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但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师重理论教学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说教课,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形式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淡然。如何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锻炼呢?我认为借助于情景和知识的巧妙结合,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情景引领,激发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新课的导入上,还是授课过程,乃至课的结束,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自始至终被调动起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很快进入角色,明白学习目的,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为此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情景,使景深含于情中,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小品,描述了一个中学生因为父母不在家的情景,通过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我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学习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2. 以情寓理,以理激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作为教师只有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难保三春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增进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利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音乐声响起时,师生共同联想起妈妈辛勤劳作的场面、自己生病时妈妈焦急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等感人情景,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流下了真情的眼泪,对父母的感激、理解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情景是师生共建的情感场所,是沟通师生心境的纽带和桥梁。在情景教学中,师生徜徉于情景之中,因景生情,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生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为正确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3. 立足生活,以情提能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学生身边生活与学生实际就是一本很好的思想品德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和行为,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让来自生活的教学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在《追寻高雅生活》一课时,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问题进行课堂问卷调查,通过来自学生自身的详实的一手资料,最能让学生信服,然后又利用问卷中的情趣类型进行分类,辨别分析哪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些是庸俗的生活情趣,通过对比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得到提升。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有着这两种不同行为的同学分别会有怎样结果,同学们随着老师的层层引导,道理越分析越明了,越辨别越清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辨别分析中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要让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
4. 紧扣时代,以情育人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思想品德是一门与时代共舞的学科,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才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会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正常的有用之才。
如在讲《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这一重大事件来创设情景,明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在《爱在屋檐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中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尊老爱老模范的先进事迹,运用这些榜样人物的行为作为教学情景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可以很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育人的作用 。
5. 延伸课外,以情导行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课本上学到的观点、原理、丰富学生的知识,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外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如环保教育与校园绿化美化行动相结合,珍惜劳动成果教育与同学们就餐时节约粮食的行动相结合,远离不良诱惑教育与拒绝烟酒、不进电子游戏厅与营业性网吧的行为相结合等,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以上几方面层层递进,教与学都在愉悦氛围中,共同享受课堂,获得进步。每堂课都应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使课堂课外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直接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达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
总之,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如果能较好地融入良好的情境,达到意境完美、情理交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兴趣,而且能深化教育的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爱的教育,品德的启迪,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1. 情景引领,激发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新课的导入上,还是授课过程,乃至课的结束,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自始至终被调动起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很快进入角色,明白学习目的,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为此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情景,使景深含于情中,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小品,描述了一个中学生因为父母不在家的情景,通过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我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学习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2. 以情寓理,以理激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作为教师只有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难保三春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增进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利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音乐声响起时,师生共同联想起妈妈辛勤劳作的场面、自己生病时妈妈焦急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等感人情景,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流下了真情的眼泪,对父母的感激、理解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情景是师生共建的情感场所,是沟通师生心境的纽带和桥梁。在情景教学中,师生徜徉于情景之中,因景生情,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生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为正确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3. 立足生活,以情提能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学生身边生活与学生实际就是一本很好的思想品德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和行为,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让来自生活的教学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在《追寻高雅生活》一课时,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问题进行课堂问卷调查,通过来自学生自身的详实的一手资料,最能让学生信服,然后又利用问卷中的情趣类型进行分类,辨别分析哪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些是庸俗的生活情趣,通过对比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得到提升。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有着这两种不同行为的同学分别会有怎样结果,同学们随着老师的层层引导,道理越分析越明了,越辨别越清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辨别分析中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要让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
4. 紧扣时代,以情育人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思想品德是一门与时代共舞的学科,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才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会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正常的有用之才。
如在讲《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这一重大事件来创设情景,明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在《爱在屋檐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中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尊老爱老模范的先进事迹,运用这些榜样人物的行为作为教学情景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可以很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育人的作用 。
5. 延伸课外,以情导行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课本上学到的观点、原理、丰富学生的知识,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外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如环保教育与校园绿化美化行动相结合,珍惜劳动成果教育与同学们就餐时节约粮食的行动相结合,远离不良诱惑教育与拒绝烟酒、不进电子游戏厅与营业性网吧的行为相结合等,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以上几方面层层递进,教与学都在愉悦氛围中,共同享受课堂,获得进步。每堂课都应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使课堂课外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直接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达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
总之,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如果能较好地融入良好的情境,达到意境完美、情理交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兴趣,而且能深化教育的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爱的教育,品德的启迪,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