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渐入盛,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西沟沿村的芦笋种植基地里,一株株芦笋破土而出,到处绿油油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芦笋清香。
西沟沿村距离市区30多公里,是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 682 户1951 人,建档立卡时共有贫困户103户287人,贫困发生率为14.71%,是周边出了名的穷村、落后村。
自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利通区共向西沟沿村派出了3批驻村工作队。其中,第三批驻村工作队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关注民生改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盘活土地资源,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
西沟沿村共有耕地4117亩,主要以沙地为主,土壤松软、土质疏松、肥力充足、保水性好,适合种植根茎类蔬菜。但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村里的种植业主要以青贮玉米等品种为主,产量低、收入少。
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周边的灵武市曾经建设过一个芦笋罐头加工厂,西沟沿村村民也曾有过种植白芦笋的经历。在当时,白芦笋作为出口产品销往海外,经济价值相当高。后来,芦笋罐头厂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 刚刚发展起来的芦笋产业戛然而止。
根据这一信息,驻村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先后3次到云南、贵州、山西永济、山东曹县等芦笋种植地区考察学习,引进了“航天一号”优质芦笋种子,翻开了西沟沿村产业转型的第一页。
产业调整的步伐在开始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产业转型的时候,一部分村民代表坚决反对这一动议。村民代表马保录说:“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搞产业调整,但效果怎么样呢?前几年灵武长枣卖得好,让我们种长枣,等开始挂果了,长枣价格从1斤十几块钱跌到几毛钱。后来又说高酸苹果好,让我们种高酸苹果,等我们把果树种上,还没挂果呢,高酸苹果又没人要了。现在村里又鼓动大家种芦笋,我看这就是瞎闹,还不如种点玉米、养点牛来得实在!”
面对老百姓的质疑,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打消群众疑虑,动员70余户群众加入合作社或独立发展芦笋产业。
实践证明,发展芦笋产业这条路子选对了。截至目前,全村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100多亩,加入芦笋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多户,在芦笋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多人。2020 年,全村芦笋业产值将达到800多万元,参与农户将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2020 年,村里计划利用到期的资产收益资金,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并收购芦笋。按照现有1100亩的种植规模,以及设施温棚、冷棚的收入,预计2020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
巩固养殖成果,发挥强势产业生命力
西沟沿村一直以来都是养殖业大村,养殖业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瞅准这一点, 驻村工作队在养殖业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1550”工程,即“户均 1 头牛、5 只羊、50 只家禽”,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3年间,驻村工作队共联系帮扶单位投入资金 50 多万元,为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犊牛14头、羊120 只、四季草鹅3200多只,发放养殖业补贴40多万元。通过发展养殖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犊牛存栏量达到 170 多头、羊存栏量达到 800 多只、四季草鹅存栏量达到5000 多只,顺利实现了“1550”工程的目标。
完善基础设施,注入持续发展新动力
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卫生健康部门联系,腾出村部 80 平方米的闲置房屋,争取资金10万元,建成了西沟沿村卫生所,并协调卫生健康部门聘请了专职的全科医生,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017 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美丽村庄建设项目、一事一议项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共计350余万元,整修断头路13.5公里,铺设道路两侧面包砖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83盏,建设文化广场2个,安装各类健身设施20套,改造盐碱化土地2500亩,实施土壤改造3000亩,铺设节水灌溉管道30余公里。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村里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针对西沟沿村“两委”班子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固化、能力弱化等问题。驻村工作队从村里的党员中选出了5名村级后备力量和2名致富带头人,邀请他们参加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出主意、想办法,极大地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
为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村党支部组织致富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采取“1+X”结对帮扶的形式,根据能力大小与 1~3 户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他們充分利用选派党员在各行业的优势,吸纳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领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指导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牛羊养殖。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务工收入突破5000元,年人均养殖收入超过6000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员的带领下,纷纷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全村共脱贫53户16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8%,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出列。 (文字由吴忠市利通区宣传部提供)
西沟沿村距离市区30多公里,是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 682 户1951 人,建档立卡时共有贫困户103户287人,贫困发生率为14.71%,是周边出了名的穷村、落后村。
自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利通区共向西沟沿村派出了3批驻村工作队。其中,第三批驻村工作队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关注民生改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盘活土地资源,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
西沟沿村共有耕地4117亩,主要以沙地为主,土壤松软、土质疏松、肥力充足、保水性好,适合种植根茎类蔬菜。但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村里的种植业主要以青贮玉米等品种为主,产量低、收入少。
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周边的灵武市曾经建设过一个芦笋罐头加工厂,西沟沿村村民也曾有过种植白芦笋的经历。在当时,白芦笋作为出口产品销往海外,经济价值相当高。后来,芦笋罐头厂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 刚刚发展起来的芦笋产业戛然而止。
根据这一信息,驻村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先后3次到云南、贵州、山西永济、山东曹县等芦笋种植地区考察学习,引进了“航天一号”优质芦笋种子,翻开了西沟沿村产业转型的第一页。
产业调整的步伐在开始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产业转型的时候,一部分村民代表坚决反对这一动议。村民代表马保录说:“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搞产业调整,但效果怎么样呢?前几年灵武长枣卖得好,让我们种长枣,等开始挂果了,长枣价格从1斤十几块钱跌到几毛钱。后来又说高酸苹果好,让我们种高酸苹果,等我们把果树种上,还没挂果呢,高酸苹果又没人要了。现在村里又鼓动大家种芦笋,我看这就是瞎闹,还不如种点玉米、养点牛来得实在!”
面对老百姓的质疑,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打消群众疑虑,动员70余户群众加入合作社或独立发展芦笋产业。
实践证明,发展芦笋产业这条路子选对了。截至目前,全村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100多亩,加入芦笋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多户,在芦笋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多人。2020 年,全村芦笋业产值将达到800多万元,参与农户将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2020 年,村里计划利用到期的资产收益资金,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并收购芦笋。按照现有1100亩的种植规模,以及设施温棚、冷棚的收入,预计2020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
巩固养殖成果,发挥强势产业生命力
西沟沿村一直以来都是养殖业大村,养殖业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瞅准这一点, 驻村工作队在养殖业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1550”工程,即“户均 1 头牛、5 只羊、50 只家禽”,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3年间,驻村工作队共联系帮扶单位投入资金 50 多万元,为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犊牛14头、羊120 只、四季草鹅3200多只,发放养殖业补贴40多万元。通过发展养殖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犊牛存栏量达到 170 多头、羊存栏量达到 800 多只、四季草鹅存栏量达到5000 多只,顺利实现了“1550”工程的目标。
完善基础设施,注入持续发展新动力
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卫生健康部门联系,腾出村部 80 平方米的闲置房屋,争取资金10万元,建成了西沟沿村卫生所,并协调卫生健康部门聘请了专职的全科医生,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017 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美丽村庄建设项目、一事一议项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共计350余万元,整修断头路13.5公里,铺设道路两侧面包砖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83盏,建设文化广场2个,安装各类健身设施20套,改造盐碱化土地2500亩,实施土壤改造3000亩,铺设节水灌溉管道30余公里。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村里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针对西沟沿村“两委”班子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固化、能力弱化等问题。驻村工作队从村里的党员中选出了5名村级后备力量和2名致富带头人,邀请他们参加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出主意、想办法,极大地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
为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村党支部组织致富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采取“1+X”结对帮扶的形式,根据能力大小与 1~3 户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他們充分利用选派党员在各行业的优势,吸纳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领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指导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牛羊养殖。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务工收入突破5000元,年人均养殖收入超过6000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员的带领下,纷纷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全村共脱贫53户16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8%,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出列。 (文字由吴忠市利通区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