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外资品牌,国产卡车有了一个“近水楼台”的强大优势,即铺天盖地的服务网络布局。这种优势,外加物美价廉,使得国内卡车企业如鱼得水。这便有了外资品牌的第三道难题。相比之下,外资品牌的服务与销售工作便多少显得有些“寒酸”。
有着优秀车型、先进技术、充足资金的跨国卡车巨头,在向中国市场迈进的过程中却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如火如荼的中国市场给了它们太多的期待,同时又带给他们太多的不解与困惑。笔者认为,想要在中国市场更大范围地进行“圈地”,跨国卡车巨头需要解决四道难题。
第一个难题便是价格过高。一辆进口卡车的价格至少是国内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由于我国卡车用户收入不高,购买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处在“价格决定购买”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说,除非有政策强制要求,通常情况下用户都会选择低配置同时价格更便宜的国产车型。跨国卡车巨头很难说服中国用户花上比国产卡车高出3-4倍的钱去购买一辆进口卡车。高价格使得外资品牌产品最终只落得“叫好不叫座”的结果。
本土化,是外资品牌欲分得更多中国市场份额的又一难题。将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移植到那些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并实现产品的本地销售,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
然而本土化要做的不仅仅是实现如上所说的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要进入到别国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区域,必然就要学会融入到别国的文化与大环境中,毕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仅靠品牌的强势或产品技术的先进不足以做到所向披靡,而以君临天下之态被动等待时机的到来更应该绝对摒弃。
跨国卡车公司要适应中国的法规政策和基本国情,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外资品牌卡车上的功能与性能到了中国市场上可能会成为“画蛇添足”。比如,欧盟国家必须遵照欧盟的规定,卡车司机每天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隔4小时必须休息一次;对卡车的超载和超速也都有严格限制;从2009年开始欧洲实行重卡的欧Ⅴ排放标准。由此可见,在中国类似德国曼这样的企业生产的卡车很多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绝大部分用户不会为此“埋单”。
相比外资品牌,国产卡车有了一个“近水楼台”的强大优势,即铺天盖地的服务网络布局。这种优势,外加物美价廉,使得国内卡车企业如鱼得水。这便有了外资品牌的第三道难题。相比之下,外资品牌的服务与销售工作便多少显得有些“寒酸”。奔驰卡车目前在全国共有7家4S店,大部分分布在油田丰富的地区和发达地区。而国内企业,以中国重汽为例,截至2007年底已在全国建立1400多个营销机构;920多家签约服务单位,540多家售后配件社会经营单位,售后服务单位总计达1400多家,遍及中国富裕与贫瘠地区的每个角落。售后服务布局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及时、完善、到位至关重要。
此外,能否找到足够的合适人才也是外资品牌抢滩中国市场的难题之一。对于初来乍到的外资卡车企业来说,要想在中国经营就必须充分利用那些熟悉中国经济环境、了解中国文化,能够充分理解用戶需求的本地人才。
因此,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还要做到专业人才的本土化。毕竟,要面对中国客户,还是本地员工最理解他们的想法及需要,所以更多地雇用本地的专业员工为中国的客户服务,才是跨国卡车企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