系列报道分为四篇推出,标题分别为《东》《方》《百》《货》,各以2000字的篇幅,以“东”喻雄风,以“方”指诚信;以“百”喻包容;以“货”喻精神,一气呵成,解读一家企业拼搏奋斗的动力源泉及一座城市商业发展的密码,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受到上上下下一致好评。
三
践行“四力”存在的现实问题
众声喧哗,拼抢时效
虽然在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地市报记者却不能轻易地转载网上新闻。因为众声喧哗中,真相往往会被遮掩,导致“被打脸”的现象时不时发生。作为以真实为生命的地市报,必须守正,不一味地拼抢时效,以免出现“反转”式现象,让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挫伤。
专业培训较少
由于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越来越趋向于非专业化,这就导致部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存在滞后问题,虽然可以更好地去发现新闻,但是其流动性较大再加上专业培训的固定时间,这就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无法将“四力”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算是工作人员下到了基层,也很难与群众进行交流,长此以往,新闻内容就会出现“书本化”的问题,最终失去其重要价值。
大局意识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何进行阶段性处理。这会导致文章缺少“灵魂”。例如在文章编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者笼统概述事件经过的问题,完全没有考虑到文章重点表现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以保证记者可以站在政治高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并展现文章价值。
四
践行“四力”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夯基固本,强化“造血”功能
基层党媒的资金问题一直存在。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虽然基层党媒资金问题逐渐消退,但是一些主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例如采访车的配备、基础设备的优化等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以保证“四力”可以落实到基层党媒实际工作中。
建章立制,培养习惯自觉
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还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保证新闻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通过外出打卡与绩效挂钩的方式,激励新闻工作者主动外出寻找基层新闻,进而营造出良好的采编队伍工作氛围,以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最终将真实民生反映出来。
破旧立新,提升作品质量
传统文章写作的方式,易形成“八股新闻””,导致很难吸引到读者注意力,同时还会导致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产生差距,无法使新闻起到传播与宣传作用。所以在“四力”践行过程中一定要对“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新,结合生活灵感去进行撰写,有效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与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市报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即在工作中加大对基础设备的投入,尽量为新闻工作者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也要改变“靠时间”的习惯,将工作时间进行有效规划,以保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总结到更多新闻话题,不要在办公室中坐等新闻找上门来,要推动地市媒体工作向好向上发展,将“四力”充分彰显。
(作者单位:荆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