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种治污技术亮相广州

来源 :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6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17日,第七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隆重举行。437家参展企业携超千种环境治理技术与解决方案隆重亮相,汇聚了水、固废、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行业的迭代科技与创新成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邓继勇在开幕式上提到,“展望‘十四五’和长远未来,环保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企业将粤港澳作为市场布局的重点,央企、国企、上市企业纷纷聚集,谋划布局。盈峰、維尔利、新地等综合治理企业及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等纷纷在展会亮相。
  “新地标”助推广东环保产业联动发展
  《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的数据统计显示,广东省环保产业2019年营业收入约3000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率接近15%,在环境服务业方面,年均增长率更是超过30%。
  “广东环保企业发展趋势强劲,数量全国第一,营业收入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麦建波表示,不仅如此,广东多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固废处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印染、造纸废水处理技术与噪声控制与振动技术等。不断夯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持续加大的创新、研发力度。
  为进一步挖掘广东创新技术,助推广东环保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联动,促进广东环保产业发展,此次展会在继续保持鲜明的水、固废、大气、土壤、监测等行业板块优势展区的基础下,特别增设了3大“新地标”,分别为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展区、广东省绿色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展区、环境修复联盟展区。
  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展区展出2020年度获奖的14个项目,还集结近20家科研院所、环保骨干企业,多角度呈现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代表产业发展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广东省绿色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展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接、标准规划及政策研究等主题做项目分享,致力于解决广东省绿色环保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战略问题。向市场展示该中心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先进绿色技术,以及该中心切实解决绿色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努力建成一个功能完备、运行稳定且可以长期运作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部门协同新载体的形象。
  广东省在土壤污染治理及环境修复方面一直走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工矿污染用地热处理技术、淋洗技术、稳定固化技术的示范应用;农村受污染耕地农艺调控技术、原位钝化、定向调控、微生物修复等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都是广东省重点支持的。环境修复联盟展区重,约20家从事环境修复产业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围绕“土壤”主题,展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土壤修复行业创新成果。
  水处理仍是重点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中,水系治理被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大湾区水处理相关项目不断释放,展会现场新大禹、鹏凯环境等企业凝聚合力探寻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大禹环境展示的“基于硫循环的线路板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在对电子行业和矿山等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上,实现重金属低能耗去除、高效有机物去除、深度脱氮除磷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该新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集成工艺,节约占地面积 30%,减少投资30%;实现活性污泥生物除重金属,开发污泥中重金属回收工艺,实现重金属回收,与现有工艺相比,减少药剂投加量60%以上。
  鹏凯环境展出的“鹏凯圆——低碳高效装配式污水厂”,开创工厂化预制污水处理系统的新模式,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处理效率高、运维成本及难度低等优点。据介绍,鹏凯圆还顺应“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产业新风向,切实把“降碳”理念与污水厂的生产建设、运营回用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大幅减少了污水厂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在推动碳减排的工作上取得实效。
  德森环保研制的移动式智能污水处理设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德国生产的生物质悬浮填料以及德国列管式平板膜,打造出集生化、沉淀、消毒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装备。该装备具有更强的系统抗冲击能力,匀量高效,污泥减量,效率提升2~4倍,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处理的1/2~1/3,地埋寿命50年以上。
  环卫行业备受关注
  当前,垃圾分类正在成为新时尚,环卫行业也随着水涨船高,成为环保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紧跟时代潮流,环卫行业逐步向着以现代智能机械为主体发展。
  展会现场,一众智能小型环卫机器人强势抢夺参展观众的眼光。盈峰环境智能环卫机器人家族派出了5款新品和3款热销产品出征,涵盖清扫、清吸、清洗以及垃圾转运类别,结合了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深度自学习技术、全场景图像识别技术等前沿技术,通过现场演示直观、全面地展示行业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法,赋能环卫行业创新水平。
  其中的5G无人驾驶自卸式扫路机机器人,搭载了多线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高精度GPS以及深度摄像头等传感器,结合5G、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清扫作业、自动定点垃圾倾倒等功能,大幅度提升环境环卫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机器人具备清扫作业、高压喷枪冲洗定点清污作业、垃圾干湿分离、垃圾箱自洁、辅助吸管吸拾作业等多种功能;选配无人驾驶系统时,可实现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双模式无缝切换、“互联网云+机器人”智慧远程集群物联互联等功能。
  “根据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置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其中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朗坤环境集团投资中心副总经理李俊涛提到。
  朗坤位于黄埔区的广州生态环境园已投入使用两年多,项目将餐饮、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生产电能、生物柴油、有机肥等,每天处理餐饮、厨余垃圾1000吨,李俊涛表示:“广州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黄埔区的这个项目负责集中处置广州中心6区的厨余垃圾,还处理餐饮垃圾、粪污、动物固废、地沟油等,综合处理能力达到2040吨/日,是全国最大的有机垃圾综合处理项目。”
  厨余处理设备也成为环保企业重点发展方向。四川汇达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展示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实现固液分离、油水分离、气味等“固、液、气”三项有效分离,实现餐厨垃圾减量、达到资源化利用的处置要求。油脂排出在集油桶储存,集中提供给有资质的生物炼油厂回收,废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变废为宝。废水进入后端独立设置的污水处理设备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废气经空气净化系统集中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废渣采用好氧菌快速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原料,全程可管可控,全程无污染。餐厨垃圾处理过程,监管率高,所有运行数据及排放数据和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情况实时数据监管。
其他文献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挑战。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事关百姓民生福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
期刊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位于广东省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总面积1400公顷,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玳瑁、丽龟、棱皮龟和蠵龟4种海龟及它们的繁殖地。  由于长期被人们随意捕杀和挖取龟卵,海龟目前已面临濒危境地,所以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和恢复海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区内沙滩坡度平缓、沙粒细小,利于海龟爬行、挖掘和产卵繁殖
期刊
广东饶平青岚地质公园于2018年获批为"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总面积2322公顷,是粤东地区唯一的省级地质公园。青岚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为主体,火山岩和地质构造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主要由以石臼壶穴群为特色的青岚峡谷园区、以火山岩地质科学研究为特色的鹅面寮园区、以热矿温泉等水体地貌为特色的坪溪温泉园区三大园区组成。
期刊
2018年5月至8月期间,吉林省辽源市的潘某某在未取得采矿权许可的情况下,伙同程某、于某等人在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山湾村四组非法开采山皮砂20855立方米。案发后,被告潘某某主动修复了部分被毁的生态环境,对损毁的采区地块进行了土方回填并补植树木2300余株。  2020年12月14日,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检察院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潘某某非法采矿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修复期间功能损害价值进行评估鉴定。鉴定结论
期刊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建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04年获批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199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霞地层、丹霞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特别是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  保護区内有维管植物共216科、891属、2096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1种,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39种
期刊
10月13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周德全上线广东广播电视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广东民声热线访谈室,介绍了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围绕改善环境、服务企业及服务群众等方面,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优化环评管理、下大力解决环境信访问题等民生实事,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周德全在访谈中特别提到,在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各地把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与“我
期刊
9月28日,我国首个“生态核电建设示范基地”——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太平岭核电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太平岭核电项目“三生四层”生态核电总体建设规划正逐步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三生四层”理念塑造核电形象  “太平岭核电项目总体生态性良好,基本具备生态示范条件。”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在揭牌活动中表示。  2018年,依托太平岭核电“生态核电建设示范项目”,惠州制定了以“三生
期刊